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节
交谈

人际交往,通常始自交谈。所谓交谈,一般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所进行的对话。它是人们彼此之间交流思想情感、传递信息、进行交际、开展工作、建立友谊、增进了解的最为重要的一种形式。没有交谈,人与人要进行真正的沟通几乎是不可能的。

从总体上讲,交谈是人的知识、阅历、才智、教养和应变能力的综合体现。在中国古代,人们就讲究在人际交往中要对交往对象“听其言,观其行”。这是因为言为心声,只有通过交谈,交往对象彼此之间才能够了解对方,并且为对方所了解。正所谓:有了解才有理解;有理解才有交流与合作。由此可见,交谈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位置,是其他任何形式都难以替代的。

在语言、主题和方式三个方面,交际礼仪对交谈有着一系列详尽的规范。

一、交谈的语言

在语言方面,交谈的总的要求是:文明、礼貌、准确。语言是组织交谈的载体,交谈者对它理当高度重视、精心斟酌,这是不言而喻的。

(一)语言文明

作为有文化、有知识、有教养的现代人,在交谈中一定要使用文明而优雅的语言。换言之,不文明、不优雅的话则不能去说。下述语言,绝对不宜在交谈之中采用。

1.粗话

有人为了显示自己为人粗犷,出言必粗。把爹妈叫“老头儿”、“老太太”,把女孩子叫“小妞”,把名人叫“大腕”,把吃饭叫“撮一顿”。讲此类粗话,是很失身份的。

2.脏话

讲脏话,即口带脏字,讲起话来骂骂咧咧。讲脏话有自豪感的人,非但不文明,而且属于自我贬低,十分低级无聊。

3.黑话

所谓黑话,即流行于黑社会的行话。讲黑话的人,往往自以为见过世面,可以此唬人,实际上却显得匪气十足,令人反感厌恶,难以与他人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沟通和交流。

4.荤话

所谓荤话,即说话者时刻把绯闻、色情、男女关系之事挂在口头,说话“带色”,动辄“贩黄”。爱说荤话者,不仅证明自己品位不高,而且对交谈对象缺乏应有的尊重。

5.怪话

有些人说起话来怪里怪气,或讥讽嘲弄,或怨天尤人,或黑白颠倒,或耸人听闻,成心要以自己谈吐之“怪”而令人刮目相看,一鸣惊人。这就是所谓说怪话。爱讲怪话的人,往往难以令人产生好感。

6.气话

所谓气话,即说话时闹意气、泄私愤、图报复,或滥发牢骚、指桑骂槐。在交谈中常说气话,不仅无助于沟通,而且还容易伤害人、得罪人。

(二)语言礼貌

在交谈中多使用礼貌用语,是博得他人好感与体谅的最为简单易行的做法。所谓礼貌用语,简称礼貌语,是指约定俗成的表示谦虚恭敬的专门用语。

例如,初次见面,要说“久仰”。许久不见,要说“久违”。客人到来,要说“光临”。等待客人,要说“恭候”。探望别人,要说“拜访”。起身作别,要说“告辞”。中途先走,要说“失陪”。请人勿送,要说“留步”。请人批评,要说“指教”。请人指点,要说“赐教”。请人帮助,要说“劳驾”。托人办事,要说“拜托”。麻烦别人,要说“打扰”。求人谅解,要说“包涵”。

在交际场合,尤其有必要对下述五句十字的礼貌用语经常加以运用,并且多多益善。

1.问候语:“您好”

“您好”,是一句表示问候的礼貌语。遇到相识者与不相识者,不论深入交谈,还是打个招呼,都应主动向对方先问候一声“您好”。若对方首先问候了自己,也要以此来做为回应。在有些地方,人们惯以“你吃了饭没有”、“最近在忙什么”、“身体怎么样”、“一向可好”等,来打招呼或问候他人,但它们都没有“您好”简洁易行。

2.请托语:“请”

“请”,是一句请托的礼貌语。在要求他人做某件事情时,居高临下、颐指气使不合适,低声下气、百般乞求也没有必要。在此情况下,多用上一个“请”字,往往就可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赢得主动,得到对方的照应。

