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铉,字鼎石,明朝初年名臣,洪武年间,由国子生授礼科给事中。历官山东布政使、兵部尚书,在靖难之变时不肯投降造反夺位的燕王朱棣,并召集溃败的士兵坚守济南,击退燕王朱棣,在朱棣夺位后被施以磔刑,时年37岁。
后人尊敬其忠义不屈,在各地建立铁公祠来纪念他。南明朝廷追赠他为太保、加谥号忠襄,清乾隆时重新谥为忠定。
朱允炆心中想这个铮铮铁骨的明朝忠诚的的事迹,对于铁炫,朱允炆理解并不多,仅有的一点了解,也是在看《三少爷的剑》时,在百度上搜查的。
现在他招揽人才,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铁炫。
昨晚朱云炆想了一夜,根据自己前世的记忆,规划了一下自己计划。洪武二十五年,世界各国都在翻天覆地的变化。
日本处于幕府时代,由室町幕府执政。再过几年,日本将进入长达100多年的战国时代,各种大小部落之间混战,民不聊生。还有一部分军队流窜到中国东南沿海城市打家劫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倭寇,戚继光灭倭寇就出现在这个时期。
欧洲国家正在进行着一场大的文化运动——文艺复兴运动,主要国家有意大利、德国、英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等国。这一时期这些国家的经济、文化、科技实力迅速发展,为他们后来探索世界和发展海洋霸权奠定了基础。
而各国的强大,最重要的还是军队的发展,只有强军,才能在未来世界中站住话语权。
虽然现在他想这些有些多,但朱允炆担心,自己这个蝴蝶翅膀,会闪动一些事情改变,他不敢保证,八国联军就不会在明朝侵犯一次中国。
就算大明朝不会在他做皇帝的时候有外敌入侵,他也不希望自己子孙后代在被洋鬼子欺负,甚至他还想,自己如果可以,他完全可以去征服这个世界。
属于自己的强军,是朱允炆现在迫切需要的,还有精良的武器,火器这个时候已经出现,历史上记载,朱棣就有一队军队,装备的是清一色的火器。这种强大的武器,朱允炆也想有。
这些朱允炆只是有个想法,然后暗暗的让人去办,地点就在福州那些灾民组成效忠朱允炆的队伍中。
虽然朱元璋对他很好,但是还是小心为好,皇权越越大过亲情。
现在是洪武二十六年,按历史时间,马上就是蓝玉案的爆发,朱允炆想着在这段时期,能够做些什么,保住一些武将。
正是朱元璋因为蓝玉案,最后下狠下屠杀武将,以至于在朱棣造反的时候,朝中无大将可用。
靖难之变对他来说就是一场最大的灾难,他必须提早做准备,否则按照历史的轨迹发展下去,就算他有神功有系统,那也只有开溜的结果,做厉害的人,也招架不住几百万的军队。
也在这一年,随着高丽李桂成成为高丽王,朱元璋把原先给子孙们的封地,从新划分,让原来一些王爷的封地,都有一定损失,这其中就包括四儿子朱棣,这是朱元璋第一次削藩。
洪武二十五年的最后一天,朱元璋在家庭欢聚之后,特意留下朱允炆和朱棣两人。
朱元璋和朱棣谈论带兵治国之道,朱允炆在一旁聆听,朱允炆知道,这是朱元璋特意为之。
而就在谈论到朝中武将之时,锦衣卫给朱元璋上了一份密折,朱允炆和燕王也看到了。
上面写着;凉国公蓝玉企图谋反。
简简单单的几个字,看在朱允炆和朱棣眼中,无疑是晴天霹雳,就像无数利剑落在两人的天灵上。
“要开始了!”朱允炆心中担忧道。
“蓝玉怎么会谋反?”朱棣震惊之余,更多的是不敢相信。
以朱棣对蓝玉的了解,蓝玉不是这样无脑之人,蓝玉算是死去太子的直系,两人有亲戚关系,虽然太子死了,但朱允炆已经被立为储君,蓝玉怎么还会谋反?
想到这,朱棣不由抬头目光看向朱元璋,恰巧,朱元璋的目光也落在他的脸上。
两人目光对视,朱棣心不由狂跳起来,慌忙地下头,比之前低的更低了。
“这一切难道是父皇……”朱棣不敢在往下想。
他怕自己想多了,会忍不住兴奋的大笑起来,他想起姚广孝道衍大师给他的告诫,韬光养晦。
朱允炆一直没有会说话,但是朱元璋和朱棣脸上表情的变化,他都看在眼中。
“父皇打算怎么处理?”
这时朱棣试探问道。
“看看再说吧,但愿只是谣传……”朱元璋淡淡的说道。
“好了!你们先去吧,你做叔叔的,这几天有时间的就去东宫,教导教导允炆,这孩子现在很不错?”
“儿臣知道!”朱棣躬身说道。
“谢皇爷爷,谢四王叔,有劳四叔了。”朱允炆表面很恭敬的说道。
“父皇早点休息,儿臣告退了。”
朱棣没有理会朱允炆,行礼之后,自己走出宫殿。
朱元璋看着眉头皱了皱眉,没有说话,他却不知道,这叔侄俩,已经到了一种水火不容的地步,原因就是朱允炆先出了招。
第二日,燕王果然来到东宫,朱允炆出宫门迎接,朱棣身边带着一个人,让朱允炆来了兴致,这个人是一个和尚。
这个和尚,让朱允炆想到一个人,左右大明朝命运的两个和尚中的另一个,姚广孝。
在后世有人曾说,两个和尚成就了大明朝,一个从和尚做到皇帝,建立的大明朝,另一个从和尚做到宰相,成就了大明朝的巅峰。
这两个和尚,一个就是朱元璋,十五岁出嫁皇觉寺,从和尚到君王,而另一个就是这个后来的黑衣宰相,姚广孝,道衍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