之前我们介绍了原始人对树神能保佑人的信念,从中我们很容易理解,在欧洲农民的传统节日中,为何广泛流行的五朔节或五朔节花柱这类习俗如此重要。时至今日,在欧洲许多地方,每逢春天或初夏甚至仲夏,仍然流行着这些民间风俗:人们或在森林中野游,砍一棵树,欢天喜地地带回并栽种在村子里;或从树林中砍些树枝,每家每户都插在自家的房上。显然,这些风俗的目的都是祈求树神赐福,保佑村里的每户人家。
许多地方在庆祝五朔节时,为了让每户人家都分享到神的赐福,每家门前都要栽一棵山楂树,或者从树林中带回一棵山楂树。我们将列举大量的例子,充分证明这个问题。
1682年,亨利·波尔斯爵士所著的《威斯特米斯游记》中写道:“在五朔节前,草地上到处盛开着黄色的野花,人们将点缀了黄花的青色枝条插在每家门前。在盛产木材的林木之乡,每家门口长年立着一株又细又高的树;由于这些房子都是卖酒的店家,所以不知当地风俗的外乡人会认为这些树是酒家的店招牌。”
在英国的北安普顿郡,每户人家会在五朔节当天,依照风俗在自家门前栽一棵正值生长的十或十二英尺高的小树苗;鲜花撒满枝头,散落在门前。“直到今天,(在英国的)康沃尔郡的人们仍然保留了许多古老的习俗,其中就包括五朔节的仪礼。人们把走廊用大枫树和山楂树的青枝装饰,在屋前种树,或者准确地说是栽种树根。”英国北部的古老习俗是,5月1日那天,年轻人凌晨就起床;吹着喇叭,在音乐的伴奏下,来到树林里;把砍下的枝条,用花束、花冠装饰起来;日出时分,回到家中,在门窗上插好这些枝条。在英国中南部的伯克郡,一个叫阿宾顿的地方,过去年轻人每逢5月1日很早就起床,聚集在一起,高声齐唱赞美诗。其中的两段歌词如下:
我们整夜游行,用歌舞开启白昼。
我们高兴归来,用香花祈祷祝福。
我们奉赠香花,虔诚伫立君门。
香花蓓蕾绽放,我主妙手天成。
5月1日那天,在英国埃塞克斯郡的两个小镇——塞芙蓉·瓦顿和德布顿,三五个小女孩聚在一起,站在家门口唱着类似上面的赞美诗。她们每个人手里拿着用戒指形状的圆形小花环编织而成的花环,并将一个身着白衣裳的玩偶娃娃放在花环的中央。从古至今,英国许多其他地方都流传着同样的风俗。
爱尔兰一些地方的农民,在5月1日这天,会用花楸花和立金花编织成花环,两边各挂着一只小球,然后戴在头上。有时花环上的小球会用金色和银色的纸包起来,据说分别代表太阳和月亮。这一风俗时至今日,似乎仍在流行。
在法国佛日山区的一些村子里,年轻的姑娘们会成群结队走访各家各户,唱着5月的赞歌,歌词说的是“5月给人们送来面包和粮食”。哪户人家给她们钱,她们就把一根青翠的枝条插在他家门上;哪家不给钱,她们也会“祝福”这家人,“子女多多,吃不上饭”。
在法国的梅茵行政区内,5月1日这天,规定唱赞歌的人是名叫梅洛汀的男孩,他们要到各个农庄去唱,人们或给他们钱,或请他们喝一杯;作为回报,他们在农庄种一棵树或插一根树枝。阿尔萨斯的沙维恩附近的人们成群结队地到处游行,走在队伍前面的是一伙抬着一棵大山楂树的人,后面紧跟着一个穿着白衬衣、涂黑脸的人,还有一个人手里提着一个大大的篮子,沿途负责收下各家赠予的鸡蛋、熏肉等。
在俄罗斯,所有农民们会在降灵节前的一个星期四,手持花环在树林中跳舞,唱颂歌;砍倒一棵小的白桦树,盛装打扮它,给它穿上女人的衣服,扎上各色彩带;然后在那里举行宴会。宴会结束后,大家载歌载舞,抬着这棵白桦树,回到村里,把树栽种在一家屋前。从这天起直到降灵节,人们每天都来这家看望这棵树,它被当做全村最尊贵的客人接待。降灵节当天,人们抬起这棵树,把它扔到河水里,同时将所有花环也都一并扔进水里。在这个风俗中,给桦树穿上女装的举动,显然表明农民将树拟人化了;而把它投入水中的举动,则证明了树神有降雨的法力这一古老传说。
在瑞典一些地方,五朔节前夕,孩子们会手持一束带叶子的桦树枝条,伴随着小提琴的音乐声,走街串户,演唱赞歌;歌词反复表达了人民祈求风调雨顺、粮食丰产和多福多寿的心愿。有专人负责提篮子,收集馈赠的鸡蛋等礼物。哪户人家对一行人接待得好,这家茅舍的门上就会被插一根带叶的嫩枝条。
