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伟大领袖的造神运动

公元元年,也是汉平帝元始元年,王莽站在历史的转折点上,看见帝国的未来就像一席等待他挥毫的白绢。

此刻,通往帝座的道路上已经没有任何障碍,可王莽却没有任何动作,只是一直反剪着双手凝望苍天。

他在等待什么?

满朝文武匍匐在王莽高大的背影下,暗暗交换了一下眼色,忽然间若有所悟。

此刻,大司马需要的只有一件东西,那就是“天意”!于是,和大司马心灵相通的臣子们立刻挽起袖子,缔造了一场规模浩大的“上天降祥瑞、万民颂功德”的运动。

元始元年正月,有自称越裳氏的塞外蛮夷入朝进献了一双白雉、两双黑雉。群臣立刻上疏大颂功德,称王莽有“安国定汉”之大功,应赐尊号为“安汉公”。

王莽上疏辞让。太皇太后下旨:“君有安定宗庙的功劳,不可因为至亲的缘故而遮蔽隐藏得不到显扬,君大可不必推辞!”

王莽连续四次上疏,坚决辞让,甚至称病不上朝。太皇太后不得已,只好先封赏了几个王莽的心腹,最后下旨说:“大司马、新都侯王莽任太傅,称号安汉公,增加封邑二万八千户。”

几番惺惺作态的谦让之后,王莽终于诚惶诚恐地接受了“太傅”和“安汉公”的尊号,但却拒不接受封邑。王莽说:“等百姓们都富足了之后,我才会接受封赏。”听见这句话,上自太皇太后,下至群臣百姓,都不禁为王莽的高尚情操而感动不已。

元始二年(公元2年)春,又有远在南方的黄支国进献犀牛。同时,又有西南边陲的越巂郡上疏奏言,说有黄龙在长江里游动。群臣立刻说:“王莽的功德可媲美周公旦,应该祭告宗庙才是。”只有大司农孙宝一个人发出了不和谐音:“如今风雨失调,人民贫困,每有一事,臣子们就众口一词归美王莽,这样的赞美妥当吗?”

当举世皆醉的时候,唯孙宝一人独醒。这样的人,必定要为他的清醒付出代价。孙宝随即被罢免,不久就在老家抑郁而终。

是年,关东大旱。王莽率先垂范,当即捐钱一百万,献田三十顷,用以救济灾民。公卿们纷纷效仿,捐献田宅者达二百三十人。此后,凡遇水旱灾情,王莽就马上吃素,以示珍惜物力、与民共患难之意。老太后再度被感动了,派出使臣诏令王莽说:“听说公常吃素,为人民深深忧虑。今年秋季幸将丰收,公须按时吃肉,为国家保养身体。”

是年秋,王莽上疏要求皇帝立后。

这一年,王莽的女儿正值嫁龄。所以,他此项提议的用意不言自明。随后,朝廷举办了一场皇后海选。负责海选的官吏心领神会,便把很多王氏女子列入了候选名单,其中自然包括王莽的女儿。王莽心中暗喜,可表面上还是一再推辞,说:“臣无德,女儿才能低下,她和众王氏女都不该入选。”老太后一看,这王莽真是太高尚了,就下旨说:“王氏女是哀家的外戚,为了避嫌,可不必采纳。”

这下子弄巧成拙了,王莽赶紧示意手下亡羊补牢。

随后的日子,京城百姓、太学诸生和基层官员们,每天都有一千多人向有关部门上书,力挺王莽之女;而公卿大夫们则干脆匍匐在朝堂之上,异口同声地说:“安汉公功勋赫赫,如今应立皇后之时,为何偏偏舍弃他的女儿呢?天下人将要归顺谁?我们殷切希望,安汉公的女儿能母仪天下!”

王莽马上又站了出来,苦口婆心地晓谕众人,叫大家不要再坚持立他女儿为后了,应该广选众女。可公卿们却仍然不依不饶:“不应该广选众女而使正统混乱!”

