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慢性疼痛治疗

慢性疼痛是因组织损伤或潜在的组织损伤产生的痛觉,是许多疾病的伴随症状,剧烈的疼痛不仅可以使患者产生痛苦和紧张不安的情绪反应,还可引起机体生理功能紊乱,甚至诱发休克。慢性疼痛的治疗方法和手段多种多样,包括药物治疗、注射疗法、微创治疗、物理因子治疗、功能锻炼和心理治疗等。

一、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临床缓解疼痛的主要措施之一。由于慢性疼痛的病理过程较复杂,仅靠一种仅有单一作用模式的药物扭转疾病过程、缓解疼痛效果不佳,通常需要多种不同作用模式和作用机制的药物联合治疗。临床上可供选择的药物很多,常用非甾体抗炎药、麻醉性镇痛药、解痉肌松药、抗焦虑/抑郁药和其他药物等。正确地选用药物治疗是每个临床医师必须掌握的。

1.常用镇痛药物分类

(1)非甾体抗炎药:

根据化学结构可分为水杨酸类、苯胺类、吲哚类、芳基丙酸类、烯醇酸等。

(2)麻醉性镇痛药:

分为阿片类和非阿片类,前者又分为天然和人工合成两类。

(3)解痉肌松药:

主要为中枢性肌肉松弛药:盐酸乙哌立松、巴氯芬等。

(4)抗焦虑/抑郁药:

常见药物为:阿米替林、地西泮、盐酸文拉法辛等。

(5)其他药物:

主要是维生素类、神经营养类、治疗骨质疏松类等。

2.给药方式、方法选择原则

(1)按时给药:

按时给予止痛药,以保持血液中药物的浓度,将疼痛刺激控制在痛阈之下。

(2)按阶梯给药:

一般首先使用非阿片类药物,如果所用药物及剂量不能达到满意的止痛效果,可加用弱阿片类药物,如果两者合用后仍不能止痛,则使用强阿片类药物。

(3)联合用药:

对中、重度疼痛,最好使用两种以上药物,这样可以减少其用量及并发症,增强止痛效果。

(4)交替用药:

长时间反复使用同一种药物会使身体产生耐药性,应该及时改用其他止痛药,而不应依靠增加剂量来达到止痛效果。

(5)药物剂量: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根据实际需要,药物剂量由小到大逐渐增加,直到患者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

(6)不能过分依赖药物:

对于许多软组织疾病,治疗原发病是关键,镇痛的目的只是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和减少疼痛所带来的并发症。

(7)避免药物耐受性:

尽可能综合应用辅助药物,以增强镇痛效果;患者疼痛减轻以后应该逐渐调整用药剂量;同时配合其他方法进行治疗。

二、物理因子治疗

物理因子治疗是利用光、电、热、冷、水、机械等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一种方法。各种物理因子作用于机体后,通过神经、体液或内分泌的调节作用,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营养代谢,加速炎症产物和致痛物质的吸收或排泄,降低神经兴奋性,起到消炎、镇痛、消肿和解痉等作用。

1.电疗法

电疗是利用由带电粒子定向移动所产生的电流或电磁场作用于人体达到治疗的目的。根据采用的电流频率不同,可分为三大类:

(1)低频电疗法:

采用0~1kHz的电流,包括直流电疗法、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感应电疗法和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等。

(2)中频电疗法:

采用1~100kHz的电流,包括等幅中频电疗法、调制中频电疗法和干扰电疗法等。

(3)高频电疗法:

采用100kHz以上的电流,包括短波疗法、超短波疗法、分米波疗法、厘米波疗法和毫米波疗法等。

2.光疗法

应用人工光源或日常辐射治疗疾病的方法称光疗法。按照光波波长排列,依次分为红外线、可见光和紫外线,现代用于医疗的人工光源主要有红外线、蓝紫光、紫外线和激光等。

3.热疗法

利用比人体体温稍高的各种热源,将热量直接传导到人体,达到防治疾病和康复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热疗法的生物学作用基础主要是传导热刺激。常用的方法包括蜡疗法、泥疗法、坎离砂疗法等。

