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3章

安全生产和环保知识

3.1 安全文明生产

安全生产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印刷企业安全生产工作非常重要,必须充分予以重视。

1.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

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安全第一:首先强调安全的重要性,在一切生产活动中,要把安全工作放在首要位置,优先考虑。它是处理安全工作与其他工作关系的重要原则和总的要求。

预防为主:指安全工作应当做在生产活动开始之前,并贯彻始终,重点应放在预防事故的发生,事先考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以尽量减少事故的发生和事故造成的损失。

2.我国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

我国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是“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特别突出了“企业负责”,明确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中的职责。同时也表明在市场经济模式中,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3.安全生产的概念

安全生产:指企事业单位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人身安全、设备和产品安全,以及交通运输安全等。即为了使劳动过程在符合安全要求的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伤亡事故、设备事故及各种灾害的发生,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和生产、劳动过程的正常进行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从事的一切活动。它既包括对劳动者的保护,也包括对生产、财物、环境的保护,使生产活动正常进行。

4.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生产责任制:指各级领导应对本单位安全工作负总的领导责任,以及各级工程技术人员、职能科室和生产工人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安全工作应负的责任。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根据“管生产的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对企业各级领导和各类人员明确地规定了在生产中应负的安全责任。这是企业岗位责任制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企业中最基本的一项安全制度,是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核心。

所谓三级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指厂级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车间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班组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

5.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有下列职责:

(1)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2)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3)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4)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5)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6)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6.从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

(1)从业人员有权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检举、控告;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

(2)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因从业人员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提出批评、检举、控告或者拒绝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而降低其工资、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3)从业人员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停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

(4)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3.2 安全生产注意事项

印后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主要是指有关印后设备在安全生产方面的规范与要求,包括防火安全、人身安全、设备安全及质量安全四个方面。

1.安全操作总规程

(1)凡每次开动设备前,先要检查设备上有无遗留工夹具、螺钉、铁屑等杂物,排除一切障碍物;危险区域有否旁人走近;机台之间必须互相关照和联系,避免损坏设备或发生工伤事故。

(2)机台启动后,操作者必须集中精神,坚守岗位,非因生产联系,不要互相闲谈或看书报,不准做与本职工作无关之事,不准擅自把工作交给他人,严禁把手脚及物件放在运转位置上。

(3)两班制生产要严格执行接班制度,尾班下班前必须切断设备的电源(包括照明动力),熄灭火种,清理场地,检查确认一切做妥后才能下班。

(4)维修、调整、检查设备,并拆卸防护罩时,须先停电关机,各类设备不准超限使用,不准无防护开车。中途停电,要关闭一切设备电源。

(5)使用机台设备操作时,必须按照随机来的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并熟悉其设备性能,以及生产工艺要求和设备操作规程。设备定人操作管理及保养,不准乱开乱动他人设备。

(6)凡设备在运转过程中,发现有异声异味或故障征兆,必须立即停车认真检查,找出原因或通知机修人员立即进行抢修。

(7)检查修理机械,电气设备停电时,要有专人负责停、送电,并要悬挂停电警示牌,停电牌必须谁挂谁取,非工作人员禁止合闸,在合闸前要细心检查,确认无人检修,并先打招呼方准合闸。

(8)车间电线应分开动力、生产照明、非生产用电三组线路安装。车间下班时,要将动力电及生产照明电总开关电源切断,只准留非生产照明电,以防下班后因电器问题发生事故。

(9)一切电器、机械设备的金属外壳必须要有可靠接地的安全措施。机器设备上的局部照明电压不得超过36V。严禁用纸皮、布料等易燃物品做灯罩。保险丝安装要符合用电安全规定。

