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梅峰(1879—1970年),原籍江西省新城(今江西省黎川县),祖辈于同治年间入粤。15岁始随父郭慎初学习中医,并拜张惠农先生为师,又跟师当时的著名医家章果、陈英畦、黎庇留等人。他19岁开始独立行医,诊余兼学西医,肆业于张乾初主办的两粤西医学校。当时,督宪招考医生,郭梅峰被录取为军医长,任职八年。后自办医所,并被中医工会选为卫生局考医委员。新中国成立后,他被选为广东省第一、二、三届人民代表,以后就近转入越秀区中医院和广州市中医院就职。行医72年,享誉国内外,著有《郭梅峰医案选》和《论产后发热》。曾任前市卫生局“考医委员会委员”,出席1949年广州市“群英”大会,任广东中医药研究委员会顾问和1956年广州中医学院筹委会顾问等。曾收广州中医学院首届毕业生杨干潜、郭燕文(其女)为徒,著有《梅峰医学》一书,由杨、郭伉俪整编脱稿。郭梅峰于1970年1月6日在广州市越华路寓所病逝。
郭梅峰治学严谨,博采众长,对《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中药学》、《方剂学》、《脉学》等都有深入的研究,行医七十二年,存心济世,医德高尚,逐渐形成自身的学术经验特色,对温病、虚劳、妇儿科经验独到。他主要的学术思想包括:认为人以元气为本,病邪为标,不主张滥伐本元,不滥用辛散伤阴、苦寒伤心脾之药,而强调“调以甘药”。他用药精炼,不为成方所拘,以见效而不伤人元气为原则,独创有温病、脚气、虚劳、妇儿科等一整套诊疗用药方法,效稳而高,救人颇众,名贯穗城。郭梅峰先生一生忙于诊务,著述不多,曾发表过《论产后发热》等文章,整理其中医经验的文章主要有黄文东主编的《著名中医学家的学术经验》和郭燕文、杨干潜的《梅峰医学》。郭氏长于中医妇科,并影响及其女儿成为妇科名医。
郭梅峰精于妇科,常说:“男子肾精,女子冲血”,“不明冲任督带,学遍妇科何济”。尤其重视冲任督带在妇科病因病机中的作用。他推崇仲景和《傅青主女科》,认为:“经带病不能出冲任督带范围,亦犹三阴肝脾肾之湖泽耳。余读傅青主女科,知其致力于冲任督带之强弱,而分为胎前产后及经带种种疾病……”。
1.冲任在妇科有特殊的生理功能
妇女有经、孕、产、乳的生理特点,它们都是以血为用。气血是月经,胎孕,生产,乳子的物质基础,而脏腑是气血化生之源,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所以妇女的生理特点与气血、脏腑和经络有密切关系。特别是冲任督三脉,通过带脉的纽带作用与十二经,五脏六腑取得联系,古人比作湖泽与江河的关系,彼此之间有互相调节和滋养作用,从而维持着妇女的正常生理功能。
在妇女的冲任督带脉有其不同的生理特点,郭老概括出:“冲动任静”、“冲升任降”、“督升带运”的特点,为什么这样说呢?比如生理上冲脉以从下冲上取义,病理上“冲病里急气逆冲”也反过来证明冲脉主动、主升的特点。“任主胞胎”,胎宜静养阴育,故任主静,主降的特点明显。至于督脉行人体背部阳经,有总督的作用,与任脉一升一降,循行往复于人体的一前一后,督脉入肾,属肾中之阳。带脉属脾,故贵在运。
