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哲学思维的创造性

要实现哲学的主题多样化、道路民族化和风格个性化,都离不开创造性思维。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创造性,哲学同样也是如此。我们要以哲学的观点来看待哲学,不能把哲学凝固化。黑格尔曾经批评过一些哲学家把哲学变为“老是原来的一盆冷饭,一炒再炒,不断端出来,以飨大众”。他强调哲学的任务是“发现真理,阐述真理,传播真理” ,而不能是不断地重复真理。

创造性思维对哲学而言是非常困难的。科学技术的本性决定了它必然是创造性的,因为人类的生产在不断地迫使它前进:或者是发展或者被淘汰,这是生产特别是以市场经济为运行方式的大生产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强大压力。人类有了新的生产技术,绝不会再回过头去采用落后的技术;有了新的生产工具,绝不会再回过头去采用过时的生产工具;而生产和技术的发展必然会推动科学的创造,而新的科学原理又会推动生产和技术的发展和改造。历史已经证明,科学和技术的发展速度和创新水平与社会发展的速度成正比、同历史的长度成反比。人类进入资本主义大工业时代特别是从20世纪下半叶开始,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处于革命时期。

但是人文科学的发展却并没有这样迅速。特别是哲学智慧一旦定型,就会世代相传,这是不难理解的。哲学与技术不同,它不是人类活动的表层结构,而是关于普遍真理的认识,它具有启迪后人的长期历史作用。古代曾经是哲学最辉煌的时期:中国是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时期;西方是古希腊罗马时期;而印度、埃及哲学的繁荣时期也是古代。这一点决定了哲学研究往往容易朝后看,眼望过去而不是眼望未来。怀特海说,全部西方哲学都是柏拉图的注脚,都在以不同方式阐述和解释柏拉图提出的观点。我们也可以说,中国全部哲学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孔孟的儒家和老庄的道家思想的注脚。两千多年来,中国哲学总是在儒、道哲学的基本理论范围内进行争论。当然哲学也有创新,但在很大程度上这种创新是解释学范围内的创新,即在新历史条件下,由新一代的哲学家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时代要求来重新解读原作的文本。中国的魏晋新道学、宋明理学、当代新儒学都具有这种特点。对哲学发展来说,这也不失为一种方式。因为哲学不是一种具体的知识,而是一种人类积累的智慧,它不会因为年代久远而过时。古希腊罗马时代距今已经很远了,可人们还时时回到那个时代的哲学家那里寻求智慧,正如我们中国人不断回到诸子百家一样。对哲学的历史研究是人类从前人那里吸收智慧的一种方式。恩格斯说过,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几乎可以发现以后的所有观点的胚胎、萌芽。因此,理论自然科学要想追溯它的今天的各种一般原理的形成史和发展史,也不得不回到希腊人那里去。恩格斯的这一论断,对于每个拥有丰富哲学遗产的民族来说都具有普遍意义。研究哲学史可以从总结中学习思维方法,而且我们也可以通过历史的研究知道人类在哲学方面研究过什么问题、提出过什么问题、什么问题没有解决。没有对以往哲学的研究,哲学创新就没有根据。

哲学的创新,最根本的不是依靠回到过去、不是解释学意义上的创新。在新的条件下重新解释旧的原理,只是哲学的一种方式,而且还不是最重要的方式。哲学的创新最重要的不是面对文本,而是应该面对时代、面对实际,研究新的材料,提出新的问题,开拓新的领域,得出新的结论。在哲学史上凡属具有创新意义的哲学都不是重复而是开拓。由本体论到关注和提出认识论问题是创新,提出科学哲学、文化哲学、语言哲学、人的哲学都是新领域的开拓,具有创新性质。当然,在任何一个哲学领域中都会存在哲学观点的分歧,但一个新领域的开拓,就为哲学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活动空间。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中的一次变革,即哲学的创新。马克思吸收了人类全部文化遗产和德国古典哲学的优秀传统,但又突破了这个传统。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哲学的对象、内容、功能方面,都创立了一个与以往哲学不同的新唯物主义哲学。他们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他们不是采取解释学的方法,把哲学研究放在对文本的解读上,而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面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和科学技术的新成就,进行新的概括和总结,而前人的哲学成就则是创造新哲学的思想酵母和材料。列宁也是立足俄国的现实,所以他既继承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又增加了新东西,从而才可能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毛泽东、邓小平也无不如此。所谓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就是突破了原来的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范围,创造了中国式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它的哲学成果就是毛泽东哲学思想。所谓第二个飞跃,就是突破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包括毛泽东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的某些设想,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它的哲学成果就是邓小平的哲学思想。

没有突破就没有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当前要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就必须大力提倡创新意识。一个民族没有创新意识就会停滞,科学技术没有创新就会被淘汰,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如果没有创新,就的确会变为黑格尔所说的一炒再炒的冷饭。如果真是这样,我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无法走出当前被“冷落”的困境。

(原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2)) w/jF2pM9+Y+T4Qsjums9Bdv4NbidozZHNi1ZdjdR34ZMDrPikFaOxfua+PwyePK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