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作为宇宙中的一种大质量天体,有着多种的形成过程,其中一部分黑洞便是来源于大质量恒星。
恒星始于气体云,大量的气体在自身引力的作用下坍缩形成恒星。随着气体的密度越来越大,气体原子运动速度变大,相互碰撞,气体温度升高,最终氢原子之间发生核聚变反应形成氦核,释放热量与光线。产生的热量使气体原子受到向外的力,这种力逐渐增大,直到与气体分子引力相平衡,此时恒星便不再收缩。
恒星在很长一段时间会维持在这一种状态,等到内部燃料耗尽的时候再次坍缩塌陷。我们的太阳还能够燃烧50亿年左右,但质量比太阳更大的恒星则只能燃烧相对较少的时间。这是因为,恒星的质量越大往往意味着恒星的体积就越大,所以燃料消耗的速度会更快,寿命较短。
恒星的总质量是决定恒星演化和其最终命运的主要因素。天文学家以质量为标准将恒星分成不同的群组,质量少于0.5太阳质量的恒星,直接成为白矮星;低质量恒星(质量超过0.5太阳质量,但未超过1.8—2.2太阳质量)会依据它们的组成演化进入渐近巨星分支,演化出简并的氦核;中等质量恒星经历氦聚变,会演化出简并的碳——氧核;大质量恒星的质量(7—10太阳质量及以上,有时为5—6太阳质量)后期经过碳融合,以核心坍缩爆炸结束一生。
恒星演化论,是天文学中关于恒星在其生命期内演化的理论,该理论认为恒星的质量大小决定了恒星的演化过程和最终命运。由于单一恒星之演化通常长达数十亿年,人类不可能完整观测,目前的理论仍有部分是推测的假说。
恒星的总质量是决定恒星演化和其最终命运的主要因素。恒星的直径、温度和其他特征在恒星的不同生命阶段都会变化,而恒星周围的环境也会影响其运动。
恒星的演化可分为四大阶段:引力收缩阶段、主序星阶段、巨星阶段和晚期阶段。太阳质量小于钱德拉塞卡极限,所以会演化进入稳定的白矮星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