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胰腺深藏腹膜后,横行于脊柱前方,自右侧肾门旁延伸至左侧脾门,周围毗邻复杂,筋膜结构繁多,术中显露时需游离和牵引较多脏器及筋膜,结构范围广。因此,胰腺腔镜手术操作术式不同时,患者体位、Trocar的数量及布置均有所不同。手术中应根据患者个体差异性、肿瘤位置及手术方式进行“个体化”定制。以下介绍几种常规腔镜胰腺手术患者体位及Trocar布置方法。
腹腔镜近端胰腺肿瘤剜除术(结肠系膜入路)
患者可选平卧位,右侧抬高,头稍低,便于大网膜及横结肠向上向左翻起;肚脐右侧建立气腹,作为镜孔,取四孔法操作;主副操作孔位于镜头与胰头连线两侧,左主右副,建议同时使用12mm Trocar,助手孔(5mm Trocar)位于主操作孔左侧,术中使用无创钳将横结肠及大网膜向左上翻起,便于胰头十二指肠的显露。标本多自主操作孔或镜头孔取出,引流管自副操作孔处引出体外。
腹腔镜中端胰腺肿瘤剜除术(胃结肠韧带入路或小网膜囊入路)
患者可选平卧位,头高脚低;脐下建立气腹,作为镜孔,取四孔或者三孔法操作。主操控孔(12mm Trocar)置于左侧锁骨中线附近,副操作孔(5mm Trocar)位于右侧锁骨中线附近,助手孔(5mm Trocar)左右侧腹壁均可。标本多自主操作孔或镜头孔取出,引流管自副操作孔处引出体外。
腹腔镜胰尾处肿瘤剜除术(胃结肠韧带、脾结肠韧带及后腹膜入路)
根据胰尾肿瘤的具体的位置、深浅、毗邻及既往上腹部手术史的不同有三种入路可以选择:胃结肠韧带、脾结肠韧带及后腹膜入路。后腹膜入路后有详述,这里介绍前两种入路。
患者取平卧位,头高脚低,左侧垫以腰垫,便于胰尾显露和游离。镜孔置于脐下,主操作孔(12mm Trocar)位于左侧锁骨中线附近,副操作孔(5mm Trocar)位于中线偏右侧,位置稍高,助手孔(5mm Trocar)位于主操作孔左侧。
患者取左侧抬高卧位,悬吊左臂,头高脚低;肚脐左侧建立气腹,置入镜头,分别于左侧腋前线、左侧锁骨中线肋缘下处布置主副操作孔(12mm Trocar、5mm Trocar),助手孔位于左侧腋后线附近。
标本放入一次性取物袋后自主操作孔取出。引流管根据位置选择引出孔,多选择右侧副操作孔。脾结肠韧带入路者可选择助手孔引出。
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胃结肠韧带入路、后腹腔入路)
胃结肠韧带入路:患者取平卧位,头高脚低,左侧垫以腰垫;脐周建立镜孔,主操作孔位于左侧锁骨中线处,略低于胰腺,便于胰上、胰下、胰后隧道的分离及切割闭合器(离断胰腺)的使用,副操作孔置于右侧腹直肌旁,位置稍高,助手孔位于左侧腋前线附近,与主操作孔处以同一水平或略低于此水平。单纯胰体尾、体积不大时可从主操作孔或镜孔处扩大切口取出,大的标本可自左侧主操作孔与助手孔间连线区域内扩大切口后取出。引流管多自副操作孔引出体外固定。
后腹腔入路后有详述。
腹腔镜胰腺中段切除术
患者取平卧位,头高脚低;脐周建立镜孔,取四孔法或五孔法操作,四孔法时操控胰腺中端肿瘤剜除术的布孔,注意主操作孔位置应偏下,便于术中肠道的处理;五孔法时参考腹腔镜下远端胃切除术布孔,于肚脐两侧各布置2mm Trocar,与镜头共同摆成一个大“V”字形。胰腺中段切除的标本多不大,可从扩大的脐部切口取出。
腹腔镜胰腺假性囊肿内引流术
体位及布孔操控:腹腔镜下胰中段或远端胰腺肿瘤剜除术,主操作孔的布置是关键,此操作孔需兼顾假性囊肿胃吻合及两处“开窗”处的关闭需要,建议将副操作孔也布置成12mm Trocar,作为割闭合器吻合时的备选Trocar。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患者取平卧位,头高脚低;取五孔法操作,主副操作孔位于患者左侧,两个助手孔位于患者右侧,四孔与镜孔成大“V”字形,主副操作孔负责标本切除、镜下吻合等绝大部分工作,助手孔配合术者完成脏器游离、显露等工作,剑突下纵行开口取标本,引流管自左侧两个助手孔引出体外固定。
