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政治哲学视域中的王莽“受禅”与改制

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儒家对政治的最高理想是取法尧、舜圣王,“天下为公,选贤与能”。但是效法“禅让”的历史“故事”,却生出许多的政治麻烦。战国时燕国国君效法圣王禅让,传贤不传子,却导致燕国内乱,差一点亡了国。“禅让”一说名声之恶,至于荀子都不敢说“尧舜”,只能尧禹并称或舜禹并称。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有一首名为《放言》的诗云:“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诗中提到的两个人物周公和王莽,都和禅让有关,不同的是王莽直接和禅让有关,周公间接和禅让有关。先说周公:周公是辅佐周天子的摄政王,周天子并未将天子之位禅让给周公,三国时魏国司马氏家族密谋篡夺曹魏江山时,先以周公辅佐天子来遮人耳目,可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作为曹魏家的驸马,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站在曹魏的立场上“轻汤武而薄周孔”,试图从舆论上反击司马氏的瞒天之计。曹操的儿子曹丕强迫汉家皇帝将皇位禅让给自己,司马氏家族又用同样的方式夺取了曹魏政权。唐代李渊、李世民、李治三代皇帝,在究竟当以周公为圣人、以孔子为亚圣,还是以孔子为圣人、以颜渊为亚圣的问题上反复,考虑的依然是权臣与皇室之间的权力分配问题。汉代时的王莽,从皇帝那里“受禅”获得皇位,致使他有机会实现一个儒生依据经典打造理想天下的梦想。然而,随着他的改制失败,他的受禅也充满着争议,究竟是受禅还是篡夺?历史学家对王莽受禅的研究多关注此点。本章从政治哲学的视角出发,更多关注王莽受禅事件及其改制尝试所涉及的政权合法性问题。 k2BPqbf7rvDIid3LxZuehS1BJ23I9hL33DHmDK7rwvbUkt5uIfwdL+wKwap6a0p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