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天堂的幻灭

大新帝国建立了。

王莽率领万千臣民,开始大张旗鼓地建设他梦想中的天堂。

曾经饱读经书的王莽,自书生时代起,心中就有一幅美丽的愿景:一方面,他要遵经复古;另一方面,他要缔造前所未有的理想政制。为了这个一半复古一半前卫的乌托邦,王莽进行了一场大刀阔斧的改革:

一、缘饰经义,依据周官礼改革官制。

首先,废王号,复五等爵。王莽认为自古“天无二日,国无二王”,汉朝有那么多诸侯称王是不合古制的,所以废除王号,恢复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其次,改革官名与地名。上自中央,下至地方,花样繁多的新官名和新地名陆续出笼,令人目不暇接。

二、改革土地与奴隶制度。

由于汉朝是土地私有制,因此到了西汉末年,土地兼并、贫富不均的现象非常严重,“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于是,王莽便依据他所憧憬的古代井田制进行改革,将土地收归国有,不许私人买卖,然后依照井田制将土地重新分配。另外,奴隶虽仍私属,但禁止像货物一样自由买卖。

三、改革经济与货币制度。

在经济领域,王莽兴办了六种国营事业,称为“六筦”。即将盐、铁、酒、矿藏开采、货币铸造五种产业的经营管理权收归国有;第六种叫“五均赊贷”,即平抑物价、政府放贷、征收所得税、征收荒地税、惩罚无业游民。而无论是“六筦”还是“五均”,王莽的依据都是古代经典《周礼》和《乐语》。

另外就是币制改革。汉朝所通用的货币叫“五铢钱”。王莽摄政之初,即附会经义,说《周书》上讲“钱有子母”,于是加造重十二铢的大钱与五铢钱并行。称帝之后,又将大小钱一律废止,发行了金、银、贝、泉、布五物、六名、二十八品的货币。至元凤元年,又改作货布、货泉。前后不到十年,货币制度改变三次,名目多达数十种。

王莽忘情地缔造着他的乌托邦。可他断然没有想到,自己的锐意进取与励精图治,最终换来的却是经济崩溃和民不聊生。

王莽到底错在哪儿呢?

首先我们来看官制改革。

王莽的所谓官制改革,根本不是从内在制度上改进,而纯粹是在表面形式上花样翻新,并且朝令夕改、更易无常。因此,改制的结果只能徒然增加行政上的麻烦。比如某个郡的名称,在一年之间变更达五次之多,最后又变回原来的名字,不但老百姓被搞得一愣一愣的,就连政府自己都稀里糊涂。朝廷每次下诏,都不得不在新名称之后,附注一串旧名称,其结果就是错误百出,行政效率大为降低,官民牢骚满腹。

其次,是土地与奴隶制度的改革。从初衷来看,它们本是无可厚非的。把土地私有改为公有,目的是抑制兼并,消除贫富两极分化的现象;而禁止奴隶买卖,也是保障与尊重人权的表现。问题在于,王莽太过于理想化了。自秦以后,土地与奴隶的自由买卖已经实行了一百多年,要在短时间内禁止谈何容易?无奈王莽又急于求成,法令严苛,致使民间因田宅奴婢买卖而获罪者不计其数。此项改革勉强推行了四年,终因阻力太大而一朝废止。

再来看经济领域“六筦”“五均”的改革。这本是一项好政策,执行得好足以富国利民。只可惜,王莽所用非人。主持其事的是一批贪官和奸商,他们相互勾结,利用百姓对新法的无知徇私舞弊、巧取豪夺,致使民怨沸腾,经济秩序一片混乱。

最后,在所有的改革中,币制改革当属最荒唐的一项。试想,几十种名目的货币捏在手上,先别说使用不便,是否认得清楚都成问题。改来改去的结果,只是令百姓头昏眼花、无所适从,因而几乎每一次改制,都有无数人破产和失业。于是,币制改革的最终结果就是:朝廷发放的货币层出不穷、漫天飞舞,而民间却哀鸿遍野、饿殍载道……

其实,王莽并非昏君。从某个角度来看,他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勤政的好皇帝。譬如,当整个帝国都在黑夜中沉沉入睡的时候,唯有未央宫中一灯如豆,从黄昏燃到天明;当近侍的宦官和宫女们都站在旁边打盹儿的时候,双眼红肿的皇帝却仍然不知疲倦地扑在案上批阅层层叠叠的奏章……

