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医疗设备、设施风险防范

医疗设施、设备风险是指医疗设施、设备影响患者诊疗过程和效果,直接或间接造成患者伤害的可能性。换言之,医疗设备、设施风险是指医疗事故、意外或对患者的伤害发生时,与设备、设施、器械相关的因素部分。

一、开展大容量全肺灌洗术必备的设备、设施

1.必备的医疗设备

肺灌洗手术室,ICU室,标准病房单元、中心供氧系统、中央吸引系统和不间断电源系统等。

2.手术室和术后监护设施

用于术中进行机械通气和呼吸管理的全功能呼吸机、普通麻醉机、具有肺顺应性等呼吸参数的多功能监护仪、心电监护仪、除颤起搏仪、超细型纤维支气管镜(外径3.1~3.6mm);输液泵、微量注射泵、恒温水浴箱、普通直接喉镜和意大利Panlong直接喉镜。电动吸引器或中央吸引等同一般手术室。

3.必备专科检查设备

高千伏X线机、全自动肺功能测试仪、全自动血气分析仪、结核菌快培养(分枝杆菌判读仪)器、纤维支气管镜等。

先进、完善的医疗设备、设施是保证肺灌洗医疗安全的基本条件。

二、肺灌洗医疗设备、设施风险因素

长期以来,人们只重视医疗设备的采购和使用,却忽视了医疗设备的维护与管理,致使设备相关医疗责任事故在临床上时有发生。

1.医疗设备设计生产方面存在的缺陷和上市前研究验证的局限性,可能出现设计与临床实际不匹配、功能单一等问题,采购选型时要充分考虑肺灌洗手术要求的特殊性。如呼吸力学参数的监护仪,目前市场上大部分设备是没有此模块的。这一功能的缺失对术中监测质量和安全有较大影响。

2.医护人员缺少医疗设备应用方面的“三基”教育和在职培训,导致使用错误。呼吸机、麻醉机等风险较大的设备,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较多,如中心供气系统、墙上电源问题,医生对新器械熟悉程度及操作水平问题。美国医疗产业促进会(AAMI)指出,每年器械不良事件报告的8000多例中,有一半以上属于使用问题。

3.器械性能退化、故障或损坏。医疗设备安装投入临床后,需要不断投入人力、物力资源加以保养和维修,以保证其运行条件和质量完好。

三、肺灌洗医疗设备风险防范

1.设备使用前风险分析防范

医疗设备器械使用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在设备器械使用前,应深入了解,详细分析使用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安全风险问题。首先应参照设备器械使用说明中的各种警示内容,在具体的机房设计、设备安装、防护设施以及配套条件上加以考虑,落实风险防范措施。风险因素如多台设备连接或联合使用危害及干扰;电气安全性能对人体可能造成的危害;使用环境:湿度、温度、紫外线、易爆物品对设备的危害;生命支持设备可靠性风险,残弱知觉反映患者对危害反应迟钝因素;操作失误及无关人员操作产生的影响与隐患等。

2.医疗设备使用风险控制

(1)医院将医疗设备使用和医疗设备性能纳入医院日常管理,并将设备使用纳入医疗、护理操作常规。

(2)推行器械用前检查制度,即由使用人员依据操作说明书、通用程序或技术规范来检查设备运行的环境条件、附件、耗材及系统的配置情况,并开机进行功能验证或完成设备的自检,以证实该设备是否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如呼吸机要严格管路消毒和用前试机检查制度,有条件的医院最好做用前质量检测,生化类分析仪器每天用前要使用质控液进行一次标定,并记录、统计和分析质控结果,使其质量处于统计质量控制状态。

(3)推行院内培训,尤其是医学工程科实力较强的三甲医院。这种“用前检查”和院内培训制度的推行有助于设备使用质量和水平的提高,降低医患风险。因此,将“规避器械风险,提高医患安全”的理念导入每个医院管理者的心中,大力提倡各医院科学运用风险管理理论,管好、用好自己的设备,不仅是造福自己,也是造福社会的一项工程。

(4)建立临床培训制度和掌握常用设备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的使用“三基”要求,纳入院内或科室内部继续教育培训和操作上岗制度。据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全球协调工作小组(Global Harmonization Task Force,GHTF)指出:在器械相关医疗责任事故中,约有60%~70%是由于使用不当造成的,称之为“错误使用”、“操作失误”或“人为错误”,但近年来,随着欧美风险管理的推行和临床操作培训及上岗证制度的建立,“错误使用”有明显下降趋势。

(5)医疗设备的良好使用离不开良好的保障,医疗设备保障是指医学工程部门围绕着医疗设备的使用安全、质量、成本和效益等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和技术活动的总和。医学工程部门主要从事医疗设备的需求评估、采购、安装、验收、供应、预防性维护、巡检、培训、故障维修和计量等。 BxXknoulISKvkidzsI2S/ETI5ClC7OGLzSsJVQYyXDu421+0AyJAbCdu+r1c4Yw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