(10)配电房、配电屏及电柜附近,不得存放易燃、易爆、导电物品、杂物、电线及一切通电设备。不准物品挤压。电柜等电气设备附近不准乱钉乱挂杂物。

(11)化学、易燃、易爆工作地和仓库,要安装密闭式防爆型电气照明设备。易燃、易爆、腐蚀、有毒等危险物品必须分类妥善存放,并设专人管理。

(12)各种消防器材、工具应按消防规范设置齐全,不准随便动用,安放地点周围不得堆放其他物品。

(13)搬运设备、原料、半成品和成品等一切物品,要轻拿轻放,安全第一。搬运工具要有足够安全保险系数。货物堆放要整齐、美观、牢固可靠,搬运时精神要集中,切不要冒险作为。严禁从行驶中的机动车辆爬上、跳下,以免发生事故。

(14)发生重大事故时,应立即关闭电源或关闭切除引起事故的祸源。并及时全力抢救,应保护现场,并立即报告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

(15)为确保安全生产,保持厂区、车间、仓库、通道等整齐清洁,畅通无阻。

(16)搞好文明生产,企业领导要经常教育职工必须自觉遵守各项安全操作规程制度,职工在工作过程中要互相关心、爱护,发现违反操作规程要及时劝告制止,专职人员、车间主任、班组长,对违反安全规章制度的职工有权制止,若多次教育不改者,可停止工作,进行经济处罚,并报告有关部门或领导处理。

2.机器安全操作注意事项

(1)领机负责监督机器设备和机组人员安全。

(2)作业前,作业人员必须将工作服、工作鞋、工作帽穿戴整齐,扣紧衣襟和袖口,女操作工和蓄长发者必须戴好安全帽方可上机操作,衣袋内不装容易掉出的杂物,不戴手表及各种饰物。

(3)开机前,应向机器的各注油点、润滑点和油箱内加入所需润滑油(润滑脂)。

(4)未经批准,非本机组人员不得擅自启动或操作机器,助手和学徒应在领机的指导下工作。

(5)机器启动前,应检查机身各部位是否有杂物,必须先给信号(按安全铃),前后呼应,确定机器周围安全后方可开机。

(6)机器运转前,先反点数周,再正点数周,以免滚筒之间有杂物破坏橡皮布、印版等。

(7)机器运转中,严禁用手接触运动工作面,不准维修和擦拭机器,不准跨越转动部位,要保持机器防护装置完备。

(8)机组人员应按分工严守岗位,时刻注意机器各部位的运转情况,发现问题立即停机处理。

(9)工作场地应保持整洁畅通,地面、工作台、机器周围无杂物,维修工具、零配件要放在规定位置。

(10)工作时,任何人不准在机台周围嬉笑、打闹、大声喧哗。

(11)工作结束时,清洗机器,保护好印版,擦洗干净橡皮布、压印滚筒和滚枕,关闭电源,填写工作日志。

(12)定期保养和维修机器,并填写保养维修记录。

3.3 环境保护知识

1.环境问题

到目前为止已经威胁人类生存并已被人类认识到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淡水资源危机、能源短缺、森林资源锐减、土地荒漠化、物种加速灭绝、垃圾成灾、有毒化学品污染等诸多方面。

(1)全球变暖是指全球气温升高。

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 2 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短波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2)臭氧层破坏。

臭氧层具有强烈的吸收紫外线的功能,因此,它能挡住太阳紫外辐射对地球生物的伤害,保护地球上的一切生命。然而人类生产和生活所排放出的一些污染物,如冰箱空调等设备制冷剂的氟氯烃类化合物以及其他用途的氟溴烃类等化合物,会形成连锁反应,迅速耗减臭氧,使臭氧层遭到破坏。

(3)酸雨。

酸雨是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硫(SO 2 )和氮氧化物(NO x )等酸性污染物引起的pH值小于5.6的酸性降水。受酸雨危害的地区,出现了土壤和湖泊酸化,植被和生态系统遭受破坏,建筑材料、金属结构和文物被腐蚀等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