“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实质上,胞宫其体是妇女特有的器官,其作用表现在冲任的生理功能上。胞宫属奇恒之腑,具有“藏精”、“泻而不藏”、“传化物”(如月经的排出)的作用,所以冲任不仅有运行气血的通道作用,而且对维持妇女正常的生理,特别是生殖功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冲任的生理功能:①藏、泻生殖之精;②调节月经,妊娠,分娩及乳汁分泌。督脉的生理作用:督脉入脑,与现代医学下丘脑、垂体对卵巢及子宫的神经内分泌调节作用有相似之处。带脉的生理功能:约束督脉及冲任脉,从而加强冲任两脉的功能,腰以下的脏腑、经络受带脉提系才能维持正常的位置,如果失去带脉的提系就会出现胎漏、带下病,子宫下垂,肠下垂的疝和脱肛等不固、下陷的症候。
总之,冲任的功能,包括冲任督带脉,天癸及胞宫的功能。
2.冲任与妇科病理的关系
冲任损伤是妇科病的最主要病机,冲任督三脉同起于胞中,由带脉约束诸经,妇科病发生部位多在小腹(或少腹),是冲任督带脉起源和循行的部位,冲任与脏腑、气血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妇科疾病的发生,往往是由脏腑功能失常或气血失调,而未影响到冲任损伤,就只会出现男女一样的脏腑或气血方面的疾病,一旦影响到冲任损伤,才会出现妇科特有的经、带、胎、产等疾病。
冲任损伤的原因分间接和直接两个方面,间接方面是由脏腑功能失常或气血失调所致,直接方面是由:①外邪(热、湿、寒邪及邪毒)侵袭于阴户及胞宫;②多产(包括小产与半产)和房事不节;③外伤或妇科手术机械性刺激或损伤(如人流术等)等因素直接影响冲任两脉所致。临床上有相当一部分病是直接损伤冲任致病,而未累及脏腑功能失常及气血失调者,如有些月经不调,胎漏,闭经及不孕症者中,自觉无不适,已无明显脏腑、气血病变体征,所以这些病者在辨证中应归入冲任虚弱证型。
3.冲任督带脉在妇科辨证中的作用
冲任督带脉各有主病,《素问·骨空论》对冲任脉所主病已有论述。对督脉所主病有“督脉为病……女子不孕”的记载,对带脉所主病,《难经第二十九难》有“带之为病,腹满,腰溶溶若坐水中”的论述;《傅青主女科》有“带脉者,所以约束胞胎之系也。带脉无力,则难以提系,必然胞胎不固,故曰带弱则胎易坠,带伤则胎不牢”的记载。论胎病,郭梅峰认为:“胎气之不安,必由肾中生气之不固,青主以冲任督之气援助闭藏,闭藏安则胎安矣。”“孕吐多由宫室血少,以至冲气犯胃,故……养血降冲为治。”“夫冲盛则恶阻(妊娠呕吐),任虚则胞阻(妊娠腹痛),此定理也。”“胞阻多由血室冲任不和,故以……养血安胎,佐以行气止痛。”论杂病,郭梅峰认为带脉病可致癥瘕,他说:“带脉……其病也,秦越人云:带之为病,腹满腰冷,如坐水中。仲景云:腹中如带五千钱。大约冷与坠是其病情,吾以为冷为寒湿,外因也,坠有虚寒,内因也。外因关于腰,内因关于子宫。设使带脉不得少火之温而坠,少火,任之气也,任脉无不因之而寒矣,夫任主胞胎,安有子宫冷而能得孕者耶,况任督皆络于带,带脉病,则督脉不得行于带之后,任脉不得行于带之前,二脉往来有碍,而癥瘕渐起。……治以温升带脉,而利任督之气,如甘姜苓汤之类,带温则子宫暖,任督之气利,而癥瘕消于无形,当从此起矣。”郭梅峰曾扼要地指出妇科冲任督带的辨证要点:“腰痛关乎督脉,腹痛责在冲脉,腹胀任虚,腹坠(重坠感)带弱”。
冲任督带所主病如下:冲脉主气逆上冲,小腹急痛,恶阻,经行吐衄,瘿气。任脉主癥瘕,腹胀,带下,不孕,胞阻。督脉主腰痛,腰脊强硬,角弓反张,不孕,阴挺,咽喉干燥,遗尿,痔疮,癃闭,疝气,脱肛,二便不通。带脉主腹部坠痛,腰酸无力,下肢软浮,带下病,阴挺。督带脉均主胎漏、胎动不安。
郭老将冲任疾病分为虚证、实证和冲任损伤:
