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做销售的朋友,性格豪爽,不拘小节,自从有了小孩之后,她性情依旧未变,但也开始尝试接受我的一些教育理念了。有一次,她感慨地和我说:“自从当妈以后,我才知道带孩子不容易。按我说,一个小屁孩能有什么自尊,可是我慢慢才发现,孩子虽然小,却似乎什么都懂,他也需要家长去尊重。所以,现在不管我儿子说的话我有多么不认同,我都会认真对待。”接着她和我讲了一件发生在她儿子身上的事情。
一次,朋友要带他去逛商场,他却态度坚决地拒绝了。朋友许诺只要他愿意去商场就给他买一双新鞋,他这才答应了。
到了商场的童鞋专柜时,朋友的儿子马上就被一双运动鞋吸引了,便告诉朋友他喜欢那双鞋。试穿之后,也感觉很舒服,便要求朋友买下来。
朋友看着儿子脚上的鞋,觉得还是有些不满意,便建议儿子再看看其他款式的鞋。就这样,朋友带着他又试了好几双鞋。可奇怪的是,每次试完鞋后不论朋友问他是否喜欢,他都默不作声。
那天为了买一双满意的鞋,他们逛到了很晚。
那双新鞋只穿了一天,朋友的儿子就不愿意再穿了。朋友十分奇怪,追问之下,儿子不无抱怨地说:“这双鞋我不喜欢,所以就不想穿了。”
对于一个六岁的孩子来说,尽管年龄小,可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审美意识,也开始有意识地选择自己的衣物、玩具。如果家长按照自己的审美标准为孩子挑选物品时,多数会遭到孩子强烈的反对。
还记得我儿子三四岁的时候,我常常把他抱在怀中,问他:“妈妈长得好看吗?”
儿子每次都会搂着我的脖子,然后在脸颊上亲一口,奶声奶气地说:“妈妈漂亮!”
相信很多妈妈也曾像我一样喜欢儿子夸奖自己,那种满足总会让人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然后这种幸福并不会持续太久,随着儿子慢慢长大,我再问他“妈妈漂亮吗”这个百问不厌的问题时,儿子总会先叹一口气,像个小大人摇摇头。等儿子八岁时,我又重复了这个问题,儿子打量了我一番,然后郑重其事地告诉我:“妈妈,你该减肥了!”
在孩子不同年龄段问他同样一个问题,他会给出不同的答案。在儿子幼年的时候,除了爸爸,妈妈就是他最亲近,也是片刻不能离开的人,更是对他最好的人,所以他这时回答“漂亮”往往是等于他心理需要的。而当他稍微成长的时候,他开始有了认知能力,对“漂亮”二字有了自己的看法,并有意识地将自己的情感需求和事物的外在表现区分开来。而这个时候,出于情感需求,他认为妈妈还是像以前那样漂亮,但同时对于客观世界来说,妈妈是否漂亮和妈妈在他心里的位置发生了矛盾,所以他宁可不回答,也不作出判断。当儿子到八岁的时候,对于很多事物有了基本的价值观,他意识到所谓的漂亮指的是事物的表象,并不能代表事物的情感寄托物,所以他的回答就变得理性起来,客观地把自己看到的样子描述出来,此时他已经化解了与情感需求的冲突。
这是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改变自己认知的过程。在孩子幼小的时候,不论妈妈给他买了什么样的新衣服,他都会全盘接受并为此感到高兴,因为在他看来,新的就等同于漂亮。但等孩子略微长大,有了属于自己的审美标准,这个标准不会以父母的意志而转移,这也就是孩子很难接纳父母为他挑选衣服的原因了。
在前文中,我的那位朋友就是忽略了孩子的这个变化过程,因此就与孩子产生了沟通上的障碍,这些障碍不仅存在于购物上,也存在于学习、娱乐、饮食等生活的方方面面。而要想消除这些障碍,最好的办法就是与孩子平等地交流,并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尊重他的想法。只有尊重孩子,才能让孩子做自己,并赢得他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