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发热的病机其实是正邪对抗,所以切忌贸然使用寒凉的抗生素损伤正气,同时将邪气内压。使用退烧药大量发汗退烧也是大忌,汗出太多耗气伤津,只会让病情更加严重。发热也需要辨证,对证用药才能彻底退烧。

一、发热的那些事儿

发热,也就是发烧,大家都经常碰到,尤其是家里有孩子的。好像发烧是感冒的标配,不烧几天,感冒就好不了。很多家长一看到孩子发烧就很害怕,一是觉得此时病情严重,二是怕高热后引起惊厥。一旦遇到孩子发烧,家长都会第一时间选择去医院挂水。

我曾经也一样。在我学习中医之前,二毛所有的发烧都是在医院挂水解决的,而且越挂水生病越频繁。在她4岁左右时,有那么一年的时间,二毛每个月都会发烧,挂水后疗程都在一周左右。这还不是全部,她退烧后总有迁延不愈的流鼻涕、咳嗽等症状。总之,她每次痊愈都要拖很久。

直到后来我学了中医,这种情况才彻底改变。所以我特别理解那些孩子一发烧就带他们去挂水的家长的心情,虽然我们知道抗生素挂多了对孩子身体不好,可是又没办法任由他们发烧。

其实,发烧不是病源,只是症状。如果单纯用挂水的手段来消除这种症状,根本没有任何意义,还会导致其他问题。只要从病源上进行治疗,各种症状都会消除,烧自然会退。

发热是怎么引起的?

发烧既然是症状,那么只治发烧肯定是不够的,只有把病源找到并根治,发烧才会好。什么情况会引起人体的发烧呢?一般来说有两个原因,一是内伤,二是外感。此次主要论述后者。

外感发热是指感受六淫之邪或温热疫毒之气,导致营卫失和,脏腑阴阳失调,出现病理性体温升高,伴有恶寒、面赤、烦躁、脉数等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外感病证。

在感冒那章已经介绍过外感的六淫邪——风、寒、暑、湿、燥、火。六淫病证的发生多与季节、居住环境有关。比如说春季多风病,夏季多暑病,秋季多燥病,冬季多寒病。现在科技发达,有了空调、电暖气等温控机器,季节生病的情况也就没那么准确了,经常会出现夏天生寒病、冬天生热病的情况。所以辨证论治变得越来越重要,只有学好辨证,才能准确地判断出病因。

就像名医李可老先生当年到广州坐诊,他以为在那么湿热的环境里得热证的人会很多,结果几千例的病人诊治下来,竟然发现十人九寒,都是当地人一边吹空调一边喝凉茶导致的。

接下来我们再看一下外感中的比较陌生的名词——温热疫毒。温热之邪与疫毒都是阳热之邪,但是二者有区别,前者导致了温病的发生,后者导致了温疫的发生。温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热病。温热之邪可以有传染性,也可以没有传染性,即使有传染性,与疫毒相比亦属轻浅。疫毒则具有强烈的传染性,并且是会引起流行的一类疾病,且大多来势迅猛、病情严重,较之一般温热之邪危害更甚。

像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或者西医讲的病毒性感冒,这些病症都具有一定的小范围传染性,属于温邪的一种。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疫毒。《黄帝内经·素问·遗篇·刺法论》言:“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意思是五疫所感染的地方,不论大人、小孩,都会相互传染,且病情类似。这说明疫毒有一定的季节性或传染性。明代吴有性的《温疫论》也明确指出:“瘟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瘟疫不属于六淫邪的任何一种,是天地间另一种异常气息所产生的结果。

那外感病邪之后,为什么会发烧呢?西医解释是免疫系统在起作用,是身体保护机制在对抗病毒。中医的解释也很类似。

当病邪进入身体,正气奋起反抗时,就会出现发热现象。而且年龄越小的孩子,对邪气越是敏感,正邪抗争越是激烈,因此很容易出现高烧。

发热分为不同的温度等级,这和每个人的体质有关。就好像血压一样,所谓的标准,都是大数据统计出来的结果,真正具体到个人,应该更注重自身的感受。

发烧既然是症状,就不能只治疗发烧。中医治疗外感病邪,目的不在退烧,而是帮助脏腑恢复功能,由身体自己祛邪外出。

举一个例子。中医里治疗发热有个很有名的经方叫作麻黄汤,是张仲景先生记载在《伤寒论》里的。组方为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后的无汗、畏寒、发烧。喝完这种汤药以后,很多人都会汗出烧退,所以大家都以为麻黄这味药是用来退烧的。

然而中药发挥作用的对象并不是病,而是脏腑,中药只是用来调节脏腑机能的。

麻黄入肺经,它的作用是帮助肺恢复宣发功能。在人体的脏腑中,肺主皮毛。肺通过我们的皮肤进行呼吸,向外呼出浊气并散热,然后吸入清气。当我们受到寒邪的侵袭时,我们的毛孔就会关闭,肺的宣发功能就不能正常工作,邪气自然也无去路。

这时候用麻黄帮助肺恢复功能后,毛孔就会被打开,给邪气以出路,而且麻黄还有辛散的作用,我们的气血津液可以借助麻黄的辛散之力,把邪气直接从毛孔赶出去。外邪和热气一散,烧就退了。

那桂枝是用来干什么的呢?桂枝性味辛温,可以解表,同时也能把能量送到肌肉的层面。中药书上经常写桂枝有解肌的功效,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杏仁的功效则是降肺气,肺有两个主要的功能——宣发和肃降。宣发的方向是向外向上的,肃降的方向是向内向下的。宣发是呼出浊气,而肃降是把清气吸入并向下送到肾,让肾纳气。可是外感病邪侵袭了肺以后,它的这两个功能都会受到影响。宣发的恢复交给麻黄了,那肃降的恢复就可以交给杏仁。它俩一宣一降,肺就又可以正常工作了。

炙甘草是用来补中和胃的。气血津液都跑到体表作战去了,内部自然空虚,炙甘草补中,会帮助脾胃生化能量以补充消耗。

综上所述,麻黄汤里面没有一味药是治发烧、流鼻涕、头疼、咳嗽或哮喘的。中成药只是让各脏腑恢复了正常的运行,这些症状就都一一消失了。 fg7LrceC/ZtQl3LILbOqnb7Shcr2DM11uXdC0t9FBChuOSu1hdXDR9loN0PGwZ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