(4)淡水资源危机。

地球表面虽然三分之二被水覆盖,但是97%为无法饮用的海水,只有不到3%是淡水,其中又有2%封存于极地冰川之中。在仅有的1%淡水中,25%为工业用水,70%为农业用水,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可供饮用和其他生活用途。然而,在这样一个缺水的世界里,水却被大量滥用、浪费和污染。

(5)资源、能源短缺。

当前,世界上资源和能源短缺问题已经在大多数国家甚至全球范围内出现。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人类无计划、不合理地大规模开采所致。20世纪90年代初全世界消耗能源总数约100亿吨标准煤,到2000年能源消耗量翻了一番。从目前石油、煤、水利和核能发展的情况来看,要满足这种需求量是十分困难的。因此,在新能源(如太阳能、快中子反应堆电站、核聚变电站等)开发利用尚未取得较大突破之前,世界能源供应将日趋紧张。 此外,其他不可再生性矿产资源的储量也在日益减少,这些资源终究会被消耗殆尽。

(6)森林锐减。

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地球上曾经有76亿公顷的森林,到20世纪时下降为55亿公顷,到1976年已经减少到28亿公顷。由于世界人口的增长,对耕地、牧场、木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导致对森林的过度采伐和开垦,使森林受到前所未有的破坏。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1200万公顷的森林消失,其中占绝大多数是对全球生态平衡至关重要的热带雨林。

(7)土地荒漠化。

简单地说,土地荒漠化就是指土地退化。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对荒漠化的概念作了这样的定义:“荒漠化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等因素,使干旱、半干旱和具有干旱灾害的半湿润地区的土地发生了退化。”全球现有12亿多人受到荒漠化的直接威胁,其中有1.35亿人在短期内有失去土地的危险。荒漠化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生态环境问题,而且演变为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它给人类带来贫困和社会不稳定。

(8)物种加速灭绝。

物种就是指生物种类。现今地球上生存着500万~1000万种生物。一般来说,物种灭绝速度与物种生成的速度应是平衡的。但是,由于人类活动破坏了这种平衡,使物种灭绝速度加快,据《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估计,每年有数千种动植物灭绝,至2000年地球上10%~20%的动植物即50万~100万种动植物已经消失,而且灭绝速度越来越快。物种灭绝将对整个地球的食物供给带来威胁,对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损失和影响是难以预料和挽回的。

(9)垃圾成灾。

全球每年产生垃圾近100亿吨,而且处理垃圾的能力远远赶不上垃圾增加的速度,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已处于垃圾危机之中。我国的垃圾排放量也相当可观,在许多城市周围,排满了一座座垃圾山,除了占用大量土地外,还污染环境。危险垃圾,特别是有毒、有害垃圾的处理问题(包括运送、存放),因其造成的危害更为严重、产生的危害更为深远,而成了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一个十分棘手的环境问题。

(10)有毒化学品。

污染市场上约有7万~8万种化学品。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有危害的约有3.5万种。其中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的约500余种。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如今每年又有1000~2000种新的化学品投入市场。由于化学品的广泛使用,全球的大气、水体、土壤乃至生物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毒害,连南极的企鹅也未能幸免。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涉及有毒有害化学品的污染事件日益增多,如果不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将对人类和动植物造成严重的危害。

2.保护生态环境意识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运用现代环境科学理论和方法、技术,采取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科学技术的等多方面措施,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防止和治理环境污染和破坏,综合整治环境,保护人体健康,促进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持续发展。

通过对保护生态环境的认识,我们明确了环境保护的指导理论、目的、内容和应采取的措施,尤其是将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纳入环境保护。这就要求人们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深入认识并掌握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根源与危害,有计划地保护环境,防止环境质量恶化,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保护人体健康,保持生态平衡,保障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

3.4 节能减排、减少污染

1.节约资源,减少污染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正面临着生态危机。只要我们改变既浪费又污染的生活、生产方式,就能够改善环境,减轻地球的负担。无节制地消耗地球资源将使人类生存无法持续。