实际上,瑞典通常举行这类庆祝节日是在仲夏季节。家家户户在圣约翰节(6月23日)前夕都要彻底大扫除,家里用带着绿叶的树枝和香花装饰得焕然一新。无花果的幼苗栽种在家门口和周围,多荫的乔木种在花园里。这一天,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还有一种特别的花市,人们可以参观、选购五朔节花柱。千千万万的花柱,六英寸到十二英尺大小不等,用绿叶、鲜花、彩条,以及扎在芦苇秆上成串的金色蛋壳等装饰好。人们在小山坡上,点燃篝火,围在一起跳舞,还不时跳过篝火。竖立五朔节花柱是节日活动的主要仪式,典礼可谓是盛大:一株高而直的云杉,削去树枝后被做成花柱;装饰花柱的工作都由村里未婚的姑娘来完成,“圆环、木片或木弓在树干上每隔一段距离,交替着系在上面,据说这像一个双手插腰、站立在那里的人,用树叶、鲜花、彩色布条和金色蛋壳等装饰整个花柱,柱顶还安放着一个大叶片,像风向标或者像是旗帜一样”;四面八方赶来的人们欢聚一堂,围成一个大圈,尽情地唱歌跳舞。
德国一些地区向来都有这类仲夏节欢庆的风俗。在德国中部的哈兹山区北部,一些小镇的居民,在空旷的场地上树立起一株高大的无花果树。树干下部的树皮已被剥去,用鲜花和染成红色与黄色的鸡蛋装点好。人们会环绕着这棵树跳舞,白天是年轻人跳,晚上换老年人跳。
在波希米亚的一些地方,圣约翰节前夕也流行竖立五朔树或仲夏节花柱的风俗。由青年男子去树林里砍伐一棵高大的无花果树或杉树,搬回来竖立在高处;由姑娘们负责装饰这棵树,点缀上花束、花环和彩带等。节日过后,这棵树会被烧掉。
至今在欧洲许多国家的农村,如英国、法国和德国,五朔节竖立五朔树或五朔花柱的风俗仍然十分流行。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寥寥几例便足以说明。在《陋俗剖析》
一书中,作者以显见的厌恶口吻,描述了伊丽莎白一世(即伯斯女王,1533—1603年)统治时期人们惯常举行竖立五朔柱的风俗,给我们提供了一幅生动的昔日英格兰欢乐的画面。
每年5月的降灵节,也可能是其他日子,所有年轻男女、老人和妇女都到山上,整晚在森林里嬉戏娱乐,直到次日早晨。我曾经听到许多有声望的人谈论这种风俗,说:“那些在树林中彻夜玩乐的姑娘,不论人多还是人少,能够保持清白之身回来的不到三分之一。”我们不要为此感到奇怪,因为撒旦——主宰阴间的伟大神灵——就是这些年轻人的监护人,就隐藏在他们中间主宰着他们的嬉戏。清晨,人们带着许多采折的桦树条或其他树枝回家,用来装饰节日聚会的场所;一起带回来的还有花柱,上面扎满了各色香花和绿草,有时还涂着各种颜色,柱顶上挂着许多手帕和小旗。人们用最虔敬的礼仪将这最宝贵的东西从林中运回村里:20或40对的牛,角上挂着香花,人们赶着这些牛,拉着这个花柱;花柱前后有二三百名男女老少,恭敬地簇拥着。运到村里后就竖立起来,人们把稻草撒在花柱周围,青翠的树枝绑在柱上,柱顶的旗子迎风飘扬。人们还在花柱附近搭起凉亭、凉棚和小舍,供休憩用。当这一切准备稳妥后,人们围着花柱跳舞,跳的是异教徒献祭偶像的舞蹈或同类型的舞蹈。
在德国斯瓦比亚的农民,每逢5月1日,依据习俗运回一棵高大的无花果树,用彩带装饰一新,竖立在村里一块指定的草坪上;第二年的这天,会用由一株新的无花果树来替换。音乐响起,人们围着树欢天喜地地跳舞。
根据13世纪以来关于五朔节或降灵节树的文献记载,德国中部的萨克森尼,当地人不满足于那些只是将收获之王或王后迎回村子的象征性的仪式,于是家家户户还供奉采自林中的翠绿枝条。砍伐和迎回五朔树是节日活动的一项重要仪礼。首先,人们要去树林里选好树木,通常是无花果树和桦树幼苗。然后把树带回村子,栽在家门口,或牛棚马厩的门口,也可以插在室内;年轻的小伙子则会把五朔树放在心仪对象的闺房里。除了各家放的五朔树,还要在村子里或小镇的集市上,树立一棵大五朔节树或花柱;这棵树经由大伙共同挑选,用隆重的仪式迎接回来,整个社区的人都特别珍惜和爱护它。通常,除了保留树顶上的树叶,人们会削掉其他所有的枝叶,用各种彩色缎带和布条装饰树身,还挂上香肠、糕饼、鸡蛋等许多吃的东西。青年们为争夺这些奖品都表现得非常努力。现在一些集市上,我们还看到许多泛着油光、油腻腻的柱子,其中不乏当年五朔节古老花柱的遗迹。那时的降灵节上,还有一种很特别的娱乐节目——赛跑和赛马,终点就是五朔柱。斗转星移,尽管这一传统习俗最初的目的已经无从探究,但值得庆幸的是,在德国许多地方,这一竞技项目作为传统至今还流行着。
每年5月1日,法国的波尔多海港,男孩子们在每条街上都竖立一棵五朔节花柱,并用许多花束装饰它,还在上面戴一个大花冠。整个5月,青年男女都会在夜幕下,围绕着花柱,尽情歌舞。这样类似的仪式,在今天的普罗旺斯仍然可见,每逢五一,每个村庄都陷入一种欢乐的气氛,每家每户都在自家门前竖起五朔树,年轻人在用鲜花和彩带装饰好的节日树下尽情欢乐,老人们则在树下休憩。