患者取患侧肾上腺体位,健侧卧位,悬吊患侧手臂,抬高腰桥;采用后腹腔镜肾上腺手术方法布置Trocar、制备腹膜后操作空间。先于第十二肋尖下腋后线处(肋脊角处)纵行切开皮肤约3cm,血管钳钝性分离肌层和腰背筋膜进入后腹腔,以手指能摸到光滑的肋骨内侧面为准,中食指钝性分离推开后腹膜后放入一次性球囊扩张器,充气600~800ml,持续3~5分钟后排气,取出扩张器。在手指引导下分别在腋前线十一肋下和腋中线髂嵴上处戳孔,分别放置5mm Trocar和10mm Trocar各一个,作辅助孔和镜孔用。腋后线处切口放入12mm Trocar一个,周边使用4号丝线间断缝合以防漏气。
机器人辅助的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患者取低截石位或分腿位,气腹建立后,调整患者至头高脚低位,直视下行腹壁穿刺安置Trocar;常规取5孔法操作,分别放置机器人操作镜头、3个机械手臂及助手器械。其中镜头(C)位于肚脐右侧约3cm处,1臂(R1)Trocar使用8mm机器人专用Trocar,置于左侧肋缘下、腋前线偏内侧,此臂最为关键,负责肝门区、胰头区、胰胃操作区及空肠起始端等多处手术操作,可根据需要放入电钩、超声刀或持针器;2臂(R2)位于镜孔右侧、偏上方,锁骨中线附近,建议选取12mm Trocar,内套机器人专用8mm Trocar,此臂作为第一辅助孔,协助主操作臂完成各种镜下操作,必要时可撤出机器人操作臂供助手用(Trocar in Trocar),如离断钩突时。多数情况下2臂操控双极电凝。3臂(R3)为牵引臂,位于2臂外上,尽量偏外偏头侧,多置于结肠旁沟内侧、肋缘下方。通常多操控心包抓钳(cadiereforcep),协助脏器显露和牵引。助手孔置于1臂与镜孔间,中点连线偏下方,以减少操作臂打架可能。标本取出及引流管放置方法操控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机器人辅助的腹腔镜下胰中段切除术
患者取低截石位或分腿位;气腹建立后,调整患者至头高脚低位,直视下行腹壁穿刺安置Trocar。同样五孔法操作,镜孔移至脐周,右侧布置1臂和助手孔,1臂位于左侧锁骨中线偏外侧,此臂负责胰颈的游离、胰胃的吻合等,助手孔位于1臂与镜孔连线中点偏下方,辅助术者完成各种操作,此外,关键在于借助此孔放入直线切割闭合器离断胰腺。左侧布置2臂和3臂,3臂位置偏外偏头侧,便于脏器牵引。Trocar间隔无气腹状态下务必大于8cm。标本多自扩大主操作孔或镜孔取出,2臂处引出腹腔引流管。
机器人辅助的胰岛素瘤剜除术
笔者现已完成三种手术入路的机器人辅助的腹腔镜胰岛素瘤剜除术,分别是结肠系膜入路、胃结肠韧带入路及脾结肠韧带入路。前两种入路患者取低截石位或分腿位,脾结肠韧带入路患者左侧腰部垫以腰垫,左侧卧位,抬高30°~45°。
肚脐右侧建立镜孔,脐下布置助手孔,1臂位于左侧肋缘下锁骨中线附近,位置稍偏脚侧,3臂与1臂同侧,位于左侧肋缘下腋前线或腋中线附近,2臂位于右侧腹壁,辅助1臂完成主要操作。
此两种Trocar布置同机器人辅助的腹腔镜胰腺中段切除和远端胰腺切除术。
患者取左侧抬高卧位,选择性悬吊左臂;脐周建立气腹,作为助手孔使用,镜头位于助手孔左侧,1臂位于左侧腋前线或腋中线附近,2臂位于左侧腹直肌旁,肋缘下,3臂位于右侧腹壁腹直肌附近,与2臂保持一定距离,贴近肋弓。
剜除术标本多较小,可直接自助手孔处取出,引流管自最后侧戳孔引出体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