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重塑文明史观

21世纪初,是中国网络社区BBS的兴起年代,西祠胡同、《船舰知识》论坛、天涯社区等,因为有了思想交流、观点碰撞的功能,一下子成为人们的关注焦点。但同时,这也是境外的“三股势力”猖狂的时期,一些境外论坛出现了反华分子的极端言论,并且强化极端族裔认同理论,甚至妄图颠覆中国国家主权,制造民族政治独立。 慢慢地,一些国内网络社区上开始有了一些奇怪的观点,比如“文天祥阻碍民族团结”、“孙中山引起中国政局动荡”、“日本侵华是为了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等。据旅欧华人“赵丰年”(网名)介绍,他最初看到后,并没有意识到会有什么问题,直到看到有网友开始为这些言论称赞,甚至称分析得有道理后,才开始感觉有些不对劲了。

后来,一位网名叫做“nanxiangzi”(后使用“南乡子”)的旅日华人率先进行回应,针对网络上关于“汉族血统不纯正”、“汉语中有广泛的外来词”、“儒家文明的道德缺陷”等言论开始进行澄清,并发表了大量帖子来阐述观点。比如《再论现代汉语为何不可能是胡化或蛮化汉语》等,文章中从“中古汉语语音”开始介绍,再到“白话”、“南方话”、“北京话”的客观变迁规律,结合朝鲜语、越南语的特征,呼吁大家不要“以我们的处境妄猜我们的祖先”,更不能产生“歧视我们的祖先”、“自认为劣等民族”的感受。 在“南乡子”的启发下,有越来越多的网友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诸如“赵丰年”、“鸿鹄”、“冠军侯”、“李理”等网友 ,也开始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呼唤中国网友不要自卑、不要自认劣等民族,要看到中华文明灿烂博大包容的那一面。

我国56个民族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56个民族各有不同历史,穿着不同的服装,甚至书写不同的文字,采用不同的生活习惯。但是大家都认同中华民族这个共同体,并且以中华文明为纽带与荣耀。毕竟我们的官方语言叫华语,官方文字是华文,对世界称呼自己是华人,这片土地也永远都是“华”族的根基所在。

我国历史上曾有华夷之辨。华夷之辨又可以称为夏夷之辨,是就华夏族和周边的夷族进行区别,关乎中国古代处理国家、民族关系的基本指导原则。根据《礼记·曲礼下》 记载:“东夷、北狄、西戎、南蛮,虽大曰子。”也就是说,和中心地区“华夏”相对应,“夷”、“蛮”、“戎”、“狄”分属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由此也形成中国人对“中”的重视和崇拜,认为自己就是中国。

历史上华夷之辨的衡量标准大致经历了三个演变阶段:血缘衡量标准阶段、地缘衡量标准阶段、衣饰礼仪等文化衡量标准阶段。 有学者在文章中指出,华夷之辨中虽然强调了文明与人种、民族、血缘有关系,但不是必然的因果关系。所以,它不是种族主义,不是民族主义。华夷之辨与政治、外交、军事有关系,但以文化为核心和主导,所以不是权威主义,不是霸权主义。如果非要说民族主义,则华夷之辨可以说是一种文化民族主义。同时,夷狄与华夏、夷与夏不是一个确定的界限,可以相交相融,相互转化,并且随着中国文明向周边的延伸,文明的范围在不断地扩大。 又如近代的梁漱溟所说的:“这是中国思想正宗……它不是国家至上,不是种族至上,而是文化至上。” 或是如钱穆所说的:“中国古人则似乎并不拿血统来做民族的界限,而民族的界限似乎就在文化上。”

所以,中华民族的概念不是以血统来划分的,而是更像是一种文明认同论。

在这个背景下,“大汉族主义”、“汉本位”等所谓思潮及其引申出来的一些极端言论,也一直是支流,在后来的发展中渐渐消退了。很多参与者意识到,只有认清并超越极端观点,汉服运动才能健康发展,并慢慢地走出初期的混乱阶段,发展出积极向上的文化传承理念。这也正如中国人民大学康晓光老师所讲述的:“自主消化性,这一点正是这个民族的优势之所在,也是中华文明的一个内涵表征。它的包容性,有足够的能力消化掉其中一些极端想法。就好比说,每个社会中都会有着非主流的意识形态,但是它们终究成不了气候。在中国社会中,这些非主流的观点,也不需要外力干涉,在发展过程中就可以自然而然地溶解与消化,这正是这个民族的伟大之处。”

▲“汉晴画轩”的汉服作品(绘制人:“南枝”)

注:“汉晴画轩”网络漫画公益团队提供原图,授权使用。 0OIf7fr6q75cEoyk++x+29gTc6XOMRjR0WpnDG6SxJaxCqh/PHgQB94nSpkj5KG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