3.致谢语:“谢谢”

“谢谢”,是一句致谢的礼貌语。每逢获得理解、得到帮助、承蒙关照、接受服务、受到礼遇之时,都应当立即向对方道一声“谢谢”。这样做,既是真诚地感激对方,又是对于对方做法的一种积极肯定。

4.道歉语:“对不起”

“对不起”,是一句道歉的礼貌语。当打扰、妨碍、影响了别人,或是在人际交往中给他人造成不便,甚至给对方造成某种程度的损失、伤害时,务必要及时向对方说一声“对不起”。这将有助于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并且有助于修复双方的关系。

5.道别语:“再见”

“再见”,是一句道别的礼貌语。在交谈结束、与人作别之际,主动地道上一句“再见”,可以表达惜别之意与恭敬之心。

(三)语言准确

在交谈中,语言必须准确,否则不利于各方之间的沟通。需要注意的问题主要有:

1.发音准确

交谈之中,要求发音准确,其含义有三:一是发音要标准。不能读错音、念错字,让人见笑或误会。二是发音要清晰。要令人听得一清二楚,而不是口齿不清、含含糊糊。三是音量要适中。音量过大令人震耳欲聋,过小则让人听来费劲,都不大合适。

2.语速适度

语速,即讲话的速度。在讲话时,对其应加以控制,使之保持匀速,快慢适中。交谈过程中,语速过快、过慢或忽快忽慢,都会影响效果。

3.口气谦和

在交谈中,讲话的口气一定要亲切谦和、平等待人。不要端架子、摆派头,不要以上压下、以大欺小、官气十足、倚老卖老、盛气凌人,不要随便教训、指责别人。

4.内容简明

与人交谈时,应力求言简意赅、简单明白、节省时间,少讲废话。不要没话找话、短话长说、啰里啰唆、废话连篇、节外生枝、任意发挥、不着边际,让人听起来不明不白。“繁言无要,要言不繁”,是交谈中不应忘记的重要一点。

5.少用土语

交谈对象若非家人、乡亲,则最好在交谈之中不采用对方有可能听不懂的方言、土语。那样做,就是对对方不尊重。在多方交谈中,即便只有一个人听不懂,也不要采用方言、土语交谈,以免使这一人产生被排挤、冷落之感。

6.慎用外语

在国内普通性质的交谈中,应当讲中文,并且要讲普通话。若无外宾在场,则最好慎用外语。与国人交谈时使用外语,并不能证明自己水平高,反而有自我卖弄之嫌。

二、交谈的主题

交谈的主题,又叫交谈的话题,它所指的是交谈的中心内容。一般而论,交谈的主题多少可以不定,但通常在某一特定时刻宜少不宜多,最好只有一个。唯有话题少而集中,才有助于交谈的顺利进行。话题过多、过散,将会使交谈者无所适从。

(一)宜选的主题

在交谈之中,以下五类具体的话题都是适宜选择的:

1.既定的主题

既定的主题,即交谈双方业已约定,或者其中某一方先期准备好的主题。例如,求人帮助、征求意见、传递信息、讨论问题、研究工作等一类的交谈,往往都属于主题既定的交谈。选择这类主题,最好双方商定,至少也要得到对方的认可。它多适用于正式交谈。

2.高雅的主题

高雅的主题,即内容文明、优雅,格调高尚、脱俗的话题。例如,文学、艺术、哲学、历史、考古、地理、建筑等,都属于高雅的主题。它适用于各类交谈,但要求面对知音,忌讳不懂装懂或班门弄斧。

3.轻松的主题

轻松的主题,即谈论起来令人轻松愉快、身心放松、饶有情趣、不觉劳累或厌烦的话题。例如,文艺演出、流行时尚、美容美发、体育比赛、电影电视、休闲娱乐、旅游观光、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名人轶事、烹饪小吃、天气状况,等等。它适用于非正式交谈,并允许各抒己见、任意发挥。

