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属于唯物主义阵营,但它是唯物主义的高级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核心,建立起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相结合、辩证唯物自然观与历史观相结合的完整科学体系。它的创立意味着哲学上的一次变革。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民族性是哲学的一个主要特征,即使孔子、老子、朱熹、王阳明、康德、黑格尔哲学对其他民族和地区发生过深刻的影响,但这仍然属于文化交流和传播的范围,并未改变哲学的民族特性。老庄哲学仍是中国哲学;康德、黑格尔哲学也仍是德国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则与之不同,它是国际性的学说,尽管德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故乡,但它并不专属德国,而是一种“世界性哲学”。马克思曾经预言会出现这种哲学:“哲学对于其他的一定体系来说,不再是一定的体系,而正在变成世界的一般哲学,即变成当代世界的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这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世界性哲学”。同时它可以在各个民族和地区生根发芽,成为它们的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早在1888年恩格斯就曾说过,马克思的世界观在德国乃至欧洲境界以外,在文明世界的一切语言中都找到了代表。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世界性哲学”,但不是所谓“全人类”的哲学,它代表的是全世界无产者和劳动人民的利益。历史证明,任何一个阶级如果想取得政权或维持自己的统治地位,就都必须有相应的哲学体系。无产阶级更是如此。无产阶级要认清自己的阶级地位、认清自己与资产阶级的关系,找到一条获得彻底解放的道路,不可能从当时流行的空想社会主义或其他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世界观中找到出路,唯一代表他们利益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正如恩格斯说的那样,“只有当工人阶级不是带着有色的法学眼镜,而是如实地观察事物的时候,它才能亲自彻底认清自己的生活状况。在这方面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帮助了工人阶级”

就内容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不是唯物主义、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三个部分的板块结构,而是它们的辩证统一,彼此渗透。列宁说过,在这个由一整块钢铁铸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绝不可去掉任何一个基本前提、任何一个重要部分,不然就会离开客观真理,就会落入资产阶级反动谬论的怀抱。辩证法、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一旦分离,就会丧失它们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组成部分的性质。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这不仅是说,在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之外,还有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及其他辩证法原理,更重要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本身就是辩证的。它的世界物质统一性、思维和存在的相互关系、认识的本质和机制等等一系列原理,都是辩证的,既反对唯心主义又不同于旧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是唯物辩证法。这不仅是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与辩证法并存的还有一系列唯物主义原理,而且是说辩证法本身就是唯物主义的。任何辩证法的运动都有客观载体。自然辩证法就是自然界自身的辩证运动;社会辩证法是以物质资料生产方式为载体的社会辩证运动;主观辩证法是对客观辩证法的反映,它同样不能离开以人为主体的思维运动。矛盾、质量、肯定否定等等一系列辩证法的规律和范畴,只有在纯概念中才似乎是独立的,实际上它的运行机制和作用,始终是与它借以运行的载体不可分的。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并不是两个不同的“主义”,而是一个主义,即辩证的唯物的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并列,另加上历史唯物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特点的强调,即它不是像旧唯物主义那样把历史放在唯物主义之外的半截子的唯物主义,也不是不彻底的辩证法。它是最彻底最完备的唯物主义,这种彻底性和完备性正表现在社会历史之中,即表现在历史唯物主义之中。列宁说,马克思和恩格斯特别注意的是使唯物主义哲学向上发展,也就是说,他们所特别注意的不是唯物主义认识论,而是唯物主义历史观。在《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中,列宁把历史唯物主义称为对哲学唯物主义的“加深和发展”。他说,马克思加深和发展了哲学唯物主义,使它成为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把唯物主义对自然界的认识推广到对人类社会的认识。在《卡尔·马克思》中,列宁有专节论述唯物主义历史观,强调的是唯物主义的彻底性和完备性问题。他说,马克思认识到旧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不完备性和片面性,因此确信必须使关于社会的科学同唯物主义的基础协调起来,并在这个基础上加以改造。还说,发现唯物主义历史观,就是彻底发挥唯物主义,即把唯物主义运用于社会现象。

西方马克思主义在整个马克思主义体系中,特别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可是,他们中的一些人,却把辩证法和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割裂开来,着重强调其中的一方面,用以重建马克思主义哲学。

他们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割裂开来,强调辩证法,但强调的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人学辩证法,否定自然辩证法,把物质同运动分割开来。例如,萨特就力图把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辩证法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清除出去。萨特的著作《辩证理性批判》的主旨就是为了确定辩证法的有效性和它的限度。在萨特看来,辩证法只能来源于个人的实践,辩证法不是人以外的对象所固有的,而是人所创造的,离开了人就不可能有辩证法。“如果我们不想把辩证法重新变成一种新的法则和形而上学的宿命,那么,它必须来自一个个的个人,而不是来自我所不知道的什么超个人的集合体。”

萨特还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割裂开来,只承认历史唯物主义而否认辩证唯物主义。他说:“我所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乃是以一种历史的内在辩证法为前提的历史唯物主义,而不是辩证唯物主义。” 而法兰克福学派则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篡改为仅仅是一种社会批判理论,完全抛弃了辩证唯物主义。

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它区别于以往一切旧哲学的显著特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科学实践观的意义和作用是多方面的:在世界观中,它认为人类通过实践改造自然,使自然打上人的烙印,我们周围的感性世界绝不是某种开天辟地以来就已存在的、始终如一的东西,而是工业和社会状况的产物,是历史的产物,是世世代代活动的结果;在认识论中,它把实践放在首位,作为全部人类认识的来源和基础;在社会历史观中,它把人类的实践作为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据,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但马克思主义哲学反对西方马克思主义鼓吹的“实践本体”论,唯物辩证地、恰当地评价实践的作用。

重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西方某些“马克思主义”学者对待马克思主义的一种态度。按照乔治·莱尔因在《重构历史唯物主义》中的说法,所谓重构就是“不用教条的传统马克思主义立场来对待马克思、恩格斯,而是特别注意在马克思和恩格斯著作中能够找到的同教条的传统马克思截然不同之处,以及解决这一问题的必要性” 。西方某些学者正是这样,他们用强调一点不及其余的方法,把完整严密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肢解为片面的、畸形的哲学学说。 FJs2fG31MrtiRHuEU112NsyEJyXcc3Y3IR8bSalwjzfuFxHAlI53fdUjuqEaos8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