目前,印刷企业都在提倡环保,加紧了绿色材料和无公害印刷方式的研发。绿色环保印刷,势在必行。对于印刷企业,绿色环保印刷无论是从长远和短期来看均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从长远来看,如果每家印刷企业都能担负起环保的义务和责任,那么整个国家乃至全球的环保举措便能落到实处。从短期来看,不管国内的印刷企业是否将走出国门参与到国际的竞争中,都要加速解决企业自身生产的污染问题。

2.绿色环保印刷材料及方式

(1)环保纸张:如真空喷铝纸、轻型纸等。

(2)环保油墨:如水性油墨、紫外光固化油墨、大豆油墨、水性UV油墨等。

(3)环保印刷油墨清洗剂。

(4)环保版材:免冲洗版、免处理CTP版材等。

(5)环保印刷方式。如柔性版印刷和胶印无醇印刷。柔印所使用的多为水性油墨以及UV等环保油墨,因此不存在溶剂的残余含量。无醇印刷即润湿液中免除酒精添加剂。这两种印刷方法符合绿色环保印刷的要求。

3.5 清洁生产

1.清洁生产定义

清洁生产即对产品和产品的生产过程、产品及服务采取预防污染的策略来减少污染物的产生。清洁生产是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保护策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期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清洁生产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对生产过程与产品采取整体预防的环境策略,减少或者消除它们对人类及环境的可能危害,同时充分满足人类需要,使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一种生产模式。

清洁生产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对生产过程与产品采取整体预防的环境策略,减少或者消除它们对人类及环境的可能危害,同时充分满足人类需要,使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一种生产模式。具体措施包括:不断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清洁生产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2.清洁生产过程

清洁生产的定义包含了两个清洁过程控制:生产全过程和产品周期全过程。

对生产过程而言,清洁生产包括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有害的原材料,并在全部排放物和废物离开生产过程以前,尽最大可能减少它们的排放量和毒性。对产品而言,清洁生产旨在减少产品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从原料的提取到产品的最终处置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清洁生产思考方法与前不同之处在于:过去考虑对环境的影响时,把注意力集中在污染物产生之后如何处理,以减小对环境的危害,而清洁生产则是要求把污染物消除在它产生之前。

3.清洁生产目标

根据经济可持续发展对资源和环境的要求,清洁生产谋求达到两个目标:

(1)通过资源的综合利用,短缺资源的代用,二次能源的利用,以及节能、降耗、节水,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缓资源的耗竭。

(2)减少废物和污染物的排放,促进工业产品的生产、消耗过程与环境相融,降低工业活动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

4.清洁生产特点

清洁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推行清洁生产需企业建立一个预防污染、保护资源所必需的组织机构,要明确职责并进行科学的规划,制定发展战略、政策、法规。是包括产品设计、能源与原材料的更新与替代、开发少废无废清洁工艺、排放污染物处置及物料循环等的一项系统工程。

重在预防和有效性,清洁生产是对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进行综合预防,以预防为主,通过污染物产生源的削减和回收利用。使废物减至最少,有效的防治污染物的产生。

经济性良好,在技术可靠前提下执行清洁生产、预防污染的方案,进行社会、经济、环境效益分析,使生产体系运行最优化,及产品具备最佳的质量价格。

5.与企业发展相适应

清洁生产结合企业产品特点和工艺生产要求,使其目的符合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的需要。环境保护工作要考虑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要求和企业经济的支撑能力,这样清洁生产不仅推进企业生产的发展而且保护了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

废物循环利用,建立生产闭合圈,工业生产中物料的转化不可能达100%。生产过程中工件的传递、物料的输送,加热反应中物料的挥发、沉淀,加之操作的不当,设备的泄漏等原因;总会造成物料的流失。工业生产中的“三废”实质上是生产过程中流失的原料、中间体和副产品及废品废料。尤其是我国农药、染料工业,主要原料利用率一般只有30%~40%,其余都以“三废”形式排入环境。因此对废物的有效处理和回收利用,既可创造财富,又可减少污染。