4.冷疗法

利用低于体温与周围空气温度的低温刺激作用于机体局部来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称为冷疗法。冷疗法的生物学作用基础主要是冷刺激作用。常用方法有冷敷法、冰袋法、冰贴法、浸泡法和喷射法等。

5.水疗法

利用水的温度、静压、浮力以及所含成分以不同方式作用于人体来防治疾病和促进康复的方法。水疗法的生物学作用基础是温度刺激、机械刺激和化学刺激等。常用方法有浸浴,如淡水浴、药物浴等。

6.磁疗法

应用外磁场或磁性物质作用于人体穴位或病变局部,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方法称为磁疗法。其生物学作用基础是磁场影响体内生物电和生物高分子磁矩取向作用,使人体产生一系列理化反应。常用方法有静磁场疗法、动磁场疗法等。

三、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是根据疾病的特点和患者的功能情况,由治疗师徒手或借助器械以及患者自身的力量,通过主动或被动的活动使患者局部或整体功能改善,达到预防、治疗疾病和改善功能障碍的方法。针对慢性疼痛的运动疗法常用方法如下:

1.肌肉牵伸技术

肌肉牵伸技术是指可延长病理性缩短软组织和增加关节活动度的康复治疗技术。包括被动牵伸(passive stretching)、主动抑制(active inhibition)和柔韧性训练(flexibility exercises)。

2.肌肉能量技术

肌肉能量技术(muscle energy techniques,MET)主要通过患者在某一体位、某一方向接受治疗师口令后,进行一定时间的肌肉等长和(或)等张收缩以达到改善肌肉骨骼功能和缓解疼痛的目的,属于一种手法康复治疗技术。它需要患者做主动、快速(通常20次/10s收缩)、低强度(通常为最大收缩力的20%)、脉冲式肌肉抗阻力收缩运动,又称为节律抗阻技术(rhythmic resistive technique)。主要应用于捏脊治疗、物理治疗、按摩治疗和运动损伤治疗等方面。

3.姿势放松技术

姿势放松技术(posture relax technique)指将功能不良的软组织或关节在短时间内保持于舒适、放松的位置,以促进其自发性恢复,从而增加关节活动度、减轻疼痛,是一类在促进紧张和功能不良的软组织自发修复过程中患者无明显不适感的治疗技术的总称。姿势放松技术采用自然的、非侵入性的、被动的、温和的方法使受损组织功能恢复。它的多种治疗方式来自于物理治疗技术,如免负荷绷带(unloading tapping)、运动松动术(mobilisation with movement)、麦肯基技术和颅骶骨治疗技术和整脊疗法等。

4.治疗性练习技术

治疗性练习技术是指采用Thera-band训练带、训练管以及训练球等进行训练,从而提高关节活动度、增强肌力、减轻疼痛和预防损伤等,具有实用、方便、有效和易操作等特点。渐进式弹性阻力训练,是治疗性练习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逐渐成为现代康复治疗技术中的基本技术之一。

四、注射疗法

注射疗法是指对引起疼痛的病灶和相关部位进行直接注射,抑制过度的炎症反应,纠正局部内环境的紊乱状态,防止组织损害,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注射疗法要求“用最有效的药物,以最快的速度,送到最需要的地方”,集中优势的药力在病灶局部发挥强大的作用,避免全身用药的不良反应。要达到上述的效果必须做到以下几点:①诊断正确,是赢得疗效的前提;②用药准确,是取得疗效关键;③注射精确,是获得疗效的保证。详见第二章注射技术。

五、微创治疗

应用药物或特定的设备和技术,力求以最小的切口路径和最少的组织损伤,完成对体内病灶的治疗。具有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以及瘢痕细微或无瘢痕的特点。

