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常照镜子

在高校进行职业规划讲课时,我经常会碰到一些同学向我讲述他们的困惑。

李云,某大学经济管理系一年级的学生,会计管理是他高考时按照父母意见填报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发现自己对专业不感兴趣。个性活泼的他,先后报了4个社团活动,半个学期下来,虽然个人能力提升了许多,专业学习却没有什么进展。会计行业要求人更多的是稳重,他现在很困惑:自己的个性是否适合会计行业,今后是否要在会计行业发展?

王宇,某大学机电系汽车维修专业大二的学生,在专业学习之余,他做了许多销售方面的兼职工作,如在移动公司做销售小组负责人。当他身边的同学都在专心钻研技术的时候,他却在做其他工作,他觉得自己更加喜欢与人沟通方面的工作。眼看明年就要毕业了,他在思考:是毕业后做技术还是做销售呢?做技术工作自己不喜欢,做销售工作专业又不对口,怎么办才好呢?

李云和王宇这类的困惑在大学生中比较常见,这类困惑表现为:一是对自己的性格、兴趣和能力等方面的了解比较少,不清楚自己的职业发展偏好;二是对所学专业未来进入的岗位群的了解相对较少;三是不明白职业选择的决策方法。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自我认识开始,寻找适合个人发展的职业方向和目标。

因为这一切的困惑归根于自我认知的困惑。而人类对自我认知的困惑可以说从人类诞生起就已经存在。

古希腊有一个著名的神话:一个名叫斯芬克斯的狮身人面女妖坐在忒拜城堡附近的悬崖上,向过路的人出了一个谜语——什么东西早晨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傍晚用三条腿走路?过路者如果猜不中,就要被她吃掉。无数人为此而丧生。最后是一个流浪者猜中了。这个答案就是人!

这个谜语在三千多年前的古希腊被当作神谕受到顶礼膜拜。人们把它镌刻在都城德尔阿波罗神庙的入口处,好让城市的每一位居民和每一位访客都能第一眼看到它,都能经常看到它。它受人膜拜之处正在于它的答案。哲学家苏格拉底也最喜欢引用这句话,以此曰:人啊,认识你自己!

所以,我想首先强调的就是自我认知的重要性。

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说过:人最熟悉的莫过于自己,最陌生的也莫过于自己;最亲近的是自己,最疏远的也是自己。

古人如此,今人亦莫不如是。在资讯泛滥、社会关系复杂的今天,我们更容易当局者迷。所以在职场中,与其时刻警惕老板,紧张同事,还不如多花点时间与方法去认清自己。因为你最大的对手就是自己。

自我认知是职业规划的前提

这是一个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天下、纵观时势的时代,由于互联网的存在,我们徜徉于微博、微信、人人网等带来的信息传播与即效分享里。当然我们也可以获知更多的职场信息。但是有没有发现,对于未来与专业选择感到盲目,频繁更换工作,在工作中不断怀疑与否定自己等现象在我们身上也更加明显?事实上,关注与被关注的信息洪流已经使得全民参与了一场表演秀,我们分享自己的工作与生活,却从未真正与自我进行交流,我们在关注他人工作动态,却在羡慕中怀疑与否定自己……

职场更需照镜子。当你已经陷入了上面这些症状,就应该停下微博、微信等来好好看清自己了。端起这面自我认知的镜子,你要看到自己与生俱来的一些性格等因素,同时也要看到自己后天的人生经历、知识结构、行为习惯等。要发现并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缺点,调整自己的情绪、意向、动机、个性和欲望,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省等。

认识自己其实也没那么复杂,简单而言,我们只需要明白三件事情。

明白三件事情

古人曰:“吾日三省吾身”。我们或许不需要每天问自己三次,但必须明白三件事: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必须干什么?

我想干什么是指个人的理想,我能干什么是个人的能耐和能力,我必须干什么意味着为了生存必须优先选择的。可以说初入职场者和职场老将都存在着纠结,即想干的事太多,能干的事太少,必须干的事又太苦太难。如果想要避免或摆脱必须干的太苦太难的工作,除了努力把它干得更好外,就是要充分认识到这三件事情。

我想要干什么?就是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职业目标。在自己的人生理想的框架内制订职业生涯目标,并将它分解成阶段目标。

“力学之父”牛顿,很小的时候就小有成就,有人赞誉他为“力学泰斗”。

牛顿却说:“我不知道别人怎么看待我,但我自己以为我不过是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孩子,常常为发现一块美丽的贝壳沾沾自喜,对面前浩瀚的真理的海洋,却全然无知。”

牛顿正是意识到还有浩瀚如海洋的真理尚未了解,才使他在确立了三大定律后,又发现了万有引力,甚至还在光学及其他研究上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