4.时尚的主题

时尚的主题,即以此时、此刻、此地正在流行的事物作为谈论的中心。此类话题适合于各种交谈,但其变化较快,在具体的把握上有一定难度。

5.擅长的主题

擅长的主题,是指交谈的双方,尤其是交谈对象有研究、有兴趣、有可谈之处的主题。须知:话题选择之道,在于应以交谈对象为中心。例如,与医生交谈,宜谈健身祛病;与学者交谈,宜谈治学之道;与作家交谈,宜谈文学创作;等等。选择谈话双方都擅长的主题适用于各种交谈,但忌讳以己之长对人之短,否则“话不投机半句多”。因为交谈是意在双向交流的谈话,故不可只有一家之言,否则难以形成共鸣。

(二)忌谈的主题

在各种交谈之中,有下列几类具体的主题理应忌谈:

1.个人隐私

个人隐私,即个人不希望他人了解之事。在交谈中,若双方是初次交往,则有关对方年龄、收入、婚恋、家庭、健康、经历等一类涉及个人隐私的主题,切勿加以谈论。

2.捉弄对方

在交谈中,切不可对交谈对象尖酸刻薄、油腔滑调、乱开玩笑、口出无忌,要么挖苦对方所短,要么调侃取笑对方,成心要让对方出丑或是下不了台。俗话说:“伤人之言,重于刀枪剑戟。”以此类捉弄人的主题为中心展开交谈,定将损害双方关系。

3.非议旁人

有人极其喜欢在交谈之中传播闲言碎语、制造是非、无中生有、造谣生事,非议其他不在场的人士。其实,人们都知道“来说是非者,必是是非人”。非议旁人,并不证明自己待人诚恳,反倒证明自己缺乏教养,是拨弄是非之人。

4.倾向错误

在谈话之中,倾向错误的主题,例如,违背伦理道德、生活堕落、思想反动、政治错误、违法乱纪之类的主题,亦应避免。

5.令人反感

有时,在交谈中因为不慎,会谈及一些令交谈对象感到伤感、不快的话题,以及令对方不感兴趣的话题,这就是所谓令人反感的主题。不幸碰上这种情况出现,应立即转移话题,必要时要向对方道歉,千万不要没有眼色,将错就错、一意孤行。这类话题,常见的有凶杀、惨案、灾祸、疾病、死亡、挫折、失败,等等。

三、交谈的方式

进行交谈,还有必要注意交谈的具体方式的选择。在此,是有一些技巧可以运用的。

(一)双向共感

交谈,究其实质乃是一种合作。因此在交谈中,切不可一味宣泄个人的情感,而不去考虑交谈对象的反应。

交际礼仪规定,在交谈中应遵循“双向共感”规则。这一规则具有两重含义:

1.双向

它要求人们在交谈中,一定要双向交流,并且在可能的前提下,要尽量使交谈围绕交谈对象进行,无论如何都不要妄自尊大,忽略对方的存在。

2.共感

它要求在交谈中所谈论的中心内容,应使参与交谈者共同感兴趣,并能够愉快地接受、积极地参与,不能只顾自己,而不看对方的反应。遵守这条规则,是使交谈取得成功的关键。

(二)神态专注

在交谈中,各方都希望自己的见解为别人所接受,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说”的一方并不难,往往难就难在“听”的一方。古人曾就此有感而发:“愚者善说,智者善听。”

“听”的一方在交谈中若能够表现得神态专注,就是对“说”的一方的最大尊重。要做到这一点,应具体重视如下三点:

1.表情认真

在倾听时,要目视对方、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万万不要用心不专,显得明显走神。

2.动作配合

当对方观点高人一筹,为自己所接受,或与自己不谋而合时,应以微笑、点头等动作表示支持、肯定,或暗示自己与之“心有灵犀一点通”。

3.语言合作

在对方“说”的过程中,不妨以“嗯”声或“是”字,表示自己在认真倾听。在对方需要理解、支持时,应以“对”、“没错”、“真是这么一回事”、“我有同感”等,加以呼应。必要时,还应在自己讲话时,适当引述对方刚刚所发表的见解,或者直接向对方请教高见。这些具体做法,都是以语言同对方进行合作。

