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谢泽霖

一、生平简介

谢泽霖(?—1958年),民国时期广东著名妇科医家,南海县狮山乡人。民国八年(1919年)就读于广东医学实习馆,根据当时在馆学习的广州市开业医师推论,谢氏当时可能在20至40岁之间,因此他可能出生于1879年至1899年之间。肆业后,他在广州西关悬壶执业。民国十三年(1924年)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创办,他受聘于该校,撰写《妇科学讲义》等著作。新中国成立以后,谢泽霖继续从事中医临床和教学工作,曾担任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1956年广州中医学院成立,谢泽霖是筹备委员会委员之一,为广州中医学院的筹建做了很多工作。

谢泽霖撰写的医学著作主要有《妇科学讲义》。谢氏《妇科学讲义》包括了妇科的经孕胎产及杂病,全书分为经事门、胎孕门、产子门、杂治门四大篇。1924年开始编撰,应用于教学,刊印于民国十六年(1927年)三月,现存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印刷部铅印本。该书以汇集前人妇产科精辟论述为主,很少夹杂自己的见解,上穷《内经》、仲景之言,下至张景岳、傅山等明清诸家之论,凡是妇科精要契理之说,临床确有实效之方,均摘而录之。是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最早使用的教材。

谢泽霖《妇科学讲义》系统而全面地辑录了民国以前著名医家有关妇产科的精辟论述,不杂己见,学者据此可以对中医妇科的理论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通过认真钻研,还有益于思路的开阔以及医疗水平的提高,不失为一本较好的教学参考书。另外,在谢氏《妇科学讲义》之后,谢泽霖又与台山李近圣合编了一本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妇科学讲义》,这一本讲义是以前书为蓝本,第一、二篇,由李近圣在所选录的名家论述之后加上按语,第二、三篇仍然与原本讲义一致,只是由谢泽霖在第三篇《临产门》加上“临产举隅”一节,阐述自己在临产方面的观点。

二、妇科学术思想

谢泽霖在《妇科学讲义》中全部引用前人的观点,很少参以己见,因此本文也只能从前人的论述中窥其妇科学术思想之一二。

(一)重视冲任与肝脾胃

在论述妇人生理时,谢泽霖比较重视冲任肝脾。他认为女子月经源于脏腑,而脏腑气血由脾胃化生。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女子二七任通冲盛,脾胃健旺,肝气条达,则血有余则注于冲脉而为经水,怀孕时亦赖脾胃化生之血以养胎,产后脾胃健旺则乳汁丰富。他在讲义“经源”中引用了《素问》、褚澄、程若水、徐灵胎等人的论述来说明此观点:“素问曰: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褚侍中曰:“饮食五味,养髓骨肌肤毛发……女子为阴,阴中必有阳,阳中之数七,故一七而阴血升,二七而阴血溢,皆饮食五味之实秀也。”程若水曰:“妇人经水与乳,俱由脾胃所生,经脉别论云,食气入胃,其清纯津液之气归于心,入于脉,变赤而为血,血有余,则注于冲而为经水……”“冲为血海,任主胞胎……阴阳和合而成孕,则其血皆移荫于胎矣,胎既产,则胃中清纯津液之气归于肺,朝于脉,流入乳房,变白为乳,是察肺金之色也。或儿不自哺,则阳明之窍不通,其胃中津液乃归于脉,变赤而复为月水矣。”徐灵胎曰:“冲任脉皆起于胞中,上循脊里,为经脉之海,此皆血之所从生,而胎之所由系。”

在妊娠调护方面谢泽霖强调了肝脾胃的作用,他认为肝藏血以护胎,肝主升,肝气横逆则胎不安;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胎赖其运化以滋养,而且脾主升,胎系于脾,脾气虚则胎易堕,因此,妊娠期间调理肝脾胃是非常重要的安胎方法。他在安胎大法中引秦天一之言说明了这一点:“胎前大约以凉血顺气为主,而肝脾胃三经,尤为所重,因肝藏血,血以护胎,肝血失荣,胎无以荫,且肝主升,肝气横逆,胎易上冲;胎气系于脾,如寄生之托于苞桑,茑与女萝之施于松柏,脾气过虚,胎无所附,堕滑难免矣;至于胃为水谷之海,妊娠全赖水谷之精华以养身护胎,故胃气如兵家之饷道,不容一刻稍缓也。”

(二)阴虚火旺、痰湿壅滞是常见证型

广东地处岭南的中心,炎热潮湿,人多阴虚体质、痰湿体质,谢泽霖在编讲义的时候也注意到了这点,论治妇科疾病总是注意到阴虚火旺、痰湿壅滞的证型。比如论闭经的证治,谢泽霖就引用了萧慎斋、朱丹溪的论述来阐明闭经有阴虚火旺、亦有积痰壅闭。慎斋曰:“大约妇人闭经由于阴虚火旺,日渐煎熬,津液干枯,以致血枯经闭,当从赵养葵滋水补肝之法……如心火不下降,而三焦热结,此是血衰火旺,阴不足以配阳,故心气不通,热结三焦,而经不下,当益阴滋水,以培化源。”朱丹溪曰: “有积痰下流于胞门,闭塞不行,用厚朴二陈汤;又有痰多占住血海,因而不下者,痰多血虚,南星、苍术、黄连、川芎末为丸;有肥人脂满者,导痰汤加川芎黄连,不用地黄,泥膈故也。”