为了那近在咫尺又仿佛遥不可及的美丽乌托邦,王莽驾驭着他的帝国日夜不停地朝前奔驰。然而,疲惫不堪的帝国马车早已悄然脱离他的缰绳,正向不远处的深渊滑落。

王莽看不到。

或许看到了,他也不愿相信。

天凤四年(公元17年),荆州人王匡、王凤等人率众啸聚湖北绿林山,点燃了灭莽的第一把烽火。人称“绿林军”。

天凤五年(公元18年),琅琊人樊崇、逄安等人聚众起事。凡与官兵作战时皆涂红眉毛。人称“赤眉军”。

地皇二年(公元21年),青州、徐州、荆州等地发生大规模蝗灾。蝗虫过境,遮天蔽日。当地百姓颗粒无收,数十万灾民源源不断地涌入关中,沿途倒毙者不计其数,致使饥民人人相食。

地皇三年(公元22年),汉宗室刘 、刘秀兄弟在南阳起兵,拥立刘玄为帝,改元更始,署置百官,扬起兴汉灭莽的旗帜。

整个天下叛乱蜂起的奏报像雪片般飞进了未央宫。

王莽从如山的卷宗中抬起头来,他一贯坚定而自信的目光中终于闪过一丝惶惑。我为了天下苍生的福祉而废寝忘食,为了帝国美好的明天而通宵达旦,你们为什么还要造反呢?!

回答他的,是一片扑面而来的厮杀和呐喊。刹那间,王莽看见未央宫中的灯火,在铺天盖地的喊杀声中战栗不止。

王莽想起了五十年前的一盏灯火——当年的书生王莽寒窗苦读的那一盏灯火,不也是微弱而暗淡的吗?可最终,它却把自己燃烧成了一颗普照万民的太阳!

于是,王莽仿佛又想起了自己年轻时的梦想。

于是他说:我不相信!

地皇四年(公元23年),王莽把自己早已斑白的须发全部染黑。他要让时光倒流,一切重来。这一年,王莽站在铜镜前顾影自盼。他身边站着一个霞帔凤冠的年轻女子,那是他刚刚册立的皇后。

可史书其实并不承认“地皇四年”。更准确地说,历史把这一年叫作“更始元年”。这一年秋天,王莽派出的四十二万大军在河南昆阳与刘秀会战,结果全军覆没。王莽的军队伏尸百里,河水为之雍塞不流。

噩耗传来,王莽率领臣子们来到长安的南郊,仰望苍天,痛哭流涕。他向苍天一声一声地哭诉他接受符命的始末。就仿佛一个被上帝遗忘在人间的孤儿,又像是被负心汉抛弃的怨妇,王莽向苍天发出痛切的呼告:“巍巍皇天啊!您既然授天命予臣莽,为何不殄灭遍及天下的叛贼呢?倘若臣莽果真违背了天意,那就祈求您降下雷霆之怒吧,将臣莽诛杀!”

苍天无语。

最后,声嘶力竭的王莽依然长久地跪伏在天地之间。

他的身后,是一片秋日的萧瑟与苍凉。

在天子的号哭声中,谁都知道天命已丧,可仍旧还是有很多人,争先恐后地簇拥到皇帝身边,怀着仿佛比他更为沉痛的心情号啕大哭。那几天,长安城外哭声震天,日夜不绝。

一艘行将灭顶的沉船,在葬身海底前的最后一刻,还有很多乘客去贿赂船长,企求得到一个头等舱的座位。这似乎很奇怪,可也并不奇怪。反正大新帝国这艘豪华巨轮,有的是头等舱的座位。所以,那些日子里哭得最为悲伤的人,都被王莽任命为郎官。

一夜之间,长安城遍地郎官。据《汉书》记载,竟然多达五千余人。

是年秋,更始皇帝刘玄由宛城向西攻入武关,一路势如破竹,大军直抵长安。一时,京师内外暴动四起。长安城陷入一片空前的大混乱。

此刻,长安监狱中的那些囚徒纷纷涌到狭小的囚窗前,激动不已地望着外面的冲天火光。那是自由的火光。他们迫切期待着沉重的牢门被砸开的一刻。

不久,牢门果然被打开了,但走进来的却是皇帝王莽。

囚徒们身上的镣铐枷锁忽然间都被卸了下来,一把把锃亮锋利的兵器交到了他们手上。王莽高高地端起一碗猪血。囚徒们听见苍老的皇帝用尽他最后的威严和力量向他们宣布:“朕赦免你们的罪,赐给你们自由!如果你们不为大新帝国效忠尽力,鬼神将不会饶恕你们!”