1.射频治疗技术

射频治疗技术是通过穿刺针精确输出的超高频无线电波穿过细胞使其凝固,局部组织被加热损毁或被切割,因此又称为射频热凝或射频损毁。神经被热凝损毁后可达到长期被阻断或改变神经传导而解除疼痛的目的。一般用于保守治疗无效、不能应用药物或不能耐受药物治疗、不能手术或不愿手术治疗的慢性疼痛患者。射频热凝技术属于微创治疗方法,可根据临床需要由医生控制仪器所发出的刺激或损毁电流的大小,选用不同直径、长短和形状的穿刺电极针,形成有计划性的、特异性的、精确局限损毁灶。射频治疗包括射频热凝模式、脉冲射频调整镇痛模式和椎间盘温控热凝模式,其中射频热凝模式包括单极射频热凝和双极射频热凝两种模式。

2.胶原酶注射技术

胶原酶是胶原蛋白水解酶的简称,能在生理pH及温度条件下特异性地水解由不同亚型胶原蛋白组成的胶原纤维,使其降解为氨基酸,被血浆中和吸收。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佳、周期短、安全性高等优点,是目前椎间盘突出症介入治疗的常规方法之一。胶原酶注射方法可简单分为突出物周围注射法、盘内注射法以及盘内盘外联合注射法。

3.臭氧注射技术

臭氧(化学分子式为O 3 )又名活氧。在常温常压下,较低浓度的臭氧是无色气体,当浓度达到15%时,呈现出淡蓝色。臭氧可溶于水,在常温常压下臭氧在水中的溶解度比氧气高约13倍,比空气高25倍。臭氧不稳定,在常温下即可分解为氧气,不能贮存,只能在使用时现场制备。目前臭氧的现场制备技术有三种,即光化学法、高压放电法和低压电解法。臭氧有超强的氧化能力,可产生多种的生物学效应,如促进糖酵解、调节免疫、止痛和抗炎、影响血液流变和抗细菌、真菌及病毒等作用。

六、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psychotherapy)又称精神治疗,是医务人员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通过言语表情、举止行为并结合其他特殊手段的一种治疗方法。心理治疗的意义在于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改变慢性疼痛患者不正确的认知活动、情绪障碍和异常行为。

七、传统中医疗法

传统中医疗法包括肌肉按摩疗法、针灸疗法和针刀疗法等。

1.按摩

也称推拿,是用手在人体皮肤、肌肉、穴位上施行各种不同的手法,对软组织实施抚摩、按揉、叩击等刺激,以达到治疗疾病或预防保健的目的。按摩是人类最为古老的医疗手段之一,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区,由于国家不同,发展的历史长短各异,其专业术语和技术描述也有所区别,但总体上是相近的。

2.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针法是把毫针刺入穴位,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温热和药物的作用刺激穴位而起到治疗作用。在临床上,现代针灸还可结合电针、激光和磁场等技术,大大扩展了针灸的适用范围,提升了疗效。

3.针刀疗法

俗称“小针刀”,由三个部分组成,即针尖部、体部和柄部。针刀尖部有0.8mm的刃,在治疗中可发挥刀的作用;但它不需切开皮肤即可进入机体到达病灶,进行切开、分离、铲剥、割断等闭合性手术操作。根据上述特点,针刀技术在软组织疼痛疾患应用中有一定的优势。在慢性疼痛组织中,由于局部肌肉和筋膜组织缺氧缺血、软组织挛缩或血液循环不佳,造成炎性因子、乳酸等局部堆积,导致局部出现酸胀、疼痛等表现。针刀疗法主要作用是松解粘连;通过局部松解,改善血液循环;加速局部致痛物质的代谢,减轻疼痛;缓解痉挛,即所指的“先破坏,再修复”。

(林彩娜 马超) 8O6m03fkCY33AFX0eF3ORe++ppbdDmhlpCgr09JmzgQtlB4wYUn8ILzC5EP4NL/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