(1)冲任虚证:冲任不足:①室女冲任脉未通盛,冲任功能不足,或先天禀赋不足,或生殖器官发育不良。证见室女崩漏,月经不调,闭经,胞宫发育不良;②冲任虚衰:妇女绝经期前后,冲任功能虚弱,任脉虚,太冲脉衰少,或产后大出血而致冲任功能衰竭。证见绝经期前后月经不调,崩漏早衰;③冲任气虚(冲任不固):冲任之气不固,不能统摄血海之血,或督虚不升。证见崩漏,月经过多,月经先期,胎漏,阴挺,恶露不绝;④冲任血虚:血海不足或血室干枯而致冲任功能虚弱。证见血海不足,月经过少,经后腹痛,性欲减退,不孕;⑤冲任阳虚(包括宫寒),督虚失去总督的作用而致宫寒,冲任功能低落。
(2)冲任实证:①冲任气逆:证见经血吐衄,恶阻;②冲任瘀阻:证见痛经,宫外孕,产后恶露不下,癥瘕;③冲任郁热:证见经血不畅,室女痛经,带下病;④冲任寒湿:证见月经后期,量少,质稀,带下清稀量多,体肥不孕。
(3)冲任损伤:多数是指外因的直接损伤(狭义的冲任损伤),如流产,早产,人流,放环,刮宫等手术的刺激或脏器损伤,影响冲任功能。证见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病,胎漏,不孕,恶露不绝。
4.冲任治法
徐灵胎指出:“治冲任之法,全在养血”,故治冲任贵在养血。郭梅峰认为,冲为血海,经、孕、产、乳均耗血。任主胞胎,为阴脉之海,胞胎亦须阴血以为养。所以冲任以血为用。冲任本身又需血养,才能互相协调,任通冲盛月经按月而行和孕育胎儿。相反,冲任不得养,则冲任不调,冲自冲,任自任,而致妇科疾病。冲任致病表现以虚证为多。故冲任以补为多,补冲又以养为主,所以多以补养冲任为法。补养冲任适用于冲任虚弱(包括冲任不足、冲任虚衰,冲任血虚、冲任气虚,冲任阳虚),冲任损伤、冲任失调等。常用药物有:怀山药,莲子,莲须,熟地,龟甲,龟甲胶、菟丝子、枸杞子、桑寄生、乌豆衣等。代表方有:左归饮,寿胎丸,龟鹿二仙丹等。郭梅峰自拟《养血方》,组成:熟地、怀山药、茯苓、枸杞子、甘草、桑寄生、菟丝子、莲须、柏子仁、大枣。它是养血、补冲任的良方,在治疗诸多妇产科疾病中屡取效验。
若冲任疾病,因于实邪所致,则邪实为标,冲任受损为本,可采用“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根据标本缓急的情况,分别先治标后固本,或标本同治。如冲任瘀阻,用活血化瘀法;产后体虚者,则用祛瘀生新的生化汤加入养血补冲任之品。冲任寒湿宜祛寒燥湿,用甘姜苓术汤;冲任郁热宜解郁清热,在补养冲任药中加入杭菊花、生地、鸡蛋黄、茉莉花等。傅青主有清海丸一方;冲任气逆宜养冲降逆,在补养冲任药物中加入春砂仁、莲须、桑寄生、生牡蛎等降冲之品,邪去之后,必拟补养冲任以固本,则病除体康。
补督脉的药物有:鹿茸,鹿角胶,鹿角霜,石楠藤,肉苁蓉,续断等。如阴挺用补中益气汤中加入补督的药物效果更灵。
入带脉的药物不少,健脾益带的有:白术、怀山药、茯苓、扁豆、人参、糯米、芡实。固敛带脉的药物有:龙骨、牡蛎、乌贼骨、莲须、桑螵蛸、五味子。温带脉之寒的有甘姜苓术汤(甚者可用四神汤),清带脉之湿热有易黄汤(怀山药、芡实、黄柏、车前子、白果)。
上述补养冲任药物中,有部分是补肝肾药物,但郭老认为,不能看着补肝肾即补冲任,因而以补肝肾代替了补冲任,治冲任一法,应有其独立性。
由此可见,郭梅峰主要是用冲任奇经的理论来解释妇人经、带、胎、产、杂诸疾的。而从带下病的治疗原则来看,他认为通过调肝脾可以调治冲任督带奇经之病;从孕吐、胞阻及癥瘕的治疗原则来看,他又认为养血可以调冲任,并有专治奇经之方药。因此,他论治妇科疾病是很灵活,脏腑病致冲任失调可以通过治脏腑以调冲任;若仅有冲任奇经失调又可以单治奇经而取效,他并不拘于“无专入奇经之药,亦无专治奇经之方”的说法。