上面介绍的事例表明,每年都要砍伐一棵新的五朔节树是该节日的固有习俗。不过也有例外的情况,比如在英国农村,五朔节花柱一旦竖立起来就保持很久。不敢断言过去一直都是这样的风俗,至少后来就不再每年更换新的花柱了。在上巴伐利亚的农村,一般隔三到五年更新一次五朔节花柱。通常用的还是砍自树林里的无花果树,用花环、旗帜等装饰好;整个花柱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树顶那束深绿色的树叶,因为这说明人们从森林中带回的是“活的树,而不是死的花柱”。
无须怀疑,各地为了迎接在春天醒来的植物之神,以保佑粮食丰产,所以最初五朔节的风俗都是每年立一棵新的花柱。在人们看来,倘若老树已经枯死,还年复一年,甚至永久立在那里,就失去了这一风俗的意义。可是随着人们逐渐忘记了这一习俗的目的,只把这株节日之树当做狂欢的中心时,每年更换一棵新树变得越来越没有必要,所以人们宁愿多年使用一棵五朔树,而不再每年更换,只是逢节日就重新用鲜花装饰一番。即使花柱固定,但人们还是希望这节日之树应该看起来青翠、充满活力,而不是毫无生机。
英格兰西部的柴郡,一个名叫维吾尔汉的地方,在五朔节这天,会依照古代隆重的礼仪,装饰两棵花柱,柱顶是树皮被剥掉、保留叶子的桦树,或其他细高形状的树,将柱顶的树干和花柱连接在一起,把花束挂在四周,竖立起来后,从高处看下去就如同一棵树。每年五月的收获节,都会更新五朔节树,人们虔诚郑重地敬奉花柱一年,祈求植物获得更多新生的繁殖力,祈求那一年能够大丰收。
庆祝五朔节的目的是希望五谷生长,花柱上的绿叶枝条则象征着人民祈求上苍保佑人类和牲畜繁衍兴盛。那些年终时烧掉老五朔树的风俗,还是很值得我们注意的。生活在布拉格地区的年轻人会把五朔树劈成木片,然后藏在房间的圣像背后,一直保存到第二年的五朔节,再拿出来扔到炉子里烧掉。在过去德国的符腾堡,有时人们会在复活节前的一个星期日,在屋子上插个小灌木,保存一年后再烧掉。
关于神附树木或树本来就有神灵的观念,我们先探讨到这里,接下来我们将谈到另外一种观念——树神不是树本身,而是经过人格化具有人形,甚至化身为在世活人,或男或女的神灵。在欧洲许多地区的农民都秉持这一观念。
此外,还有这样一类事例,即树神兼有树形和人形的化身。此类事例极具启示作用:两种形式共同存在,不仅互不违背,而且相互阐释;体现树神人形化身的偶像或活人,或置身于树旁或附身在树枝上,这双重标志相互阐释。所以,无须怀疑这样一个观点,即:树神是以人形出现的。
波希米亚人在四旬斋的第四个星期日,会制做一个象征“死神”的木偶,并由年轻人扔到水里;姑娘们会砍伐一棵小树,将一个穿着白衣、象征丰收女神的木质偶像钉在树上。女神偶像和这棵树由年轻的男女抬着,高唱赞歌,走家串户领赏。在歌中,他们反复唱道:
死神已经被我们赶出村外,
夏季丰收之神被我们迎回。
这里所谓的“夏季丰收之神”是指在春天复活或归来的树神。在其他国家也有这样的说法,比如英国一些地区的儿童手里握着仿照五朔节花柱制作的小花柱,还拿着身着美丽的衣裳、被叫做“五朔神姑”的木质玩偶,到处游逛,向人讨要小费。显然,这里的花柱树和玩偶都被看作是树神。
在阿尔萨斯一个叫萨恩的地方,节日时,通常会有一个全身穿着白色衣服的小女孩,手里捧着一棵用彩带和花束装饰过的小五朔树,在小伙伴们的陪伴下,走街串户,到每户人家去唱歌。这个小姑娘被大家叫做“五月的小玫瑰”。她唱道:
五月小巧的玫瑰,
请你旋转三圈,
让我们欣赏你美丽的飞舞。
五月小巧的玫瑰,
请你去遥远的森林,
让我们离开这五朔节树,
和你一起快乐,
和你一起去找寻五月玫瑰。
各家都会馈赠礼物作为回报;若不回赠,就会被“祝福”貂鼠吃光家禽,种植的葡萄和其他果树长不出果实,庄稼结不出粮食等。据说,五朔节的这些小歌手获得的礼物越多,当年的收成也就越多。这个例子和之前提到的习俗是一样的,仪式的目的都是用来迎接树神,小孩子唱歌是祈求神灵保佑人们多福多收成,所以对他们的行为应该给予报酬。
在俄国的立陶宛,全体农民在5月1日这天,要选择一棵绿树当做五朔节树,栽种在村前;并且,淳朴善良的青年男子会选出最漂亮的女孩,让女孩化妆打扮好后,坐在树旁;人们会将桦树的枝叶撒满她全身,然后围着她边唱歌边跳舞,欢呼:“啊,五朔!啊,五朔!”