王莽终于长叹一声,说:“好吧,那就让我女儿出来抛砖引玉吧。”

这是一场毫无悬念的选美大赛。元始三年(公元3年)春,经过一帮大臣们“辛辛苦苦”的遴选,王莽的女儿终于从如云的美女中脱颖而出,获得大赛评委会全票通过。

朝廷下了两亿钱作为聘礼。视金钱如粪土的王莽只留下十分之一,大部分归还朝廷,其余数千万全都布施给了贫民。

大司徒陈崇立即上疏,为王莽歌功颂德。此文洋洋数千言,大引《论语》和诸经为王莽一人做注,历数王莽的生平事迹,激情澎湃,文采斐然。

文章从王莽的学生时代说起,说他从小就“折节行仁,克心履礼,拂世矫俗,确然特立”,“清静乐道,温良下士,惠于故旧,笃于师友”。这一切正如孔子说的“贫而乐,富而好礼”。接着,说王莽诛杀淳于长,就像是“周公诛管、蔡,季子鸩叔牙”。然后,说王莽不让定陶太后坐在太皇太后身边,是“以明国体”,正如《诗经》所谓的“不侮鳏寡,不畏强圉”。接下来,说王莽诛杀董贤叫作“敏则有功”;说王莽迎立中山王为帝,就是《尚书》说的“知人者哲”;王莽一再辞让“安汉公”的称号,就是孔子说的“能以礼让为国”;王莽“事事谦退”,为自己女儿立后的事情一再辞让,最后才“迫不得已受诏”,这就像《尚书》说的“舜让于德,不嗣”。总而言之,《诗经》里说的“温温恭人,如集于木”,“夙夜匪懈,以事一人”,孔子说的“食无求饱,居无求安”,等等,皆乃“公之谓也”,说的都是安汉公啊!

最后,陈崇慷慨激昂地说:“揆公德行为天下纪,观公功勋为万世基!”他的意思是,观诸王莽的一生德行和功勋,皆乃圣贤风范,足为万世师表!

一个人就这样变成了“神”。

从古到今,人类的任何造神运动都不是伟大领袖一个人所能得逞的。没有庸众与群氓死心塌地的崇拜与拥戴,“神”就不会诞生。然而,芸芸众生似乎永远需要为自己塑造一个神,然后对他顶礼膜拜,对他唯命是从,并且心甘情愿地交出自己的尊严,连同自己的生命和灵魂。无论何时,老百姓似乎总需要一位英雄来引领他们进入天堂,但他们并不知道,最后等待他们的,往往是万劫不复的地狱。

若干年后,万千臣民心目中的这个“伟光正”,就把大汉帝国搞得内忧外患,民不聊生。当然了,这是后话。此刻,王莽头上的光环正在闪耀着,没有人怀疑他是天下百姓最终的依归和福祉。所以,陈崇的这篇美文其实是颇能代表民意的。它不仅是这场波澜壮阔的造神运动的宣言书,也是老百姓质朴情感的一种精致表达。换言之,陈崇只是帮不善言辞的老百姓们,说出了一堆冠冕堂皇的肉麻话而已。

元始四年(公元4年),太保王舜与吏民八千人联名上疏,颂扬王莽之功胜过伊尹与周公。去年,他还只能与圣贤比肩,今年就高出一头了。可见,上级的指示精神在基层贯彻落实得相当到位。

朝廷立即做出反应。由于伊尹曾为“阿衡”,周公曾为“太宰”,遂拜安汉公王莽为“宰衡”,位在“上公”,亦即在三公之上;并赐王莽的母亲为“功显君”;封儿子王安为褒新侯、王临为赏都侯。太皇太后亲至前殿,进行加封和任命。

王莽当然又谦让了一回。而他的推辞当然又被太后的旨意驳回。于是,王莽只好又“迫不得已然后受诏”。

元始五年(公元5年),如火如荼的造神运动再度升级,共有吏民四十八万七千五百七十二人上疏颂扬安汉公;王公列侯们纷纷磕头请愿,要求赏赐安汉公。五月,策书下达,特加王莽以“九锡”之隆典……

这一年冬天,有皑皑的白雪自苍旻深处缓缓落下,飘在大汉山河之上,飘在长安城头,飘在未央宫中,最后一片摇曳着落在王莽的眼前。

王莽伸出手去。雪花在他温热的掌心中瞬间融化,仿佛倏忽即逝的时光。

五年了,弹指一挥间。平帝刘衎从无知的顽童变成了一个心事重重的少年。位列三公的王莽从大司马变成了安汉公,又从安汉公变成了上公、宰衡。

天无二日,国无二主。这天下到底是谁的?

王莽沉吟了一下。

冬至之后的第三个戌日,按例向天子进献椒酒。这一年的椒酒里,有白色的粉末簌簌落下,像极了那落了整整一冬的雪花。十二月的某一日,白雪覆盖的未央宫的宫人们,忽然在一夜之间都换上了白色的孝服。

平帝刘衎驾崩了。

瑞雪兆丰年。王莽说,好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GVWaXaGoQKhG8qvZXM2GyXKypPzGhs6CXGqRT9zUXC3iD21mEJbjhhTBDS6imus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