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术中的风险防范

尘肺病患者由于弥散性肺组织间质纤维化,肺功能损害,导致通气及换气功能障碍,大容量全肺灌洗术是在全身麻醉状态下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后,单肺通气进行一侧肺灌洗。单肺通气加之患病的肺部进行灌洗,手术中存在一定风险,主要有麻醉风险、肺灌洗手术风险及术中并发症的风险。

一、肺灌洗手术风险

保证灌洗装置无菌,灌洗瓶高度控制在距腋中线50cm处,可减少肺损伤。经对两肺呼吸音、气道压、纤维支气管镜、“水杯气泡法”等检测,验证双腔管对位及两肺分隔满意,可防止导管反向、过深、过浅等情况。

(一)两肺分隔及对位的判定

1.听诊法 纯氧正压机械通气,双肺呼吸音基本一致后,单肺通气,分别听诊左右肺呼吸音,灌洗侧肺应无呼吸音,通气侧肺呼吸音分布均匀。

2.两肺气道压 除病变因素外两侧肺之气道压相差不应超过3.0cmH 2 O。

3.以吸引细硅管探查两侧管腔通畅。

4.采用“水杯气泡检测法”检测、验证两肺分隔。

5.纤维支气管镜的判定 所有病例经临床判定分隔满意后,再用超细型纤维支气管镜确认双腔管对位情况。双腔管对位满意标准:先通过双腔管右侧进入,能看到气管隆嵴、右主支气管开口及双腔管蓝色套囊的边缘;再经双腔管左侧进入,能看到左肺上下叶支气管开口。否则为对位不满意并在镜下调整双腔管位置至满意。对导管过深情况,注意区分是上下叶支气管开口或是基底段支气管开口和下叶背段开口。双腔管对位满意并不代表分隔满意,水杯试验是验证两肺分隔的重要措施,一侧肺以大约4~5kPa压力进行手控通气,另侧肺接一水杯,观察水杯中有无气泡溢出,可有效防止灌洗时通气肺漏水。双腔支气管导管外固定牢固,防止术中导管移位。

术中随时监听通气肺呼吸音,尤其是加压后呼吸音,灌洗侧肺呼吸音在加压吸引时注意监听,对通气肺漏水情况及时调整导管位置及支气管套囊压力。第二侧肺灌洗前,再次用纤维支气管镜观看双腔管位置有无移动并及时进行调整。

无菌生理盐水灌洗液预热至37℃,每次灌洗量500~1500ml,每侧肺灌洗一般不超过15次,以灌洗回收液由黑色浑浊变为无色澄清为止。术中监听通气肺及灌洗肺呼吸音,间断纯氧正压通气交替负压吸引(简称加压通气):于第3、6、9次引流末及每侧肺灌洗完毕后进行,应用另一台麻醉机,连接双腔管灌洗侧,通过气囊手控间歇正压纯氧通气,其频率与机械通气同步,每次最大压力5kPa。正压通气3~5次后负压吸引,在外径3mm硅胶管上标记左右导管的深度,以灭菌液状石蜡涂擦,负压在50kPa以内,并保持硅胶管与管壁之间开放状态。灌洗后常规应用呼气末正压(PEEP)8~10cmH 2 O,20~30min,可防止肺萎陷,提高氧分压。PEEP应用禁忌情况:三期尘肺合并严重肺气肿、肺大疱;未经处理的气胸;低血压;心功能不全。术中根据病情及时应用呋塞米、654-2、地塞米松、氨茶碱等药物,促进残余液的排出及吸收。及时处理并发症。

(二)第二肺灌洗条件

1.灌洗侧肺肺内残留液基本排出和吸收,灌洗侧肺呼吸音基本恢复。

2.灌洗侧肺顺应性接近灌洗前水平,气道压降到30cmH 2 O以下。

3.该侧肺单肺通气3分钟后,血氧分压大于300mmHg,无明显酸碱紊乱。

4.生命指征平稳。

5.双肺通气时间不少于45分钟。

灌洗过程同第一侧肺。

(三)停止麻醉条件

延长麻醉维持时间,严格掌握停止麻醉条件:

1.灌洗完成后,双肺通气至双肺湿啰音消失或仅于肺底少量存在(肺残留液基本吸收)。

2.灌洗侧肺气道压降至30cmH 2 O以下(肺顺应性恢复)。

3.血气分析PaO 2 在300mmHg以上,无酸碱失衡。

4.生命指征平稳。

5.监测血钾正常。

6.双肺通气时间不少于90分钟。停止麻醉后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及时调整呼吸机通气模式,使其自主呼吸与呼吸机同步,减少人机对抗,提高患者耐管性,降低应激反应,拔管前注射胃动力剂(甲氧氯普胺或托烷司琼),彻底清理口腔。

(四)拔管条件

1.意识清楚。

2.肌力恢复正常。

3.自主呼吸潮气量达6~8ml/kg。

4.生命指征平稳。

拔管时术者要站在患者头部一侧,防止拔管误吸,有呕吐迹象,拔管后应立即将患者头偏向一侧,负压吸引口腔内容物。拔管后呼吸困难,肌无力者,及时应用呼吸机压力支持模式辅助通气,舌后坠者及时托起下颌,放置口咽通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

(五)出手术室条件

1.意识恢复。

2.呼吸平稳,潮气量>500ml。

3.血气分析无酸碱平衡紊乱及低氧血症。

4.生命指征平稳,无心律失常。

二、大容量全肺灌洗术中不良反应

包括插管困难、术中气道压增高、残余量增大、术中出现低氧血症、二氧化碳潴留、代谢性酸中毒、气胸、肺感染、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并发症及拔管后烦躁、呼吸道不通畅、低钾血症、肌无力、静脉炎、静脉血栓等。

1.防止气压伤

灌洗瓶高度、加压压力、呼吸机通气量大小,呼吸参数调节、呼吸机限压参数调节。

2.低氧血症

加大通气量、延长通气时间、应用药物促进残留液吸收排出、必要时应用纤维支气管镜吸引肺内残留液。

3.气胸

监听两肺呼吸音,呼吸音有变化时立即停止灌洗,床旁X线机透视证实后行胸腔穿刺或胸腔闭式引流术。

4.心律失常、心肌缺血

术中密切观察,监测心电图变化,出现异常心律失常,及时处理。

5.支气管痉挛

及时应用解痉药、激素类药物、β 2 受体兴奋剂等。

6.低钾血症

拔管后肌力差,心电图呈心率增快、室性早搏、U波出现等表现,监测血钾证实。在监测血钾的情况下积极补钾。术中及时补充电解质,纠正酸碱平衡紊乱。麻醉药残余作用导致的肌无力可应用新斯的明拮抗。

7.静脉炎、静脉血栓

术中麻醉诱导及维持选用肘正中静脉等上肢大血管,术中应用对血管刺激性较大的麻醉剂后,及时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血管,应用50%葡萄糖10ml+Vit-B 12 500μg湿敷血管;停止麻醉前给予血管内1%利多卡因20mg静注;补钾选上肢静脉;发现血管周围有渗出、血管红硬时予95%乙醇湿敷、激光照射;间断按摩活动四肢防止静脉炎及静脉血栓形成。

大容量全肺灌洗术中风险防范:一要建立和完善科室的规章制度,严格规范操作,加强各制度的执行和监管力度,使每一项制度落实到位,监管到位,杜绝差错和事故发生;二是要提高医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加强工作责任心,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培养严谨慎独的工作作风,提高综合素质,增强防范风险的能力。

(马国宣) ixerx0b3zNufoYQlnHNOgD9H2u4v/VrQNomIoufu4tP+iS59HvwsBUA/sfrROpB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