在法国的布利岛上,鲜花覆盖着五朔节树的树顶,树干四周缠绕着树叶和细枝,底部也用粗大带叶的树枝围绕。树被立在村子的中心位置,姑娘们围着树跳舞;人们选出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扮成“五月之父”,用树叶裹着他全身,然后领着他绕场巡游。
在北巴伐利亚佛兰肯·沃尔德山区,小镇居民在5月2日那天,将一棵华柏树种在一家酒店门前。选出一个人来扮演“华柏”,他从头到脚都被裹上稻草,稻穗交织在他的头顶上,如同一顶王冠;他围着树跳舞。大街已用桦树的嫩枝装饰一新,在众人的簇拥下,“华柏”四处游行。
生活在奥地利卡林西亚的斯拉夫人在圣·乔治日(4月23日)前夕砍伐一棵树,用鲜花和花束装饰。节日当天,人们举行庆祝仪式,年轻人抬着这棵树,伴随着音乐声和欢呼声,列队游行。人们会选出一位年轻的小伙子,用桦树青翠的树枝覆盖他全身,来扮演“绿衣乔治”,走在游行队伍的中间。在仪式结束时,人们将“绿衣乔治”扔进水里,在人们不注意的时候,这位小伙子灵巧地从满身披挂的树叶中脱身,并把这身树叶穿在一个替身上。许多地方的传统是真的将扮演“绿衣乔治”的人丢进水里。显然,这样做是为了保证夏季雨水充足,使牧草和谷物茁壮生长。此外,还有些地方为了相同的目的,会将鲜花戴在耕田的牲畜身上,然后把它们赶出棚厩,赶到水里,口中还唱道:
我们迎接绿衣乔治,
绿衣乔治和我们在一起,
他将保佑牲畜兴旺,
如若不然,就把它丢入水里。
从这些例子中我们看到,保障充足雨水、促使植物生长、庇佑牲畜繁殖的树神,不仅如之前所说,可以附身树木,还可以以活人形象出现。
罗马尼亚的吉卜赛人和生活在罗马尼亚中部的特兰西瓦尼亚高原地区的人们,他们春季的主要节日便是绿衣乔治节,有的定在复活节(3月21日到4月25日之间)的星期一,有的定在圣·乔治日(4月23日)。人们在节日前夕砍伐一棵小柳树,竖立在当地,树干四周缠绕着花环和绿叶。节日前一晚,孕妇在树下放一件自己穿的内衣,倘若第二天早上这柳树上的树叶落在衣服上,就说明胎儿将来容易分娩;生病的人或年老的人站在树前,对着树吐三口唾沫并说:“汝之将死,吾等存活。”这一独特的习俗显然是由于人们认为柳树有法力,可以保佑妇女顺利生产和年老体弱的人康复。第二天,即节日的早晨,所有的吉卜赛人都在这棵柳树周围聚集。人们选出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全身披挂鲜花和绿叶,来扮演节日的主角——“绿衣乔治”。他将一小撮青草喂给牲口吃,表示牲畜全年都不缺草料;他将已经在水里浸泡过三天三夜的铁钉,钉进这棵柳树里,然后又取出钉子,扔进流水中,这一系列的仪礼都是在向水神祈福。最后,人们要把“绿衣乔治”也扔到水里去,但实际上并不是扔真人,只不过是扔一个用树枝树叶做的木偶。显然这里的“绿衣乔治”就是树神的化身,不仅能福佑人民,还能赐予牲畜饲料;此外,通过树神,间接表现出人们对水神恩惠的感谢。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我们也不再多做赘述了,只用曼哈德的话来总结先前的内容:“之前所引事例几乎都是在夏季庆祝节日,而在这些仪式中,树神通常表现为五朔节树,或者由一位周身挂满青枝翠条和花环的年轻小伙子或姑娘来扮演。那些赋予树木以生命的神灵,那些活跃于一般花草中的神灵,那些人们口中的五朔节树和五朔节上的神灵,其实是同一个;而且这类神灵惯常用春天最早出现的鲜花来表现,当然也可以由人来表现,比如代表‘五月的玫瑰’的小女孩,或代表丰收之神的‘华柏’。在人们看来,神灵的这种表现形式,等同于神灵亲自现身,同样具有魔法效力,能使家禽牲畜繁殖,让果树和庄稼繁茂生长;也就是说,假扮的神灵不仅被人们看做是神灵化身的一种形象,而且被真实地奉作植物神的代表。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在扮演五朔节玫瑰和五朔节树的人挨家挨户游行时,倘若该户人家不馈赠鸡蛋、咸肉等礼品,树神的代表就有权剥夺这户人家享受和别人一样的福泽;这也说明最初‘迎来五朔或夏收’,即抬着五朔树或带着五朔树枝走街串户乞讨的仪式,是非常严肃的,而且其神圣的仪礼具有宗教性质。人们相信那树枝上立着丰收之神,只是凡人看不见罢了;而到各家讨要回报则是指引神到家家户户去降福。植物神的概念和季节拟人化的概念相互融合,这一点从树神被称做五月、五月尊父、五月尊姑和五月皇后等就可以看出,这些极具人的特性的名称,更加突出了季节之神的力量。”