(三)措辞委婉

在交谈中,不应直接陈述令对方不快、反感之事,更不能因此伤害其自尊心。必要时,在具体说法上应当力求含蓄、婉转、动听,并留有余地,善解人意,这就是所谓措辞委婉。

例如,在用餐时要去洗手间,不宜直接说“我去方便一下”,而应说“我需要出去一下”,“出去有点事”,或者“出去打个电话”。若来访者停留时间过长而影响主人,欲请其离开,不宜直接说“你该走了”,“你待得太久了”,而应当说“我不再占用你的宝贵时间了”,等等。它们均属委婉语的具体运用。

在交谈中,运用委婉语可采用以下具体方式:其一,旁敲侧击。其二,比喻暗示。其三,间接提示。其四,先肯定,再否定。其五,多用设问句,不随便使用祈使句。其六,表达留有余地。

(四)礼让对方

在交谈之中,务必要争取以对方为中心,处处礼让对方,尊重对方,尤其是要避免出现以下几种失礼于人的情况:

1.始终独白

既然交谈讲究双向沟通,那么在交谈中就要目中有人、礼让他人,要多给其他人发言的机会,让大家都有交流的机会。不要一人独白、侃侃而谈、“独霸天下”,不能只管自己尽兴,而始终不给他人张嘴的机会。

2.导致冷场

不允许在交谈中走向另一个反面,即从头到尾保持沉默,不置一词,从而使交谈冷场,破坏现场的气氛。不论交谈的主题与自己是否有关,自己是否有兴趣,都应热情投入、积极合作。万一交谈中因他人之故冷场,切勿“闭嘴”不理,而应努力“救场”。可转移旧话题,引出新话题,使交谈“畅行无阻”。

3.随意插嘴

出于对他人的尊重,在对方讲话时,尽量不要在中途予以打断,突如其来、不经允许地上去插上一嘴。此种做法不仅干扰了对方的思绪,破坏了交谈的效果,而且会给人以自以为是、喧宾夺主之感。确需发表个人意见或进行补充时,应待对方把话讲完,或是在对方首肯后再讲。不过,插话次数不宜多,时间不宜长,对陌生人的交谈则是绝对不允许打断或插话的。

4.与人抬杠

抬杠,是指喜爱与人争辩,喜爱固执己见,喜爱强词夺理。在一般性的交谈中,应允许各抒己见、言论自由、不作结论,重在集思广益、活跃气氛、取长补短。但若以“杠头”自诩,自以为一贯正确,无理辩三分,得理不让人,非要争个面红耳赤、你死我活、大伤和气,则是有悖交谈主旨的。

5.否定他人

在交谈之中,一定要善于聆听他人的意见。若对方所述无伤大雅,无关大是大非,一般不宜当面否定,让对方下不了台。交际礼仪有一条重要的原则,叫做“不得纠正”。它的具体含义是:对交往对象的所作所为,应当“求大同,存小异”。若其无关主旨,不触犯法律,不违反道德,不有辱国格人格,不涉及生命安全,一般没有必要判断其是非曲直,更没有必要当面对其加以否定。在交谈中不去任意否定对方的见解,就是该原则的具体运用。

(五)适可而止

与其他形式的交际应酬一样,交谈也必定受制于时间。虽然说亲朋好友之间的交谈往往“酒逢知己千杯少”,但是实际上它仍需要见好就收,适可而止。这样不仅可使下次交谈还有话可说,而且还会使每次交谈都令人回味无穷。

普通场合的小规模交谈,以半小时以内结束为宜,最长不要超过一小时。交谈的时间一久,交谈所包含的信息与情趣难免会被“稀释”。

在交谈中一个人的每次发言,最好不要长于两分钟,至多不要长于三分钟。

令交谈适可而止主要有四点好处:第一,它可以为大家节省时间,避免耽误其他正事。第二,它可以使每名参加者都有机会发言,以示平等。第三,它可以使大家发言时提炼其精华,少讲废话。第四,它可以使大家对交谈意犹未尽,保持美好的印象。

凡此种种,说明交谈适可而止不仅必要,而且必须付诸行动。 IzV5sAozNYBNuG5hrA5XcvkZ0Wg4hsYfmQvUb5FEk4bS6/jEiZQEVwxnxFcWPsn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