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暴戾之化解之道

祥和、仁爱、宽厚与自在的社会氛围,也应该是“中国梦”的题中之意。因此,化解日益浓厚的暴戾雾霾尤为紧迫。

这片生态土地上的所有同胞,首先都有责任和义务为壮美山河、美好家园的建造贡献心力和智慧。其次,敬畏生命和尊重生命的生命教育,应该贯穿在所有的爱国教育中。但针对不同的暴戾模式,也应该有相对应的化解之道。

以权力制衡化解权贵之暴戾。新一届政府的施政国策是依法立国,力图把权力关在笼子里,让权力的运作暴露在阳光下。但囚权之笼不应该由权贵自己而应该依法设计制造,避免变形为华堂宫殿。

以公民德行的培育化解中间层的暴戾。中间层民众大多受过良好教育,也有相对体面的工作。他们渴望政治清明、国泰民安,也有回报和奉献社会的能力和热情。如何释放他们社会参与的能力和意愿,消解他们对偶尔的不当言论的恐惧,滋养和培育超越从众和“平庸之恶”的众从行为和内心良知,乃是社会慈悲和社会活力的基点。

以普惠社保体制化解底层的暴戾。古语言:“仓廪实而知礼节。”如果庞大的底层民众能够共享改革开放以来的果实和生命机会,能够过上最低水平的体面生活,不会因生老病死或天灾人祸而陷入无望无助的绝境,那凶残怨恨之气自然会得以消解。

让慈悲之心播撒至所有生灵,让祥和之气驱散暴戾雾霾,让所有同胞都遍享心灵福祉和“可持续自由”(森语)!

参考文献

方文,部分公民权:中国体验的忧伤维度,探索与争鸣,2012(2)。

凯博文,苦痛和疾病的社会根源,郭金华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8。

陆学艺主编,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平克,人性中的善良天使,安雯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舍勒,价值的颠覆,罗悌伦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97。

孙立平,转型与断裂,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周晓虹,转型时代的社会心态与中国体验,社会学研究,2014(4)。

Cuddy A.J.C.,Fiske,S.T.,&Glick P.(2007).The BIAS map:Behaviors from intergroup affect and stereotypes.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ersonality,92(4),631-648.

Hodson,G.,&Costello,K.(2007).Interpersonal disgust,ideological orientation,and dehumanization as predicators of intergroup attitude.Psychological Science,18(8),691-698.

Leyens,J.et al.(2007)Infra-humanization:The wall of group differences.Social Issues and Policy Review,1(1),139-172.

Pinker,S.(2012).The better angels of our nature:Why violence has declined.London:Penguin Books. +mG5YG3Y/bL76kYvZh5q8b6rBLX+MZjQVD1QCVl1kegQI+jPoKFDLVKP709U0wg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