我们所引述过的事例中,当树神或植物精灵出现时,有时以草木的形态,如树、树枝或花;有时草木和人的形态相结合,比如将树、树枝或花和木偶或活人同时呈现;又或者只出现活人的形象,而没有树、树枝或花。当只以人的形象出现时,要么用树叶或鲜花挂满活人代表的全身,要么通过对他或她的称呼来体现。
在俄国一些地区,在4月23日即圣·乔治日举行庆祝仪式时,当地也会选出一个年轻人扮演“绿衣乔治”(流传于斯洛文尼亚人中的称呼),用树枝和鲜花装扮,然后一手拿着火炬,一手拿着馅饼,前往玉米地;一群姑娘跟在他的后面,唱着节日的歌曲。到了玉米地,“绿衣乔治”把馅饼放在事先摆放好的一圈木柴的中间,然后点燃柴火。所有人围着篝火坐下,分食馅饼。不论是这里的“绿衣乔治”,还是林西亚人、特兰西瓦尼亚人以及罗马尼亚人中的“绿衣乔治”,他们显然都是树神的化身。
此外,俄罗斯人惯常在降灵节后的一周内,用妇女的衣装打扮一棵桦树,然后立在屋子内。白俄罗斯西部的平斯克州在降灵节那天,姑娘们选出她们当中最漂亮的一位,在众人的簇拥下,用桦树和槭树的树叶挂满她的周身,然后走遍全村。
大地回春,当树木刚刚抽出嫩绿的枝条,鲁拉地区的孩子们就已经按捺不住要去森林里玩耍。星期天,聚在一起的小伙伴选出一个人来当“小树叶人”,他的全身被树枝遮盖起来,只露出用来走路的双脚和用来看东西的眼睛。然后,“小树叶人”被领着去村子里每户人家唱歌跳舞,索取礼物(如鸡蛋、奶油、腊肠、馅饼等);为了避免“小树叶人”跌倒,还有两个小伙伴扶着他。最后,“小树叶人”身上被洒上水,大伙就可以一起分食得到的礼物。
每逢降灵节到来,在瑞士一个名叫弗利克吾尔的地方,小男孩们就会在那周跑进树林里,他们中的一个人周身挂满带叶的树枝,手持一根树枝当马鞭,并骑在马背上,他就是“降灵节土佬”。在众人的簇拥下,“降灵节土佬”返回村子,在村边的井旁停车下马,浸入水槽;他有权向每个人的身上洒水,尤其是女孩子和调皮的小孩。这些街头的小淘气们在他面前排着队,接受他洒下的节日甘露。
“绿衣杰克”(花屋中人)是英国这类风俗中最著名的人物。按规定,每年5月1日,必须由一个扫烟囱的人来扮演“绿衣杰克”。他会被放进一个金字塔形、周围覆盖有冬青和常春藤的木框中,彩色的绸缎花冠盖在顶上。杰克在最前面边跳舞,边前进;他后面跟着一群扫烟囱的人,向人们讨要零钱。在弗利克吾尔,有一种叫做“降灵节笼”的东西,是在春天树木刚发芽时,村里的年轻人用柳条编好的笼子。值得注意的是,编笼子的人通常是在树林里选一个隐蔽的地方,悄悄地编织,因为如若不然,就会受到别人的阻挠或被别人抢先做好。而降灵节当天,人们把用带叶柳枝编好的两个环套在“绿衣杰克”的肩上和腿上;用树枝和绿叶遮盖住他的全身,除了眼睛和鼻子下方,然后再给他戴上一顶大花冠。等到黄昏晚祷的时候,三个小孩吹着柳木制的号角,将他带到村里人面前,在众人的簇拥下,“绿衣杰克”和“降灵节笼”被放在村子的井旁。人们会留下“绿衣杰克”和柳条环,防止隔壁村落的年轻人来偷“降灵节笼”。
上面提到的被领着游行的人,其实和被人抬着、四处讨要馈赠的五朔树或五朔树枝、五朔木偶是等同的,显然都是象征树神或植物神去施福泽给所到之处的人民,并得到金钱、食物等礼物作为回报。
人们通常把那些代表植物神并用树叶遮盖全身的人,称为王或王后,比如五朔节王、降灵节王或五朔节王后等。这些称号,正如曼哈德所说的那样,表示这些神是统治者,人们都认可他那无穷的创造能力。
在沙尔兹韦德尔附近有一个村庄,当地的风俗不仅规定在降灵节那周要竖立五朔节树,而且还有孩子赛跑的传统,最先跑到五朔节树前的人就是王。孩子们将花环挂在“王”的脖子上,大家列队游行;王手持五朔树枝,走在队伍前面,并且用树枝拂去沿途花草上的露珠。他们每走到一户人家,就会停在门口,唱一支表达祝福的歌;而为了表示感谢,这家人会赠送给他们鸡蛋和咸肉等。祝福的歌词是:
祝福你的家,
鸡窝里的母鸡多下蛋,
牛棚里的奶牛多产奶。
波兰西南部的西里西亚地区,至今仍有一个村子会在降灵节那一周举行“夺王赛”——青年人的骑马比赛,这个村子叫做厄尔高斯。比赛当天,人们将一根木竿竖立在广阔的草地中央,将一块布系在竿顶。青年骑马经过木竿时,在马背上顺手扯下竿顶的布,然后跑到奥德河边,把布浸入河水者获胜,夺得比赛的王号。显然,这里的木竿是代替五朔节树的。