发展环保技术、搞好末端治理,为了实现清洁生产,在全过程控制中还需包括必要的末端治理,使之成为一种在采取其他措施之后的防治污染最终手段。这种厂内末端处理,往往是集中处理前的预处理措施。在这种情况下,它的目标再不是达标排放,而只需处理到集中处理设施可接纳的程度。因此,对生产过程也需提出一些新的要求。

为实现有效的末端处理,必须努力开发一些技术先进,处理效果好、占地面积小、投资少、见效快,可回收有用物质、有利于组织物料再循环的实用环保技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已开发很多成功的环保实用技术。如:粉煤灰处理和综合利用技术、钢渣处理及综合利用技术、苯系列有机气体催化净化技术、氯碱法处理含氰废水等。然而,我国还有不少环保上的难题至今尚未彻底解决,例如,处理含二氧化硫废气的脱硫技术、造纸黑液的治理与回收碱技术、萘系列和蒽系列和醌系列燃料中间体生产废水的治理和回收技术,汽车尾气的处理技术、高浓度有机废液的处理及综合利用技术等。因此,还需依靠科学技术的研究成果,继续努力开发最佳实用技术,使末端处理更加行之有效,真正起到污染控制的“把关”作用。

6.清洁生产意义

推行清洁生产的意义和必要性。清洁生产是一种新的创造性理念,这种理念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增加生态效率和减少人类及环境的风险。清洁生产是环境保护战略由被动反应向主动行动的一种转变。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加剧,资源和能源的短缺制约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也逐渐认识到仅仅依靠开发有效的污染治理技术对所产生的污染进行末端治理所实现的环境效益是非常有限的。如关心产品和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依靠改进生产工艺和加强管理等措施来消除污染可能更为有效,因此清洁生产的概念和实践也随之出现了,并以其旺盛的生命力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推广。

首先,清洁生产体现的是预防为主的环境战略。传统的末端治理与生产过程相脱节,先污染,再去治理,这是发达国家曾经走过的道路;清洁生产要求从产品设计开始,到选择原料、工艺路线和设备,以及废物利用、运行管理的各个环节,通过不断地加强管理和技术进步,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乃至消除污染物的产生,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思想。

其次,清洁生产体现的是集约型的增长方式。清洁生产要求改变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传统的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走内涵发展道路。要实现这一目标,企业必须大力调整产品结构,革新生产工艺,优化生产过程,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加强科学管理,提高人员素质,实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合理、高效配置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

再次,清洁生产体现了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传统的末端治理,投入多、运行成本高、治理难度大,只有环境效益,没有经济效益;清洁生产的最终结果是企业管理水平、生产工艺技术水平得到提高,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环境从根本上得到改善。清洁生产与传统的末端治理的最大不同是找到了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结合点,能够调动企业防治工业污染的积极性。

发达国家通过治理污染的实践,逐步认识到防治工业污染不能只依靠治理排污口(末端)的污染,要从根本上解决工业污染问题,必须“预防为主”,将污染物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实行工业生产全过程控制。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不少发达国家的政府和各大企业集团(公司)都纷纷研究开发和采用清洁工艺,开辟污染预防的新途径,把推行清洁生产作为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一项战略措施。

7.清洁生产内容

(1)废水类:各类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

(2)废气类:有机类废气、焊锡废气、锅炉废气、发电机尾气、厨房油烟、厨房火烟,各类炉、窖尾气及各类工艺性粉尘等。

(3)噪声:发电机房、空压机房噪声、厂界噪声等。

本章复习题

1. 解释下列名词:安全生产、安全生产责任制、保护生态环境。

2. 简述我国安全生产方针的内容。

3. 请列出印后设备安全操作注意事项。 Yt7Lkx9bfKxTkrB/6ZsQFcQkk6jDVQyLAXGU82Eh1QqQzfp3u7OASZGKMEyv7Wo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