岭南气候炎热潮湿,妇女易受湿毒、热毒邪气滋扰,而见月经过多,经行发热,带下量多黄稠,阴疮阴痒等热病。热邪耗气伤阴,而妇女一生受经孕产乳所伤,血常不足,临证常见气阴两虚,虚不受补之候,故临床多用益气养阴之法以使得肾中阴阳平衡,冲任得调,则诸病得消。谢泽霖调理妇科疾病强调冲任,同时重视湿邪、热邪的致病作用,在带下病的治疗上,认为岭南人脾气虚弱,且长期受湿气所害,水液运化失司,湿热下注,发为带下,治疗上“脾气健而湿气消,自无白带之患矣”。

可见,谢泽霖治疗妇科疾病是比较擅用滋阴化痰湿之法的。

三、临证经验

(一)从脾胃肝入手治疗带下病

傅青主曰:“夫带下均为湿病。”治疗湿盛带下,谢泽霖善于从调理脾胃肝入手。他认为脾虚则湿盛,脾气下陷而为白带,只要补脾胃加疏肝,则脾胃恢复其受纳健运之职,湿自消,带自愈。他引用《傅青主女科》说:“夫白带乃湿盛而火衰,肝郁而气弱,则脾气受伤,湿土之气下陷,湿以脾精不守,不能化荣血以为经水,反变为白滑之物,由阴门直下,欲自禁而不可得也。治法宜大补脾胃之气,稍佐以舒肝之品,使风木不闭塞于地中,则地气自升腾于天上,脾气健而湿气消,自无白带之患矣。”

(二)善于在补阴之中行止崩之法

谢泽霖认为阴虚火旺之崩漏,应于补阴之中行止崩之法,他引傅山之言曰:“妇人有一时血崩,两目黑暗,昏晕在地,不省人事者,人莫不谓火盛动血也。然此火非实火,乃虚火耳,世人一见血崩,往往用止涩之品,虽亦能取效于一时,但不用补阴之药,则虚火易于冲击,恐随止随发,以致经年累月不能痊愈者有之。是止崩之药不可独用,必须于补阴之中行止崩之法。”他又引朱丹溪之言认为崩漏亦有因胸中涎郁者,丹溪曰:“有涎郁胸中,清气不升,故经脉壅遏而降下,非开涎不足以行气,非气升则血不能归隧道,故其症或腹满如孕,或脐腹绞痛,或血结成片,或血出则快,止则闷,或脐上动,其治法宜开结痰,行滞气,消污血。”

(三)辨证治疗不孕症

谢泽霖认为不孕症有阴虚火旺者,治宜滋肾水平肝木;又有湿盛不孕者,治宜健脾化痰,他引《傅青主女科》曰:“妇人有瘦怯身躯,久不孕育,一交男子,即卧病终朝……此阴虚火旺不能受孕,即偶尔受孕,必致逼干男子之精,随种而随消者有之,治法必须大补肾水而平肝木,水旺则血旺,血旺则火消……妇人有身体肥胖,痰涎甚多,不能受孕者,是湿盛之故乎……非外邪,乃脾土之内病也……治法必须以泄水化痰为主。然徒泄水化痰,而不急补脾胃之气,则阳气不旺,痰湿不去,人先病矣,乌望其茹而不吐乎。”

(四)临产戒早用力

在与李近圣合编的《妇科学讲义》中,谢泽霖于第三篇经事门,增加了“临产举隅”一节,阐明了自己对临产的一些观点。他认为妇人生产是自然之事,不能因为希望胎儿快点离身,而过早用力,否则会导致难产。他说:“妇人怀胎,十月满足,自然生产,如瓜熟蒂落,本无足怪者。苟人能依其自然之理,则断无难产之可言……不过妇人临产,每怀恐惧之心,又不耐痛苦,急欲离身,用力过早,及妄服催生药等;又有富贵之家,过于安逸,以致气滞而胎不转者,种种之原因足以成种种之变症矣。殊不知临产有六字真言:一睡,二忍痛,三慢临盆,苟能守此六字以待时机,及至胎气顿陷,脐腹痛极,且腰间重痛,谷道挺进,继之浆破血出,此为正产之候,略用力一送,儿子遂生,何难产之有,乃妇人未明此理,倒行逆施,自寻苦恼,良可慨也。”

(陈 玲 成芳平 刘 建 王吉菊) /0E1/l+oLusQPxoM4C+8oTeyBuil7M/c6wmaIww4PwjqP3e97F+3BpB1C3kCBmg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