在古德国的伦瑞克省,降灵节时那里的一些村庄会用五朔树的树枝,遮盖起五朔节王。图林根地区,降灵节的风俗中也有五朔节王,但王的打扮却有所不同,他的头上会戴一顶用桦树枝和鲜花编制的王冠,冠上还系有一只小铃铛。人们先把一个木质框架放在树林里,要扮演五朔王的人自己到树林里藏进木架内,盖上青翠的桦树枝条;村里的人再去林子里,连人同木架一起抬回村里。村长、牧师或其他执事的人,看到木架后,要猜木架中的五朔王是谁扮演的。倘若猜错了,青枝翠叶遮蔽下的五朔王就会摇头,头上的铃铛就会发出响声;猜错的人也会被罚付出一些东西,如啤酒。
在华尔斯特德,男孩们在降灵节期间,通过抓阄,分别选出一位王和一位王的近侍。王的扮演者只要把一束香花插在帽子上,手持一根系着红缎带的芦苇秆即可;而另一位扮演王的近侍的人,就要全身都披挂上五朔树的树叶,头上戴一个点缀着鲜花的木冠,手里拿着木剑。他们二人去每户人家讨要鸡蛋,谁要是不给,就威吓说这家的母鸡这一年一个蛋都不会下。在这里,我们看到王的近侍似乎出于某些原因越分使用了王徽。
在希尔德斯海姆,降灵节第二天的下午,五六个小伙子走上街头,有节拍地甩着鞭子,到处向人索要鸡蛋。其中有一个,除双脚外全身都披挂着桦树细枝,隐约可见他的头上戴着一顶桦树枝编的大帽子,他就是这伙人的头头——“绿叶王”。他的手里还握着一根长钩,据说是专门用来捉失散的小孩和离群的狗。
在降灵节的第二天,波希米亚一些地区的年轻人身上披挂树叶,头戴桦树皮编的、点缀着鲜花的高帽子,其中一个人扮演王,另一个人扮演王的传令员。王坐在木橇上被拉到草坪上;如果途经池塘,木橇总是会翻进池塘里。到草坪上后,王的周围围绕着许多年轻人,这时“传令员”跳到一块大石头上,或者爬到大树上,大声说出一些挖苦各户人家的话。然后,所有人都脱下身上的树叶装,换上节日的盛装,抬着五朔节树走遍全村,挨家挨户索要蛋糕、鸡蛋、谷物等礼物。
18世纪的降灵节期间,兰根莎萨附近的格方斯发古拉的年轻人,会选出一位“草王”,草王骑在马背上,外面罩着一个一直到地面的大木龛。白杨木做的木龛呈金字塔形,外面用青翠的枝条覆盖,顶上放有用树枝和鲜花编织的王冠,整个木龛只留一个小洞口便于“草王”露出面孔。在大家的簇拥和引导下,“草王”到处游行,经过市政厅、牧师家等地,人们用啤酒款待他们。最后,大家前往桑姆尔伯格附近,那里有七株枞树;在树荫下,人们摘掉“草王”身上的木龛,将花冠献给市长;此外,人们会将覆盖在木龛上的树枝插在亚麻地里,这显然体现了树神保佑庄稼丰收的习俗。
在皮尔生(波希米亚地区)附近的村子,依照风俗,村民在降灵节期间,用青翠的树木搭一座圆锥形的小屋,屋子没有门。年轻人选出一个人假扮王,头戴圆锥形帽子,身佩宝剑。大家骑着马前往小屋,其中有“法官”、“传令员”和一个“刽子手”或“剥蛙人”;“刽子手”骑着一匹病弱的老马,佩戴着一把生锈的旧剑,穿得也很破烂,如同小丑一般。到了目的地附近,“传令员”下马寻找屋门,绕小屋一圈找不到门,就说:“啊呀,这座堡垒也许被巫婆们施过魔法,它们不用门,只要穿过树叶就能钻进去。”说完,他挥舞宝剑,劈出一条路,闯进屋子里。屋内有一张椅子,他坐在椅子上开始唱歌,唱的都是对附近姑娘、农民和农场雇工的挑剔的话。唱完后,“剥蛙人”走上前,放下一个绞刑架,将笼子里的青蛙在绞刑架上排成一串绞死。
这种仪式在卜拉斯附近地区也存在,但稍有不同。假王和士兵佩戴着刀剑,骑在马上,他们全身用树皮裹好,以鲜花和彩带点缀,显得活泼可爱。在树前,传令员趁大家不注意,特别是当老妇和少女专心聆听斥责时,偷偷地取出一只青蛙,用力捏一下;王听到青蛙发出的叫声,就下令判处青蛙死刑,命令刽子手立刻斩下青蛙的头,向在场的人展示血淋淋的尸体。最后,王被赶出小屋,身后有大批追赶的士兵。曼哈德指出,捏青蛙并砍下青蛙首级只是一个求雨的巫术。正如我们已经知道的,奥利诺科印第安人敲打青蛙是为了求雨,欧洲人则视杀死青蛙为求雨的巫术。
春季草木的精灵经常表现为王后,而不是王。四旬斋的第四个星期日,在波希米亚的李布乔威克地区,会举行隆重的仪式:身着白衣的姑娘们排队在村子里四下游行,她们将春天首批绽放的鲜花,如紫罗兰和雏菊,别在头发上;所有人都一边跳舞,一边唱歌。她们后面跟着一位头戴花冠的女孩,被众人唤作王后。每经过一户人家,王后会宣布春天已经降临,幸运和福气会庇佑那家人;作为回报,那家人都会赠给她礼物。
在德属匈牙利,降灵节期间的“王后”是最漂亮的一位姑娘,她的额角戴着高大的花冠,在其他姑娘的引导下,四处游走,挨家挨户地歌唱古老的歌谣,并得到礼物。
