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生命节奏

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公开课堂上,教授给出一个公式:幸福=成就/期望。显而易见,商值变大的方法无非两种:作为分子的“成就”变大,或者使作为分母的“期望”变小。

比如,当考试取得好成绩时,工作得到升职时,收到心仪的礼物时,品尝绝世美味时,我们都会感到幸福,因为这时我们的大脑会分泌一种叫做多巴胺的激素。作为一种当我们取得某种“成就”或得到某种“拥有”时分泌的激素,多巴胺能够使人感到兴奋和快乐,它是幸福公式中,分子变大时出现的一种激素。

过去,我们一直都在过着“多巴胺式人生”(Dopamine-driven-Life),即追求把成就当成基准的幸福。新中国成立之初,在满目疮痍、一无所有的情况下,想要跟上发达国家的步伐,几乎处处都是“赶英超美”“努力奋斗”“创造机会”“夺取胜利”的标语。后来,改革开放了,为了在竞争中突出,为了比别人“进步”更快,为了比别人赚更多的钱,所有人都马不停蹄,一心朝着前方奔跑。

就这样,人们甚至习惯了在现实生活中不断去设置一个又一个的期望“高地”,然后一个又一个地让自己去攻克、去占领,以为这样便可以获得更高的幸福数值。殊不知,期望值这个底盘越大,幸福感的塔顶便越尖细。君不见,满城尽带黄金甲吗:不满足于“蜗居”的现状,在寸土寸金的房地产时代为了一套宽敞豪华的寓所而奴役终身;不满于身边那个贤妻良母,非要在大千世界里再苦苦追求一个激情红颜;孩子小升初,区重点不行,宁可交几万元赞助费挤进市重点,只为了孩子日后能有出息,也心甘情愿;努力工作以争取更高的社会地位和金钱,这样才能买得起高档商品,穿得了名贵皮革,跟得上流行大潮,永不落伍……如此种种。

就在脚步越来越快的同时,呼吸也越来越短促,以为忍一忍过了瓶颈期就会一劳永逸了。然而可悲可叹的是,这样的人只看中了多巴胺的正取向,却不知道它还有局限性:面对已经产生过反应的刺激,就很难再分泌出激素了。这也是为什么物质刺激带来的快乐持续不了太久的原因。

其实,我们的大脑里还会分泌另一种激素,叫血清胺。当我们在阵阵松涛中散步的时候,当我们在冬日暖阳下冥想的时候,当我们不计回报帮助别人的时候,一种柔软的幸福感便会油然而生,这就是血清胺的作用。相比取得更大的成就,拥有更多的物质,保持对自己所拥有的满足和感恩的心态,则显得更加重要,这就是血清胺式生活(Serotonin-driven-Life)。

这样说来,幸福就是多巴胺与血清胺的调和。没有感恩的成就是孤单的,没有成就的感恩是无力的。在对成就的热情和感恩的顺从之间,能把它们调整得有多均衡,我们所感受到的幸福就有多少。

心理学家们对“主观的幸福”的研究已日渐推翻许多人对其所抱有的神秘性。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惊人的新发现,例如:幸福不分性别;幸福不依赖于年龄;财富不能创造幸福。按照美国心理学家米哈利·克塞克的说法,幸福意味着生活在一种“沉醉”的状态中,即完全投入一种活动,无论是工作还是娱乐。

《羊皮卷》中有这样一则小故事,浅显易懂而寓意深刻:

大街上,一个人行色匆匆、急急忙忙地赶路,拉比看见便叫住了他,问:“看你这么急,到底在追赶什么呢?”

“我要赶上生活。”这个人头也不回、气喘吁吁地回答。

拉比摇摇头,叹口气说:“你怎么知道生活就在前面?只顾着拼命往前跑,一心一意想赶上生活,为什么不看看四周,问问自己生活究竟在哪儿呢?或许,它还在后面追赶你呢!我看你不如安静下来,去等待去发现,说不定生活就能与你会合;你现在越跑越快,是在拼命逃离自己的生活啊!”

生活不是一场赛跑,而是一段旅途。我们应该慢慢走,问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当下又在做些什么。有人说,幸福的秘诀,便是寻找到一种最适合自己的速度,不因疾进而不堪重荷,也不因迟缓而空耗生命。走自己的路,看自己的景;超越他人不得意,他人超越不失志。 TY6tDGunY6trrwQEJAx173iN+bny0pFcOOHvx6mfvWyywV9TB6qKfVxBDG/rz6n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