王莽宣誓之后,将碗里的猪血一饮而尽。囚徒们三三两两地端起了碗。皇帝的誓言在空洞的牢房里回荡。

随后,将军史谌便率领着这支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军队”浩浩荡荡地开出长安监狱。行经渭桥之时,史谌忽然听见队列中响起一声呼哨,这群乌合之众顷刻间作鸟兽散。他们逃得真快,等史谌回过神来时,空荡荡的桥面上只剩下了他一个人。

去他的大新帝国!去他的誓言!去他的鬼神吧!白捡了一条命的囚犯们可没这么多忌讳。他们在重获自由的道路上狂奔。一个灼热的复仇欲望,在他们的胸膛里燃烧,驱使着他们奔向皇室陵园。

王莽的妻子、儿子、父亲、祖先的灵魂都在这里静静地安息。这一天,王莽的先人们先是听到头上传来人群的呼啸声,继而是凶狠杂沓的脚步声,然后是刀剑乱舞的铲土声。最后,一丝可怕的光明撕破了地宫中宁静的黑暗,暴露在阳光下的骸骨发出一声声惨烈的惊叫。

这一天,亢奋的囚犯们掘开了坟墓,焚烧了棺椁。

在滚滚朝天的浓烟中,王莽的亲人们魂飞魄散。

九月初一,更始皇帝的先头部队由宣平门攻入长安。将军王邑等人率部做最后的抵抗,在城中与刘玄的军队展开巷战。一个又一个士兵在王邑的身边倒下。王邑且战且退。

这一天黄昏,长安城那些达官贵人的府邸和私宅里已经没有活人的身影了。死的死,逃的逃。昔日的官府豪宅中只剩下一具具血淋淋的尸体。

初二,一帮唯恐天下不乱的少年蹿进未央宫四处纵火,嘴里高喊:“叛贼王莽,为什么不出来投降!”

熊熊大火在皇宫里迅速蔓延。王莽仓皇的身影在火光中闪避和辗转。他身上依旧穿着当年“禅让典礼”上的那件禅衣。可今天这件衣服,再也不像十五年前那般华丽光鲜了。此刻,它上面有陈年的霉味,有淋漓的汗渍,还有烟熏火燎的污痕。

王莽在炽热的火焰中踉跄而行。他不断回头去看。让他感到无比恐惧的是,无论他走到哪里,火焰仿佛就跟到了哪里。逃到宣室前殿,王莽终于在迷离的烟雾中看见了自己的帝座。这位新朝皇帝最后一次坐在帝座上喃喃自语:“上天既然赋予我高贵的品德,汉军又能把我怎么样呢?!”

九月初三黎明,满目断壁残垣的未央宫在一片荒凉中醒来。臣子们搀扶着王莽离开前殿,登上渐台。此刻跟随他的,还有公卿侍从等一千多人。

他们是他最后的臣民。

王邑经过整整一个昼夜的浴血奋战,已经精疲力竭,手下的士兵也伤亡殆尽。他策马疾驰回宫。到达渐台的时候,他远远看见担任侍中的儿子王睦正脱下官服准备逃亡。王邑大声斥骂,命令他回去。

父子遂登上渐台。最后的时刻,王邑决定要战死在皇帝身边。

攻入未央宫的汉军像潮水般涌向渐台,把王莽包围了几百层。渐台上箭如雨下。前面的汉军倒下了,更多的汉军冲了上去。渐台上的守军箭射光了,就抽出刀剑与汉军展开近身肉搏。王邑父子与其他几个将军、大臣相继战死。

最后的一千多个臣民都倒下了。乱兵一拥而上,刺死了王莽。有人砍下他的首级。数十人争相砍斫他的尸体,并将其乱刀肢解,切成块状……

在这个血雨腥风的秋日早晨,一个书生的乌托邦终结了。

王莽三十八岁任大司马,五十岁居摄,五十三岁称帝,建国十五年而亡。

死的时候,王莽六十八岁。

数日后,王莽的首级被送到宛城,悬挂在闹市之中。百姓纷纷以石头掷击,有人甚至切下他的舌头炒着吃了。更始皇帝刘玄站在愤怒的人群中,抬头默默地凝视着那颗血肉模糊的头颅。

王莽斑白的须发在风中乱飞。

这一次,他再也没机会把它们染黑了。

白居易有诗云:“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就是用王莽的典故来说明:要检验一个人的品行,最好的办法就是时间。 Q+wFhIGdI7zRyL6nG7PmbBhBBmsKxr1/c77E0X5klhRXxoB+MYrFlPDtQrzfUNd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