顾护真元,养血填精是郭梅峰治疗妇科的又一学术特点。郭老认为:“仲景治杂病之旨,在调以甘药四字,青主调经之大法,亦以不损天然之气血为宗旨。”他曾治一室女闭经不药而愈:“张某某,年二十二,经停半年,其家人惊为室女闭经,有痨瘵之渐,余诊之,脉象平,腹中无所苦,书谓子宫疾患,冲郁则腹痛,任虚则腹胀,今非病也,更非闭经血瘀也,当为先天真气自养其元,姑待之,果不多时,经潮复见。”可见其治闭经不以见血为快,滥用通经之药,而是以顾护患者真元为主,真气充而经自调。因此,他在治疗妇科病时多寓清热于养阴之中,用芳香清轻之花药解郁代替柴胡等辛燥劫阴之品,主张宁静安养,而不喜动血泻伐,常仿效张景岳左归法和傅山养妇人阴血之法而取效。他多用熟地而忌乱用当归、川芍,因为芍归为血中气药,辛温走窜,易致出血过多而耗伤阴精。
郭梅峰还擅长养血填精,他指出:“女人以血为本……治妇养血多灵,曾经历验,养血之道贵以滋阴”。如前所述,郭老认为冲为血海,任为阴脉之海而主胞胎,妇女经、孕、产、乳都要耗血,因此冲任以血为用,又需养血来补冲任。他曾用养血的方法治愈一妇女经后眩晕:冯氏年三十六,曾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切除术,主症为经后头晕,脉弦数,诊为经后血虚头晕,予熟地四钱,莲子肉去心四钱,大枣八钱,乌豆衣四钱,陈皮一钱,桂枝尖五分,两剂。郭按:“妇人不足于血,经有明训,况子宫瘤胆腑均经于手术剖除,其虚可知,今经后头晕,当遵仲景温经法,使血液生生之化从阴阳互根而施作用。”又如治疗“经候胸痛”一病案,徐某某,女,43岁,妇人胸痛,脉迟涩,经云:“治之以兰,除陈郁之气。”但经适来,当兼养血。以熟地四钱,土桑寄一钱半,南豆花一钱半,莲须一钱半,菟丝子四钱,甘草一钱半,冬虫草三钱治疗。可见,郭老在治疗疾病过程中,还时时兼顾女性生理变化,注重养血顾护真气。
郭梅峰还自拟一系列以养血为主的方剂治疗妇女胎产之疾,如自拟养血方(熟地、怀山药、茯苓、枸杞子、甘草、菟丝子、莲须、桑寄生、柏子仁、龙眼肉或大枣)以调经种子。恶阻方(熟地、怀山药、甘草、茯苓、桑寄生、苏梗、菟丝子、春砂仁),以养血降冲为主治疗宫室血少,冲气犯胃之妊娠恶阻;安胎饮(熟地、怀山药、甘草、茯苓、桑寄生、苏梗、菟丝子、莲须、糯米)、胞阻方(熟地、怀山药、甘草、茯苓、桑寄生、苏梗、菟丝子、春砂仁、南豆花)亦以养血固冲任为主治疗胎动不安、妊娠腹痛;还有缺乳方(怀山药、炙甘草、桑寄生、菟丝子、莲子肉去心、擘大枣、黑芝麻、乌豆衣、枸杞子、柏子仁、南豆花)以养血为主治疗妇人产后乳少,因乳汁为血所化。
妇科病多由“郁”而生。“郁”是指气机郁结,早在《素问·阴阳别论》即言:“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指出情之抑郁而致闭经。张仲景在《妇人杂病论》中指出了“结气”为妇科杂病致病原因之一。
郁证可由于家庭,环境关系,忧思,顾虑等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气机不畅而致病;也可由于阴血不足,水不涵木至肝气上逆,疏泄失常。以至出现肝气郁结的症状。 《灵枢·五音五味》说: “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也。”
妇人之“郁”可引起:月经先期,月经先后不定期,痛经,经行不畅,经行头痛,乳房胀痛,胸胁痛,烦躁易怒等病,甚则气滞血瘀致癥瘕、不孕。
妇人之“郁”,一般治法多以疏肝解郁的逍遥散或加丹栀,然郭老认为其辛燥劫阴,故宜取其法而换其药,用花类以疏肝解郁,并多用于月经前的调经治疗。