爱尔兰东南部地区,在5月1日庆祝节日,“王后”通常会连任一年,是当地最漂亮的姑娘。节日盛宴上,“王后”头戴野花编成的花冠,人们围在一起跳舞、游戏,一直到晚上;全天的活动结束于盛大的游行中。此后一年,当地年轻人所有的聚会和活动,不管是跳舞还是游戏,都由王后主持。但是这为期一年的王后职权,一旦她在第二年的5月1日前结了婚,就宣告结束;否则,直到5月1日,才能再选举出新的继任者。在法国和英国,五朔王后的习俗都是广泛流行的。
有时,草木精灵还会表现为王和王后,或者老爷和夫人,又或者是新郎和新娘。不论是具有人形的精灵,还是依附于草木的树神,我们已经证实树木有时也会举行嫁娶的仪礼,所以这两种相似的形式再次相互对应。英国的南沃里克郡,一个名叫哈福德的地方,孩子们在五朔节时会排成两列,跟在扮演王和王后的人后面;其中有两个孩子抬着一根五朔节花柱。六七尺高的花柱,用鲜花和绿叶装饰好;鲜花缠绕起两个圈,分别吊在木棒两端,十字交叉的木棒钉在靠近花柱顶端的地方,并点缀上鲜花。孩子们列队游行,挨家挨户地拜访,他们高唱五朔节赞歌,并得到一些零钱;下午他们在学校里唱歌,校方以茶点招待他们。
在降灵节第二天,波希米亚的高尼格拉茨周围的一个村子,孩子们玩一种名叫“假王”的游戏。两个孩子分别扮演王和王后,其中王后佩戴花束,头上有张开的伞盖;男孩、女孩分别在王与王后身边侍奉,被叫做男傧相和女傧相;王与王后后面还跟着一个捧着装有花环的篮子的小女孩。一行人排好队游行,挨家挨户走访,接受回馈礼物。
竞争王位可谓是西里西亚降灵节一个惯常的比赛活动,时至今日几乎还是这样。尽管这种比赛形式多种多样,但基本上比赛里都有五朔节树或五朔节花柱。有时候,年轻男子要比赛爬上光滑的花柱,谁先取下花柱顶上的奖品,谁就是“降灵节之王”,他心爱的女朋友就是“降灵节新娘”;然后在众人的陪伴下,王和他的新娘来到一家酒馆,节日活动结束在舞蹈和宴会中。
更多的时候是年轻的农民和农场雇工比赛骑马,重点就是用鲜花彩带和王冠装饰起来的五朔柱,谁第一个跑到,谁就是“降灵节之王”,有权让所有人在这一天服从他的命令。当所有人到达花柱后,就要全部下马,将王举到肩上,托举着他,王动作矫健地爬上花柱,取下柱顶的五朔树枝和王冠,而后被加冕王冠,手持五朔树枝向大家致意。小丑——骑得最慢最差的人——必须趁这个时候跑进酒馆,他要在王等一行人抵达小酒馆前,迅速吃下三十个小面包卷,喝下四瓶白兰地,并且要在王到达时,向王敬上一杯啤酒表示欢迎,而且由王来负责他的酒食;如果王到达之前,小丑没吃完喝完那些东西,就只能自己付款了。教堂举行完礼拜,众人排成庄严的队伍,曲折迂回地在村里到处游行。王骑在马上,身披鲜花,手持五朔节树枝,走在最前面;反穿着衣服的小丑,头戴降灵节王冠,颔下挂着亚麻做成的黄须,紧跟在王后面;他们后面还跟随着两名假扮的侍卫。他们每到一户人家就停下来,两名侍卫跳下马,把小丑押进院子,以给小丑买肥皂洗胡须为由,向这户女主人要钱。按照风俗,只要主人家的食物没有锁起来,他们就可以带走。最后,他们来到王心仪的姑娘家,大家将她视为王后,向她敬礼,赠送彩色的腰带、布料和围裙等礼物。王也得到背心、领巾等奖品。象征光荣的五朔树节树或降灵节树最后会竖立在王的院子里,保留一年。节日的最后,所有人在一家小酒馆举行舞会,由王和王后宣布舞会开始。
此外,降灵节的王和王后还能以其他方式担任。比如人们扎一个和真人等大的稻草人,给它戴上红色的王冠,在两位假卫士的护送下,坐着大车去设有模拟法庭的地方,接受审判,一大群人跟在车后。这个稻草人被称作格里亚
。经过法庭审判,稻草人被判处死刑。人们把稻草人钉在刑场的木桩上,年轻人的双眼用绷带蒙住,手中拿着矛枪去刺杀稻草人;刺中稻草人的人就成为王,他心爱的姑娘就是王后。
丹麦某个教区,在降灵节期间,分别装扮一个小女孩和一个小男孩,让他们来扮演降灵节新娘和新郎。小女孩如同真的新娘,穿戴最好的服装和首饰,用春天最鲜艳的花朵编织一顶花冠戴在她的头上;同样用鲜花、彩色丝带和领结打扮新郎,让他看上去活泼又可爱;用金莲花之类的黄花把其他孩子打扮得漂漂亮亮。他们排成一列队伍,到处拜访;队伍的前面是两个扮演女傧相的小女孩;六到八个孩子扮演侍卫,骑在柳条编好的假马上,提前向各户人家报告王的到来。各家各户赠送给他们鸡蛋、黄油、面包、奶油、咖啡、糖和蜡烛等礼物,能装满好几只篮子。在游行的最后,有农妇为他们准备好婚礼宴席。这样的风俗已经成为往事,只有老人还依稀记得当年降灵节的小姑娘和那婚礼的场景——孩子们在三合土的地上,欢快地跳着木鞋舞,直到第二天太阳升起。
