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煮面的艺术

面条是我们南方经常能见到的食物之一,南方人多用面条来做早餐和用于临时充饥,大家常为煮不出好吃的面条而头痛。我曾经也为煮面而痛苦过。我最初用圆底菜锅来煮面,煮出来的面条多为面糊糊,面条半生不熟或者煮烂了,汤汁浑浊。几分钟的工夫,碗里的面就没有了汤,糊成一团,扯都扯不开。

我为了走遍华夏大地,徒步北方,想提前训练自己适应北方生活,就学习吃面和习惯面食。最先,我从吃面条开始,去接受北方的面食。

我听人说:头汤面最好吃,汤汁清澈透亮,不糊不浑。我就天天早起,到住所附近的杨裕兴面馆去吃著名的头汤面。长沙的面馆很少有手工面,都用超市出售的挂面。专业面馆煮面多为碱水面,其次是筒子面。我不太喜欢吃碱水面,那浸泡一夜的碱水面,如果处理不好,会有一股强烈的碱水味在面汤里,害得我到现在都不敢喝面汤。

我喜欢吃筒子面,但是煮好的面条不能有麦浆味。小时候,我四伯家吃的,在青黄不接的时候,他们家吃带浆的青色小麦饭。我曾经在她家吃过一顿带麦浆的小麦饭,一生都忘不了那股浓烈的麦浆味,一闻到就想恶心。据我的经验,慢火煮糊的面条,就会有股麦浆的味道,所以我不敢吃。

我也知道上海、苏州等地有吃烂糊面的习惯,姜浩峰先生在他的专著《江湖一碗面》里有一篇《我爱烂糊面》,说上海人爱吃烂糊面,还叙说了他及老辈上海人做烂糊面的方法及味道。我也尝试做过烂糊面,与我平时用圆底菜锅煮的糊糊面没有多大的差别,只是加入了肉末而已。

自从认识我妻子以后,我就改变了煮面的方法,提高了煮面条的水平。从此,我把煮面条当做一种饮食艺术,去细心体会,小心伺候。

妻子来自西北的青藏高原,她曾经在海拔四千多米的高原上生活了十几年。那段时间里,她随岳父岳母在野外生活,他们用普通的平底锅烧水,大概在八十度左右就水开了,在这个温度下,携带的筒子面完全煮不熟,她们就用煮饭的高压锅在野外煮面。高压锅的好处在于它的压力大,烧开的水温度高,面条在高压锅里烹煮,一次性可以煮透,还很劲道。

我把高压锅洗刷干净,装好冷水,烧开之后,抓好三四两筒子面下到锅里。面条慢慢融入开水之中,渐渐变软,我用筷子搅拌,搅散结在一起的面条。盖上高压锅盖,等待高压锅的阀门冒气之后,立刻关掉液化气的火。把高压锅端到水槽里,用水瓢舀一瓢冷水,淋在高压锅的盖子上,直到阀门里嗤嗤地冒出水汽,垫圈气门完全泄气,才打开锅盖。我用筷子夹出面条,放到准备好调料和汤汁的斗碗里;把面条在汤水中翻滚几下,让它吸足调料和汤汁,就可以吃了。面条滑爽有劲道,吃起来不容易糊,也不泡发。

北方的面中,二细的面条用高压锅去煮,也许就不太适宜。陕西的裤带面,用高压锅烹煮,也许更劲道。思索之后,我就想:面条怎么煮,不仅有学问,还是一门艺术。只有完全把握了面条的性能,再去研究它的操作,这样才能煮出绝好的面条,否则,就只能煮出糊糊面了。 p9/reGOiWjp06C/F3ok07wvM0FfjPIzLzhnL9xFPHLrTnX5fx8JLzMfJOSg2eHJ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