花者,华也,乃本草之精华。诸花皆散,故花可散邪。外感用之,花之气味芳香,芳香以解郁,药杂病亦用之。《素问·奇病论》有曰:“治之以兰,除陈气也。”故芳香、轻清之花类,有疏肝解郁之功效,善解妇人之郁。
郭老知花性,善用花。常用花类有茉莉花,杭菊花、南豆花、鸡蛋花、玫瑰花、川朴花、素馨花等。
茉莉花性味芳香微辛微温,情志抑郁、肝气郁结者最适宜,为解郁常用之药。一般花茶取用之。花类药中,解郁力最强,药用时服。若肝郁化火者,配以甘苦微寒之杭菊花为宜,取其平肝、清热、解郁。二者均是解郁调经常用之品,多用于经前,以疏肝解郁。
南豆花(扁豆花之优质者),芳香甘平,一般能清解暑湿,殊不知其亦有清热解郁,气香醒脾以畅脾神之妙用。郭老常用作为解郁调经之常用药品,配麦芽、柏子仁,即有催经之力,何必用丹皮,牛膝,益母草耶?郭老自拟的室女痛经方(枳壳、柴胡、南豆花、甘草、白芍、生麦芽、鸡蛋花、柏子仁、茯苓、香附)、胞阻方(熟地、怀山药、菟丝子、甘草、春砂仁、苏梗、桑寄生、茯苓、南豆花)、缺乳方(南豆花、怀山药、莲子肉、擘大枣、黑芝麻、炙甘草、乌豆衣、桑寄生、枸杞子、柏子仁)等,都是以南豆花解妇人之郁,正如他自己所说: “女子善怀,故药以南豆花芳香解郁。”
鸡蛋花芳香甘平,除清热利湿,治湿热下痢(赤白)里急后重外,气香解郁,鲜时色赤黑。是气分药而兼入血分也。治室女月经先期,室女痛经而冲热者。他曾治一彭姓妇人,年21岁,新产三天,患痢腹痛,脉弦数,郭云:“此里虚寒腑湿热也,虚寒不可不温,而湿热亦不可不解,拟生化汤倍姜炭,加鸡蛋花,三剂遂愈。鸡蛋花浓煎治痢,余施之于体虚者,每能奏效。”
厚朴花微苦辛微温,用于气郁而致胸腹胀痛,嗳气,呕恶者,有开郁和肝脾的作用。药用时宜后下,女子善怀,宜以宽慰。以榛苓为事,榛即厚朴,与茯苓二药仲景收入半夏厚朴汤中。茯苓固宜,朴以朴花较好,诸花皆散,朴花亦行气,故气滞或暑湿之胸闷呕恶亦宜之。
素馨花,气香,亦能解郁。治胸胁不舒,心胃气痛,但味苦价昂,故少用。
玫瑰花,气香。性微温,味甘微苦。为理气和血行血之品,入肝脾经。治肝气郁结之甚,或气滞血瘀者,用于痛经,经行结块,药用时宜后下,以留其香。
总而言之,妇人多系血虚气郁,郭老以自拟养血方而加花类解郁于妇人常见病,功效良多。理气解郁之品多辛温香燥,如逍遥散,易劫津伤阴,用花类药以疏肝解郁取得较好的效果。
郭梅峰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养血填精的经验方——养血方,并在临床中反复验证,取得良好临床疗效。养血方的组成:熟地、怀山药、茯苓、枸杞子、菟丝子、莲须、桑寄生、柏子仁、龙眼肉(或大枣),炙甘草。养血方的方解:方中熟地、菟丝子、莲须、枸杞子、桑寄生滋养冲任阴血为主,柏子仁、龙眼肉补养心阴、心血为辅,怀山药健脾补养带脉,全方有补益冲任养血调经,平补心脾,益生血之源的作用。郭老使用养血方治疗月经失调、不孕症,以养血方为基础,采用周期疗法,在月经前后加减使用,取得良好疗效。
养血方的加减:①经后期(增殖期):以养血补冲任为主(促进卵泡发育),养血方加党参、鹿角霜、石楠藤。②经中期(排卵期前后)补养冲任,佐以活血,补托通窍促进卵泡成熟与排出,养血方加丹参、香附,黄芪、石菖蒲、石楠藤、杭菊花等。③经前期(分泌期):滋养冲任、疏肝解郁为主(促进黄体功能健全)。养血方去龙眼肉(或大枣)加杭菊花、黄精。
根据证型辨证加减:肝郁者,养血方加花类药以疏肝解郁;湿热者,佐以清热利湿之法,加蒲公英、黄皮核,或加绵茵陈、鸡蛋花;输卵管水肿或积液者,酌加赤小豆;虚寒者,佐以暖宫散寒之法,本方加蕲艾、石楠藤;痰湿者,佐以理气化痰,本方加白术、石菖蒲;瘀阻者,佐以活血祛瘀,本方加穿山甲、王不留行、丹参、香附等;带下病(慢性输卵管炎)者,以养血方加入穿山甲、石菖蒲、石楠藤、王不留行等通窍之品。