牛顿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很大部分原因在于他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知道自己想要的是去追求真理海洋。职业最初都是我们谋生的手段,最终的目的在于追求个人幸福。在择业时,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自己的预期收益——个人幸福最大化,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论可知,只有个人的生理、安全需求得到满足,才会产生更高层次的需求。所以我们应该学会取舍,选择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职业,在由收入、社会地位等变量组成的函数中找出一个最大值。

我能干什么?任何职业都要求从业者掌握一定的技能,具备一定的能力条件,而一个人一生中不能将所有技能全部掌握。每个人最大的成长空间在于其最终的优势领域。你可以把自己已经证明的能力和自认为还可以开发出来的潜能一一列出来,在进行职业选择时择己所长。

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20世纪30年代曾收到以色列政府机构的一封信,信中诚邀他去当以色列总统。在一般人来看,能当上总统,自是荣幸之至了。但出乎人们意料的是,爱因斯坦拒绝了。他说:“我整个一生都在同客观物质打交道,既缺乏天生的才智,也缺乏经验来处理行政事务以及公正地对待别人。所以,本人不适合担当高官。”

我们也知道爱因斯坦如果当上总统那一定是全人类的损失,因为他完全不能发挥自己的所长。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博士在1999年3~4月的《哈佛商业评论》中发表了一篇名为《管理自己》的论文,强调充分发挥自己长处的重要性,指出这是成为杰出人士的必由之路。对于一个集体,需要克服的是“短板定理”,而对于个人,不要想着努力去补齐短板,而是应该去发挥自己的长处。

我必须干什么就是我们必须考虑环境支持或允许我干什么。

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要分析周边的环境,包括本单位、本市、本省、本国,甚至国际上的环境;分析内外环境给自己职业生涯会带来的机遇和阻碍。只要认为自己有可能借助的环境,都应在考虑范畴之内;分析在这些环境中,自己可能获得什么支持和允许。

同时,我们亦要分析目前自己所处的行业、企业和职位有哪些威胁,又有哪些机会。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机会和威胁都是相互依存,并可互相转化的。

回答七个问题

1999年,管理大师杜拉克发表文章,向职场人士提出了如何清楚地认识你自己,而且把“认识”上升到了“管理”的高度。怎么管理你自己?杜拉克也曾提出来要问自己五个问题。现在我根据杜拉克的方法,提炼了七个问题,进一步帮助大家进入自我认知范畴。

(1)我究竟有什么才干和天赋?什么东西我能做得出色?与我所认识的人相比,我的长处在哪里?

(2)我的激情在哪一方面?有什么东西特别使我激动向往,使我分外有冲劲去完成,而且干起来不仅不觉得累,反而感到其乐无穷?

(3)我的经历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能给我什么特别的洞察力、经验和能力?运用它,我能做出什么与众不同的事?

(4)我最明显的缺陷和劣势是什么?

(5)时代和环境有什么特别之处?这其中有什么东西能对我的机遇产生影响?

如果你想更成功,可以选择继续回答后面两个问题:

(6)我与什么杰出人物有往来?他们有哪些杰出的才干、天赋与激情?与之合作(或跟随他们),能找到什么样的机遇?

(7)我要选择何种需求才能得到满足?

这些问题我希望你能够认真地思考与作答。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我经常会收到一些大学生写下的关于这几个问题答案的邮件,我回复说希望在他们写到的内容方面做补充。他们大都认为,看一看就写下的答案和自己静下心认真想一想后写下来的答案是截然不同的,其发挥的效果也完全不一样。

如果要成功,一定要面对这些问题,思考这些问题,回答这些问题。

如果思考不成熟,一时不好回答,可放一放,想好了再回答,但是必须回答。

你要相信这些问题肯定是有明确答案的,而且是与别人截然不同的答案。因为你的阅历、兴趣、理想不可能与其他人一模一样,因此,你与众不同——找出你的差别性来,这才是答案的关键。有差别才有存在,有差别才能成功。

我很喜欢一句话:你的人生必须自己负责。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有必要、有义务承担起我们人生的责任。如果你对自己是负责任的,就花时间仔细思考、认真回答这些问题,何况这些问题关系到自我认知。我之所以在这里强调,是因为后面也有一些必须动笔的题目。反之,如果自己对自己都不负责,自己对自己都随随便便,自己对自己都不愿意花时间,自己对自己都不愿意承担责任,那也就更不能指望别人认真负责地对待你的人生了。

所以,全面了解自己,拿起你的笔来跟着我做接下来的全方位测量吧!

周丹寄语:

1.记住你的对手就是你自己,要像了解对手一样了解自己。

2.发现自己的优势,将它发挥到极致。

3.生命不息,认知不止。

4.多给自己一点时间与书籍、老师交流,你会发现另一个自己。 1n+NocYc3rqx2fQV5PenprAc0t+CzzJWxzY35Pd/TKusnOT1YL3uqbP2EB5edbc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