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公正是人类良知的“声音”

当我们用法律讨回公道的时候,当犯罪分子被绳之以法的时候,我们能深切地体会到公平和正义的价值。公正就像一盏明灯,照耀着人类历史前进的航程。自古以来,多少英雄豪杰为了公平和正义,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甚至宝贵的生命。如果没有公正,善良就会被践踏,邪恶就会肆虐,整个社会就会陷入黑暗和混乱之中。期盼公正、维护公正,是人类良知的共同心声。

(一)公正是人性的基本要求

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卢梭曾说过,由自然状态步入社会状态,人类便产生了一种引人注目的变化:他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发展,他的思想开阔了,他的感情高尚了,他的灵魂整个提高到这样的地步……他从一个愚昧的、局限的动物一变而为一个有智慧的生物。

人是有思想和感情的高级动物,人的行为都是在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唯物史观告诉我们,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的思想和情感等观念性的东西都是受现实生活规定的,不同的社会群体和不同的阶层有不同的心态。比如,穷人希望增加税收,改善福利,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富人则希望减少税收,增加投资,提高利润。这是人的思想的特殊性。但是,人的思想除了特殊性之外,还有共同性,比如说,人人都想过上幸福的生活,人人都认同“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一社会建设的目标,人的思想的这种共同性就是人性。

纵观整个人类历史,无论是在何种社会阶段,无论是属于哪一个社会阶层,从人们对理想社会的描述中总能看到公正的身影。

古希腊时期,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就开始关注城邦公正问题,认为公正是建立社会秩序的基础。近代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人也对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和研究。空想社会主义者把社会公平正义作为未来理想社会的重要目标。哲学家黑格尔指出,公正是独一无二的社会法则。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提出,公正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自此,西方社会各界围绕公正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至今方兴未艾。

中国历史上,无论是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还是道家、墨家、法家等各大思想学派,都包含着深刻的社会公正思想,如儒家的“义利之辨”、道家的“道法自然”、墨家的“兼相爱,交相利”、法家的“法不阿贵,绳不挠曲”,等等。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公平正义观,并结合中国实际,适时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

延伸阅读

罗伯茨的海盗章程

罗伯茨是18世纪有名的海盗船长之一,电影《加勒比海盗》即以罗伯茨的海盗生活为原型。在他的海盗生涯中,他率部下一共抢劫了400多条船只。但是他个人从来都不喝烈酒,只喝淡茶,而且还非常注重章程。在他的船上,他对手下的海盗做出了如下的规定:

1.日常事务每人都有平等的表决权;

2.偷同伙的财物要被遗弃在荒岛上;

3.严禁在船上赌博;

4.晚上8点准时熄灯;

5.不准佩戴不干净的武器,要时常擦洗自己的枪和刀;

6.不准携带儿童上船,勾引妇女者死;

7.临阵脱逃者死;

8.严禁私斗,杀害同伴的人要和死者绑在一起扔到海里去;

9.在战斗中残废者可留在船山,并从“公共储蓄”里领取800块西班牙银币;

10.分战利品时,船长和舵手得2份,炮手1份半,其他人得1又1/4份。

这份海盗章程被一些历史学家称作“海盗十诫”,并被认为充满着“原始的民主主义”。如果以正义的眼光来看,其间充满着对正义的尊重,甚至也不乏对正义的自觉保护。

由此看来,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无论是传统社会还是现代社会,人们对社会公正的追求从未停止。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对抗不公正、追求公正的奋斗史。每个人都渴望生活在一个公正的社会中,公正是人性的基本要求。中国历史上铁面无私、公正办案的黑脸包公,西方社会一手握天平、一手持利剑的正义女神雕塑,都形象地表明了人们维持公平和守护正义的强烈渴望。

相关链接

西方国家,法院的建筑物上或建筑物前经常能见到正义女神的雕像。正义女神通常被塑造成一个左手持天平,右手执长剑的成熟女性的形象,双眼被布紧紧蒙着,表情沉静而刚毅,雕像的背后刻有一句简洁的古罗马法律格言:“为了正义,哪怕它天崩地裂。”(Fiat justitia ruat caelum)天平象征着公正的审判,长剑代表惩奸除恶的制裁之力。

正义女神的眼睛为什么要用布紧紧蒙上?因为在古罗马人看来,眼罩具有两层含义:一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无视被告的容貌、权力、身份、家世和地位;二是要用心灵去观察、去裁判。

(二)公正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评价标准

人们生活在社会中,也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生活。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有着天然的正义感,总是在对社会的各种关系和各种条件进行一定的评价,对各种制度和规则抱一种肯定或否定的态度。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无论在哪一个民族哪一个社会,我们都可以看到,某一社会阶段、社会制度、社会关系是否公正从来都是人们进行价值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己的付出和所得,与他人的付出和所得进行比较,比较的结果就产生了公平或不公平的感觉。凡是人们认为公正的,也就意味着是合理的,人们愿意去遵从;反之,人们认为不公正的,也就意味着一种不满,表示人们对之持一种反对的态度。即使在外力的逼迫下不得不服从、不得不遵守,但心里却是排斥的,常常会消极地予以抵制。这就是说,人们认为一定的社会一定的制度是不是好、是不是合理,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看它是不是公正。“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这里的“道”,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公正,就是正义,公正的制度往往能够得到人们道义上的和实际的支持。

公正作为人类社会最基本的评价标准体现在各种具体的社会规则中。由于人与人之间总会有各种差别,人们在竞争中也总是存在胜者和败者,但只要人们认为竞争的规则是公正的,形成的差别是合理的,那么无论是竞争中的失败者,还是支持和同情失败者的人,通常不会产生对社会的怨恨情绪。相反,如果人们认为竞争的规则是不公正的,就会对胜败的结果产生不满。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说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视同仁”、“买卖要公平”、“孩子们同在蓝天下要享受同样的教育机会”、“反对就业中的性别歧视”、“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等,都表明了人们对于公正的社会规则的强烈渴望,公正已成为人们评价社会规则的一个重要标准。

延伸阅读

让人人享有更多更公平的发展成果

有网友这样兴奋地评价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每一个人都能从中看到未来。”

党中央部署的全面深化改革,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致力于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改革是否成功,归根到底是看有没有造福于民,有没有让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公平地共享改革成果。这里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共享,还有一个是公平。相比之下,实现公平更难。 aNQYwobBIeYj3xEGSzhPwNCWXV+rqjNblJvwatnaGkW8uXOCLr2SMzGMwOmrsy/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