使用养血方治疗闭经。虚者参照不孕症。痰湿肥胖者,养血方加白术、石菖蒲、石楠藤、远志以健脾利湿通窍。行经期间,服用活血通经方:茜根、乌贼骨、穿山甲、王不留行、石菖蒲、当归、川芎、丹参、延胡索。治疗虚性闭经,尽量少用攻伐之品,勿犯虚之禁。若虚而兼实者,重者则加入柏子仁丸(柏子仁、熟地、牛膝、续断、泽兰、卷柏)以通经,轻者用自拟“通经方”,着重用柏子仁、茯苓、杭菊花、生麦芽以疏肝疏通血脉,菟丝子、莲须、桑寄生、甘草以养冲任。
郭老认为,发热有三阳证,产后三阳证不必以三阳证观也。反发热而三阴证,产后三阴证不必以三阴观也,何也?产后血室空虚,而精神如故,赖心气维持之耳!心气固不可动摇者也,不观夫心气虚而汗出,心气虚而喘必重用参以救之乎?如三阳发热表之以麻桂,动其心气矣;三阴反发热,燥之以辛姜附,燥其心血之濡布矣,欲退其热,而热反增剧,病变发生,谁司其咎?金匮云:“新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痉,二者病郁冒,三者大便难”。仲景特为产妇提出其气血之要义,而对产妇发热常有之症,独不详为言及意者;仲景因血虚之际,注意在本而不在标也,明矣。郭老认为:凡产妇恶露未尽之日,不必顾虑一切症状,总以养血为主,勿动摇心气,虽有六气外邪当以末治之,如生化汤加白薇以退热,加南杏以止咳,加酸枣仁,柏子仁以养心。勿禁谷膳,遵仲景治里不治表之例,种种产后病自当应手而愈。
治产后热,需顾虑元气,此一语本属定论,但热从胎前起,一经产出,热当即罢;若产后仍发热如故,是不因正衰,此又不属定论范围,仍当考虑其热,如有肠热,仍可遵肠热之办法。患肠热症而分娩后发热仍不解,亦可于生化汤内加肠热特效药生地、白薇草、糯稻根须、南豆花等,并饮流质食品,四周常自可热退元复。注意其元气之衰旺,用药自有等差。
郭老曾使用生化汤加减治疗产后发热两例,案一:谢女年二十五,产后数天即发热,经西医调治二十余天,热仍不退,而胃气已虚,不欲食,身畏寒,恶露未净,而色不华,脉象虚数。窃思朱震亨谓产后气血虚,虽有他症,以末治之,遂拟生化汤加温补,少加白薇草数分,四剂热退复元。案二:朱少妇,产后发热,延余诊视,脉数,头疼,恶风,余曰此太阳而兼里燥之象,在他人患此,即当解表,但产妇里虚,忧惊劳倦之际,风乘虚入,仍当以顾里为先,拟生化汤加酸枣仁、白薇、荆芥炭,四剂全愈。然亦有产妇久热不退者,则又以健脾养心,方能收效。并创立产后发热方,以青主生化汤化裁,方中由当归、川芎、甘草、炮姜炭、怀山药、白薇、酸枣仁,桑寄生、南豆花、金蝉花、乌豆衣组成,口淡者加生姜二片,大枣两个。如为产后乳疮,上方加杭菊花、浙贝母、蒲公英、王不留行,里热甚者去温药,而加甘淡固本。
病案一 调经种子
邓某某,女,23岁,工人,已婚,1982年5月14日初诊。月经量少近2年。
病者于1980年12月难免流产清宫后,出现月经过少,且周期不准。1982年4月行输卵管通水术,结果是输卵管不通畅。1982年5月14日来门诊要求调经种子,自觉无不适,最后一次月经是5月10日,量少,只有几滴,不用纸垫,经色黑,舌质淡红,苔白,脉细。
辨证:冲任虚损。
处方:用养血方(熟地、怀山药、茯苓、枸杞子、甘草、菟丝子、莲须、桑寄生、柏子仁、龙眼肉或大枣)加桑椹,女贞子、石楠藤(原文未标注药量)。3剂,每日1剂,水煎服。
以后守上方加减(加减的药物有:石菖蒲、南豆花、旱莲草、续断等)。共服15剂。
6月14日月经来潮,量较以前多(用1/2包纸垫),5天净,经后则受孕,足月顺产一女婴。
