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实验一:非信徒大学生作为评价主体的心态地图

实验一将探究中国非信徒群体作为评价主体如何评价自身群体以及中国四类主要的宗教群体即中国佛教徒、伊斯兰教徒、基督教徒、天主教徒,并尝试检验死亡显著性假设。

(一)方法

1.研究参与者

研究参与者为某大学本科生,66人参加实验,有两人为佛教徒,在统计时排除。结果非信徒被试有效样本为64人(男性18人,女性42人,4人未填性别;平均年龄=19.56,标准差=2.60)。

2.实验设计和研究程序

本实验采用2(牙疼对死亡启动)×5(自我评价对4类宗教群体的评价)的组间设计。64名学生在教室里于上课时间被随机分配进牙疼启动组和死亡启动组集体施测,他们首先被要求花两分钟时间简要回答一个开放式问题。牙疼启动组的被试要回答“当您拔牙时,会出现怎样的身体反应和情感体验?”死亡显著性启动组的被试要回答“当您濒临死亡时,会出现怎样的身体反应和情感体验?”两分钟的启动程序完成后,所有参与者都被要求填答一份包括社会结构感知—刻板印象——偏见—歧视量表,共26个条目,对非信徒群体和四类宗教信徒群体进行评价(量表见附录)。研究参与者回答完所有问题后,实验者将问卷回收。实验过程共花15分钟。

3.实验材料

本研究所用实验材料修正了刻板印象内容模型和偏差地图的实验材料,包括地位感知与合法性感知、刻板印象、情感倾向和行为倾向共四个量表。研究参与者需要对每个项目在6点等距量表上进行打分。采用6点量表而不是7点量表,是为了避免反应趋中偏差。量表总体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经检验,Cronbach’α系数为0.761,信度较好,可用于研究。

(二)实验结果

首先分别分析在牙疼启动条件下和死亡启动条件下非信徒群体作为评价主体在评价自身和其他四类宗教群体上是否存在内—外群显著性差异,然后进行死亡显著性效应检验,即比较牙疼启动与死亡启动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1.非信徒牙疼启动条件下的统计结果

牙疼启动条件下的评价,实质上就是日常的群际评价,它反映了非信徒有关群际地位和群际关系的社会表征(参见表2—1)。

(1)社会结构感知和群际认知。

牙疼启动条件下,非信徒的社会结构感知即地位评价和地位合法性评价表现出内群偏好与外群敌意。单变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非信徒的地位得分最高,显著优于伊斯兰教徒和佛教徒(p<0.01),也优于天主教徒(p<0.05),但和基督教徒类似;非信徒地位合法性也高于所有四类宗教群体,显著优于伊斯兰教徒(p<0.01)和天主教徒(p<0.05),但和基督教徒与佛教徒的差异没有显著性。

而就以能力和温暖评价为核心的群际认知而言,非信徒和基督教徒的能力得分相等,显著优于佛教徒和伊斯兰教徒(p<0.01),也优于天主教徒(p<0.05)。

基督教徒群体的温暖得分最高,佛教徒次之,天主教徒更次之,非信徒的温暖得分最低,但四者的温暖得分都显著高于伊斯兰教徒。

(2)群际情感模式。

在牙疼启动下,非信徒针对自身和外群体的群际情感体验没有显著性差异,唯一例外是对伊斯兰教徒。在所有情感维度上,非信徒相对于伊斯兰教徒都表现出内群偏好与外群敌意。

(3)群际行为模式。

牙疼启动条件下,非信徒的群际行为模式总体上也表现出内群偏好与外群敌意。非信徒对自身群体的积极行为如合作联合显著优于所有宗教群体(p<0.05),而对自身群体的消极行为如排斥贬低行为显著低于所有宗教群体(p<0.05)。而在保护和批评维度上,仅仅相对于伊斯兰教徒,非信徒更倾向自我保护(p<0.05),更倾向批评对方(p<0.05)。

(4)小结。

牙疼启动条件下,非信徒的心态地图模式,整体上都表现出内群偏好与外群敌意;但对不同宗教徒群体的评价存在分化,其中伊斯兰教徒处在最不利地位。

2.非信徒死亡启动条件下的统计结果

死亡启动条件下的评价,实质就是神圣语境中的群际评价,它反映了非信徒有关群际地位和群际关系的神圣表征(参见表2—2)。

3.非信徒作为评价主体的死亡显著性启动效应检验

非信徒群体在牙疼启动和死亡启动条件的心态地图比较(参见表2—3),其内外群的评价在所有维度上的整体趋势,表现出微弱的死亡显著性启动效应,但几乎没有统计上的显著差异,唯一例外是对自身的排斥贬低在死亡条件下更强烈了,达到边缘显著(p=0.09)。换言之,对于中国非信徒群体而言,其日常语境中的自我评价和外群评价,相对弱于神圣语境中的评价。 DMweDby/R/3r0Ps78dI+Vhlz9/axtBb1vU8CBgl25/PR2zs2J34kTpnxnr70WAb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