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岭南医学的发展达到了高峰。民国初期由于受到西医的冲击,中医处境十分艰难,为了促进中医的发展,中医药界积极向政府请愿办学,各地中医社团同仁相继创办了中医药学校以培养中医人才,这个时期广东中医学教育得到了蓬勃发展。由中医传统的师带徒教育方式向学校教育转换,岭南地区出现了一些中医社团,比如广州医学卫生社、广东中医教员养成所、广东医学实习馆等,与此同时岭南中医教材的编撰也大量增多。当时的名医吕楚白、吕安卿、郭梅峰等都是广州医学卫生社第二期社员,谢泽霖是广东医学实习馆学员,他们都在妇科方面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吕楚白、吕安卿、谢泽霖是著名的妇科医师,吕楚白编写了《重订妇科纂要讲义》,谢泽霖编写了《妇科学讲义》。岭南医派非常注重因地制宜,在临床基础上形成了善于护阴、清热、化湿以及用药轻清的地方学术特色。岭南医家在辨治妇科疾病时也体现了这种地方特色,比如在妇科病证的诊断上常见阴虚火旺、湿热困阻或痰湿阻滞之证,治疗时也常用清热养阴、化痰除湿的方法。吕楚白、吕安卿、谢泽霖、郭梅峰等医家都善于运用清热养阴、除痰湿之法治疗妇科病证。可见,当时的岭南医家在妇科的基础理论和临床治疗方面均有了进一步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