按:病者流产又经清宫,冲任受损,血海不足,故患月经过少,用养血方,以熟地、怀山药、菟丝子、莲须、桑寄生、枸杞子补养冲任;甘草、大枣、茯苓、柏子仁养心健脾,裕生血之源,且胞脉者属于心;石菖蒲芳香开窍,以助排卵,畅卵管;南豆花芳香解郁,以畅脾神,冲任得调,血海渐充,月经增多而致怀孕。
病案二 月经失调
张某某,女,23岁,工人,未婚,1981年3月9日初诊。月经延后、量少6年余。
病者患月经不调已6年多,经常要用黄体酮才有月经,且经量少。于1982年3月9日来门诊,要求中药调经,末次月经1981年12月3日,闭经3月,自觉除口干口苦外余无特殊不适。面色一般,舌质红,苔白,脉细。
辨证:冲任不足。
处方:柏子仁丸加减:酸枣仁、茯苓、菟丝子、莲须、甘草、续断、石楠藤、麦芽、怀牛膝、熟地、香附、杭菊花、生地等加减。9剂,每日1剂,水煎服。
月经于3月29日来潮,血量中等,有血块,色红,余无不适。
月经后再以养血方(熟地、怀山药、茯苓、枸杞子、甘草、菟丝子、莲须、桑寄生、柏子仁、龙眼肉或大枣)去大枣。服药9剂,以巩固疗效。
半年后随访,诉诊后月经已正常,不须服药治疗。
按:病者月经初潮后即月经不调已6年多,可见冲任未充盛,冲任不足,血海空虚故闭经,取治血枯经闭的柏子仁丸(柏子仁、熟地、牛膝、川断、泽兰、卷柏)方意,加入补养冲任的菟丝子、莲须,又因病者属室女,患病多年,心情不舒,肝郁化热,见干苦,舌质红,故用生地、杭菊清热解郁,麦芽香附理气活血以通经。经后用养血方养血补冲任以固本,取得较好疗效。
病案三 不孕症
卜某某,女,36岁,职员,11月23日初诊。已婚同居未避孕未孕4年余。
结婚4年多,同居,无避孕,一直未孕,月经基本正常,婚后半年起已作不孕检查和治疗。诊刮病理结果:分泌期宫内膜,输卵管通水术,结果通水20ml,阻力大,无回流,基础体温双相,爱人精液稍差,活动力60%。经中西医治疗,中药用当归丸、四君子汤、二至丸等。西药用氯米芬,HCG等治疗5月多未效,故来诊。
初诊日期11月23日,来诊时,月经将至,自觉无不适,面色一般,舌质淡红,苔白,脉细。
辨证:冲任不调。
处方:(经前)以养血方(熟地、怀山药、茯苓、枸杞子、甘草、菟丝子、莲须、桑寄生、柏子仁、龙眼肉或大枣)加杭菊。每日1剂,水煎服。
月经后加补冲任,升提督脉的药物,如:鹿角霜,石楠藤、覆盆子、肉苁蓉等。
经中期加入补托开窍之品,如北芪、石菖蒲、穿山甲、杭菊花等,以促进排卵及助输卵管畅行。
治疗4个月,共服41剂药(复渣),末次月经3月9日,至12月23日,产一女婴。
按:病者原发不孕(冲任不调),以养血方为基础方,根据月经周期疗法,经前经后加减药物使用,调养冲任而促进患者受孕。
病案四 不孕症
梁某某,女,32岁,教师,10月8日初诊。已婚同居未避孕未孕4年余。
结婚6年,四年前流产后患月经过少,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经西药及针灸治疗未效,并因4年余未孕10月8日来诊。
患者月经周期尚准,末次月经10月5日,少腹时痛,易患感冒,舌淡红,苔白,脉沉涩。妇检:宫颈光滑,宫体后位偏左,大小硬度正常,活动欠佳,宫后壁有黄豆大结节,有触痛,左附件增厚压痛。
辨证:冲任损伤。
处方:养血方(熟地、怀山药、茯苓、枸杞子、甘草、菟丝子、莲须、桑寄生、柏子仁、龙眼肉或大枣)去大枣、柏子仁、熟地、杞子,加川断,香附、蒲公英、黄皮核。服用18剂,每日1剂,水煎服。
11月5日来经量多,腹痛减,守上方去香附、赤芍,以黄皮核理气散结,因经前乳房胀痛(有乳腺增生病史),加用杭菊花,南豆花,酸枣仁平肝解郁,间断治疗7个月,服药78剂,已怀孕,届期顺产一女婴。
