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是人类共同面临的时代挑战

长期以来,以英、美、德、法、日等发达国家为代表的现代化发展模式的核心是追求经济的持续增长、物质财富的无限积累和生活消费的过度膨胀。在这种发展模式的主导下,随着人类社会活动的不断扩张和全球人口总量的几何式增长,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索取日益加剧,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

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发生了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其中,最为典型的是“世界八大公害”事件。

1. 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该事件于1930年12月1—5日发生在比利时的马斯河谷工业区,是20世纪最早记录下的大气污染惨案。该事件导致上千人发生呼吸道疾病,一个星期内就有60多人死亡,死亡人数是同期正常死亡人数的10多倍。

2. 英国伦敦烟雾事件。 从1952年12月4日到9日,伦敦市毒雾弥漫,导致几千人死亡。12月9日之后,由于天气变化,毒雾逐渐消散。但在此之后的两个月内,又有近8 000人因烟雾事件而死于呼吸系统疾病。

3. 日本四日市哮喘事件。 日本东部海岸的四日市1955年开始相继兴建了多家石油化工联合企业,在其周围又建有10多家石化大厂和100余家中小企业。石油冶炼和工业燃油产生的废气,严重污染了城市空气。1961年,四日市哮喘病大发作。

4. 日本米糠油事件。 1968年3月,九州市一个食用油厂在生产米糠油时,因管理不善,操作失误,致使米糠油中混入了在脱臭工艺中使用的热载体多氯联苯,造成食物油污染,九州、四国等地区的几十万只鸡突然死亡,并导致多人患原因不明的皮肤病。在此后的3个月内,112个家庭的325人被确诊为患有该病,之后在全国各地仍不断出现相同病例。至1978年,被确诊的患者累计达1 684人。

5. 日本水俣病事件。 水俣病是指在1953—1956年日本水俣湾出现的一种奇怪的病。它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由于工业废水排放污染造成的公害病。其症状为:轻者口齿不清、步履蹒跚、面部痴呆、手足麻痹、视觉丧失、震颤、手足变形;重者精神失常,或酣睡,或兴奋,身体呈弯弓状且高叫,直至死亡。

6. 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光化学烟雾是因大量的碳氢化合物在阳光的作用下,与空气中其他成分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的。它含有臭氧、氧化氮、乙醛和其他氧化剂,滞留市区不易消散。在1952年12月的一次光化学烟雾事件中,洛杉矶市65岁以上者死亡400多人。1955年9月,由于大气污染和高温天气,短短两天之内,65岁以上者又死亡400余人,许多人出现眼痛、头痛、呼吸困难等症状。直到20世纪70年代,洛杉矶市还被称为“美国的烟雾城”。

7. 美国多诺拉事件。 多诺拉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个小镇,1948年10月26—31日,工厂排放的含有二氧化硫等有毒有害物质的气体及金属微粒在气候反常的情况下于山谷中积存不散,这些有毒有害物质附着在悬浮颗粒物上,严重污染了大气,随之而来的是小镇上的6 000人突然发病,其中有20人很快死亡。该病的症状为眼痛、咽喉痛、流鼻涕、咳嗽、头痛、四肢乏倦、胸闷、呕吐、腹泻等。

8. 日本骨痛病事件。 该事件于1955年发生于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锌、铅冶炼厂等排放的含镉废水污染了神通川水体,两岸居民利用受污染的河水灌溉农田,使稻米和饮用水含镉,镉通过稻米进入人体,先引起肾功能障碍,后逐渐引发软骨症。在妇女妊娠、哺乳、内分泌不协调、营养性钙不足等诱发原因存在的情况下,镉使妇女患上一种浑身剧烈疼痛的病,即骨痛病,重者全身多处骨折,在痛苦中死亡。从1931年到1968年,神通川平原地区被确诊患此病的为258人,其中128人死亡,至1977年12月又有79人死亡。

回顾这八大震惊世界的公害事件,我们可以清醒地看到,由于人类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以空气污染、水质污染、食品污染等为特征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虽然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但是类似的公害事件仍然在世界各国以不同的形式发生着。如1984年12月3日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印度博帕尔公害事件。当天午夜,坐落在博帕尔市郊的联合碳化杀虫剂厂发生毒气泄漏。1小时后,有毒烟雾袭向这个城市,形成了一个方圆25英里的毒雾笼罩区。首先是近邻的两个小镇上,有数百人在睡梦中死亡。随后,火车站里的一些乞丐死亡。一周后,有2 500人死于这场污染事故,另有1 000多人危在旦夕,3 000多人病入膏肓。在这一污染事故中,有15万人因受污染危害而到医院就诊。事故发生4天后,受此危害而患病者还以每分钟一人的速度增加。这次事故还使20多万人双目失明。这是一次严重的事故性污染造成的惨案。

虽然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环境治理和保护,但是从全球范围来看,环境遭受污染与破坏的趋势并没有得到根本遏制,生态危机仍然有不断增强的趋势。经过95个国家1 300多名科学家长达4年时间的调查,2005年联合国发布了《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报告》。该报告全面评估了地球总体的生态环境状况。这一研究表明,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有60%正处于不断退化的状态,支撑能力正在减弱。科学家警告,未来50年内,这种退化趋势也许还将继续存在。评估报告指出:60年以来全球开垦的土地比18世纪和19世纪的总和还多;1985年以来使用的人工合成氮肥与前72年的总量相当;在过去50年里,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快速和广泛,10%~30%的哺乳动物、鸟类和两栖类动物物种正濒临灭绝。科学家将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分为四大类24项,结果发现,15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正不断退化,而且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退化在未来50年内将进一步加剧。 这些数据集中说明,由生态环境问题引发的生态危机,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重大课题,它也是一个时代性的重大课题,关系到整个人类的生死存亡。

在当代,全球生态危机的主要根源有三个方面:一是人类对环境资源过度开发而产生的问题;二是人类将废弃物向环境过度排放造成的污染问题;三是人类技术活动的失控或滥用引起的技术污染产生的环境负效应。这些因素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森林大面积消失、土地沙漠化扩展、湿地不断退化、物种加速灭绝、水土严重流失、干旱缺水普遍、洪涝灾害频发、全球气候变暖八类突出问题。这表明,生态环境问题仍然是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如何认识和应对环境破坏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时代课题。 1rHCCB38019ke4bHDmfeUUimYdbH2v64+rhNjeeUOlCjWBoCKRr3Nkax+LBWuXm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