瑞典通常是在仲夏节庆祝这类节日。至今,在瑞典的布勒金奇省一些地方,仍有选新娘的活动,有时教堂还会借出冠冕。新娘可以自己挑选新郎。节日期间,他们俨然被当做一对夫妻,所有人都为这对新人捐款;其他青年也挑选各自的新娘。在挪威,这类风俗似乎一直保留到今天。
法国布利昂松的周边地区,每逢5月1日,年轻人会举行一个特别的活动。这天,人们会选出一位被称做“五朔节新郎”的小伙子,该人选往往是刚刚失去情人,或是心爱的姑娘嫁给了别人。同伴们用绿叶把他包起来,在地上躺着假装睡熟了。这时,一位喜欢他并且愿意嫁给他的姑娘会走过去,摇醒他,把他拉起来,向他伸出胳膊和一面小旗。而后,两人一起走进酒店,带领大家跳舞;新郎脱下树叶装,姑娘边跳舞,边把这树叶和鲜花扎成一束花球。第二天,姑娘胸前佩戴着这个花球和新郎一起再来这家酒店。按规定,二人必须在随后的一年内结婚,如若不然,女孩会沦为老处女,男孩会成为老光棍,没有人愿意和他们做朋友。
与这类似的风俗也流传于尼瑞奇塔地区的俄罗斯人中。在降灵节前的一个星期四,姑娘们在桦树林中选一棵高大挺拔的桦树。树的四周用带子或腰带缠绕,并将树干底部的枝条编成圆圈;然后,姑娘们成对地通过圆圈相互接吻,从此互称干姐妹。接着,一位假装醉汉的姑娘,倒在草地上打滚,然后假装睡着;这个假醉的人曾经一度由青年男子来扮演。另一位姑娘过来摇醒她,并亲吻她。然后所有的女孩跳着轻盈的舞蹈,边唱歌,边跑遍树林。她们将编织的花环扔进水里,据说依据花环漂浮水面的情况,可以判断未来的前途。
忏悔日这天,生活在南斯拉夫奥伯尔克瑞恩地区的斯洛文尼亚人,一边拖着一个稻草人跑,一边高声欢呼。他们跑遍全村每个角落后,就烧掉稻草人或把稻草人扔进水里,据说火苗的高低预示着这年的收成。另外,在喧嚣的众人后面,是一个化了装、戴着女人面具的人,自称是“被遗弃的新娘”,她用绳子拉着一块大木板跟着大伙跑。
那些被抛弃的人从沉睡到被唤醒,可能表示的是冬去春来万物复苏。但是,根据目前的证据,我们还很难判断被遗弃、沉睡的新郎和唤醒他的姑娘分别代表谁:前者代表的是春天光秃秃的树林,还是荒凉的大地?后者是指新鲜旺盛的精力,还是春天温暖的阳光呢?
在苏格兰高地地区,2月1日的圣布雷德节,会出现明显表现草木复苏的仪式。赫布里迪群岛的风俗是,家家户户的女主人和仆人都要在这天将一束燕麦扎起来,给它穿上妇女的服装,连同一根木棍放进“布雷德的床铺”,其实就是一只大篮子。夜晚临睡前,女主人和仆人高声喊三遍:“布雷德来了。欢迎你,布雷德。”第二天早上,她们起床后,检查地面和布雷德的木棍,如果有任何变化的迹象,就预示着来年五谷丰登、繁荣兴旺,反之则是不祥之兆。有一位曾见证这一风俗的人描述道:“通常在圣烛节前夜,在屋内近门处准备一张床,床是用谷物和干草铺成的,上面还铺着床单;床边放足够的蜡烛,可以一直燃到天明。准备就绪后,有一个人走到门外,对着天空大喊三声:‘布雷德,布雷德,床铺准备好了,请您进门吧。’”
“过去每年2月1日前夕,英国的马恩岛也有这样的习俗,用马恩岛人的方言来说是‘拉尔布利舍’,是纪念一位爱尔兰淑女在马恩岛接受圣毛贺德赐予面纱。人们会拿着采集到的一把灯芯草,站在门口重复说:‘布里吉特,布里吉特,请进屋里来,今晚就在我们家过夜。快开门,让布里吉特进屋。’邀请圣布里吉特进屋后,就把灯芯草铺在地上作为圣布里吉特的毛毯或床。这样的风俗也存在于古代马恩王国外部地区。”
不论是苏格兰高地人,还是马恩岛人的风俗,圣布雷德或圣布里吉特显然只是古代异教徒的繁殖女神,披上了基督教破烂的外衣,她可能就是克尔特人的火神或五谷女神布里吉特。
通常情况下,不会用明显而直接的仪式来表现春季草木精灵结婚,而是常常以相关人物形象来暗示,比如那些被称呼为“新娘”的角色,她们往往穿着结婚的礼服。降灵节期间,阿尔特马克的一些村子里,男孩们或抬着一棵五朔节树,或领着一个全身披挂树叶和鲜花的男孩,女孩则领着一位打扮得如同新娘、头戴一大束鲜花的“五朔节新娘”到处走动,到各家拜访。新娘唱歌,周围的人向人家索取东西,倘若得到礼物,庄稼就会丰收,否则来年一无所获。德国西部的西菲利亚地区,头戴花冠的“降灵节新娘”在两个小女孩的指引下,去每户人家唱歌,然后讨要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