按:“妇人之疾,除经带之外,与男子同治,而经带之疾,全属冲任,治冲任之法,全在养血”。故治疗不孕症以补养冲任入手,自拟养血方是较好的方剂,以其有补益冲任,养血调经,平补心脾,裕生血之源的作用。
病案五 不孕症
卢某某,女,29岁,农民,3月15日就诊。已婚同居未避孕不孕3年余。
结婚3年,同居未避孕不孕,于3月15日就诊,患者一向月经不调,15岁初潮,平时月经1~3个月一潮,7天干净,经量中等,有痛经。因患闭经用药物催经后,于3月11日月经来潮,将净时来诊,自觉无不适,舌淡红苔白脉细。
辨证:冲任不足。
处方:养血方(熟地、怀山药、茯苓、枸杞子、甘草、菟丝子、莲须、桑寄生、柏子仁、龙眼肉或大枣)加川断、鹿角霜。间断治疗3个月,每月服药12剂,月经仍未来潮,用黄体酮撤血,于6月24日来经,经量不多,用半包纸,经后仍以“养血方”加鹿角霜,川断,杭菊等调治,月经于7月20日及9月21日来潮,以后中断治疗2个月,复诊后继续以“养血方”加川断、鹿角霜,石楠藤,杭菊等,服药30余剂,于停经4月时有明显早孕反应,经检查为早孕。
按:本例闭经不孕,无自觉明显不适,以补养冲任,用“养血方”加减治疗,虽然第一周期仍停经3个月,但由于中药治疗已打下一定基础,用黄体酮治疗撤血后,自然行经两次后怀孕。
病案六 不孕症
梁某某,30岁,工人,7月20日初诊。已婚同居未避孕不孕5年余。
结婚5年,同居,无避孕未孕,7月20日就诊,患者既往月经失调,16岁月经初潮,2~4个月一潮,7天干净,经量中等。无痛经,婚后闭经,需药物治疗才有月经,2年前曾做输卵管通水术,结果通畅。丈夫精液正常。基础体温检查单相。
来诊时,闭经3月余(末次月经4月7日),自觉体倦,心悸,白带少,舌淡红,苔白,脉细。妇检:外阴发育一般,阴道、宫颈较正常细小,子宫前位,较正常细小。
辨证:脾肾虚冲任不足。
处方:“养血方”(熟地、怀山药、茯苓、枸杞子、甘草、菟丝子、莲须、桑寄生、柏子仁、龙眼肉或大枣)加减(原文未标注药量)。每日1剂,水煎服。
中药治疗1个月后加西药促排卵治疗4个月经周期,基础体温双相,接着单纯中药治疗3个周期,配合阴道脱落细胞和宫颈黏液检查,结果怀孕,足月顺产一女婴。
病案七 胎动不安
傅某某,女,28岁。
妊娠三月,漏血经旬,少腹痛,腰不适,咳嗽眩晕,舌淡润,脉沉细数。
辨证:肺脾气虚。
一诊处方:茯神三钱,莲子肉(去心)四钱,扁豆三钱,炙草一钱半,怀山药四钱,熟地四钱,苏梗一钱半,春砂仁二钱。
二诊:症状未减。处方:贡术三钱,怀山药四钱,炙草一钱半,川断二钱,阿胶三钱(烊化),糯米一撮纱布包裹入药同煎。
三诊,漏血止,惟咳逆眩晕未减。处方:杜仲二钱,茯神三钱,苏梗一钱半,春砂仁一钱半,莲须一钱半,怀山药四钱,甘草一钱半,钩藤一钱半,白术二钱。
四诊,诸症减轻。处方:怀山药四钱,莲子肉(去心)四钱,茯神三钱,贡术二钱,炙草一钱半,熟地四钱,菟丝子四钱,艾叶一钱半,阿胶三钱(烊化)。
五诊,照上方出入,加芩地榆炭诸药,效果良好。
按:胞阻多由血室冲任不和,故以怀山药、熟地、川断、阿胶等补肾养血安胎,以莲子肉、茯苓、白术、怀山药健脾补土以摄血,同时补土生金,腹痛、漏血、咳嗽、眩晕一并治愈。
1.严峻峻,黄景泉,刘小斌.岭南医家妇科学术源流及临证经验整理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2001:49.
2.郭燕文,杨干潜.梅峰医学[M].广州:广东中医院,1994.
(陈 玲 成芳平 刘 建 王小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