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功能,即是坚持还是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这是关系到无产阶级能否实现自己的伟大历史使命、关系到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命运的问题。我们不仅要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功能,而且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发挥功能的机制和条件,以求充分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

任何一种哲学和社会的思想体系,一般说来都具有双重功能:认识功能和价值功能。认识功能是指它能够为人类提供某种客观知识,价值功能是指它反映特定主体的利益与愿望。这两种功能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它可以部分吻合,也可以相互矛盾甚至对立。例如当资产阶级处于上升时期,它的思想体系的认识功能与价值功能存在某种一致性,因此反映它的利益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可是,当资产阶级处于统治地位,特别是它与被压迫的无产阶级矛盾激化后,越是符合资产阶级需要的社会学说越不具有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也具有双重功能。所不同的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功能与价值功能是一致的。恩格斯说过:“科学愈是毫无顾忌和大公无私,它就愈加符合于工人的利益和愿望。” 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要求,它必须科学地认识世界,才能找到彻底解放的途径。我们必须正确处理这两种功能之间的关系。忽视其中任何一种功能,都会妨碍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科学体系,具有巨大的认识功能。它通过揭示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最普遍规律,揭示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以及无产阶级革命的一般规律,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领域提供客观的、真理性的认识,并且为人类提供伟大的认识工具,开辟了人类认识真理的巨大的可能性。

更重要的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功能并不局限于认识自身,而是突出地表现为实践功能。如果说,以往的哲学和社会学说寻求的是解释世界的话,马克思主义则着力于改造世界。在马克思主义中,正确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把实践排斥在认识功能之外,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功能的曲解。

在马克思主义认识功能问题上存在两种错误的看法。

一种是教条主义,把马克思主义看成包治百病的“莫里逊药丸”。其实,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它并不提供对一切问题的现成答案。从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中找不到当代问题的现成答案,这不能责怪马克思,只能责怪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本性的无知。早在十月革命以前,列宁曾经嘲笑过俄国某些马克思主义者从马克思著作中寻找对俄国革命领导权答案的做法,是“把马克思主义庸俗化”,是“对辩证唯物主义的嘲笑”。他说:“资本主义这种或那种类型的发展的因素有可能无穷地复杂地结合在一起,只有不可救药的书呆子才会单单引证马克思关于另一历史时代的某一论述来解决当前发生的独特而复杂的问题。” 企图直接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寻找当代问题的现成答案,是把马克思主义由科学变成启示录。

但是,如果因为这一点而蔑视甚至否定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功能,更是错误的。不提供现成答案,不是它的弱点,正是它的优点,是它战无不胜的力量之所在。自诩为包含一切答案的学说,不是科学,而是神学。我们只能按照马克思主义体系的科学本性期待它做它所能做的事,而不能要求它做它不能做的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功能,正在于它提供的不是万古不变的结论,而是科学地揭示了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及其运动的客观规律,从而为正确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正确的方法。正如恩格斯所说的:“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 这种研究 使用 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既是科学体系,又是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功能集中地表现在它作为意识形态的本性之中。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阶级倾向性,自觉地捍卫和反映无产阶级和全体劳动者的利益,在意识形态领域中,批判和反对各种敌对的学说和思想体系。

对马克思主义功能的考察,离不开它的实际效用。人们不难看到,自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的一个半世纪,它在动员、宣传、组织工人群众,创建各国工人政党,领导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既发挥指导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作用,又起着把各种错误理论和学说从工人运动中不断排挤和清除出去的作用。一部马克思主义史,既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实践史,又是意识形态斗争史。马克思主义是在反对各种外部和内部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斗争中发展和传播的。

在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双重功能都受到了挑战和曲解。

西方某些学者极力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功能,大力鼓吹“马克思主义过时”论。他们把马克思主义说成第二次浪潮的产物,今天运用马克思主义,正如同在电子显微镜时代仍使用放大镜一样。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马克思主义中最具生命力的不是它的个别论断或预言,而是它对客观规律的揭示。它在认识中的有效性在于它的真理性。它当然没有结束真理,但为人类认识新的真理提供了一个支撑点。更重要的是,世界是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也是发展的。凝固不变的马克思主义同变动不居的客观现实的矛盾,是西方学者头脑中虚构的矛盾。这种虚构是违反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本性的。

西方某些学者也反对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功能,极力鼓吹意识形态的“终结”或“淡化”。他们把科学同意识形态对立起来,指责马克思主义是“制度化的意识形态”。

其实,科学性同意识形态并不是绝对对立的。有各种各样的意识形态,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批判,是对当时以费尔巴哈、鲍威尔和施蒂纳为代表的德国哲学和“真正社会主义”的批判,而不是对所有意识形态的否定。作为特定生产关系基础上产生出来的各种思想、观点总和的意识形态,是一种客观的社会现象,问题是它的性质。马克思主义也是一种意识形态,但它是科学的意识形态。

在我们的时代,并不存在意识形态的“终结”或“非意识形态化”。各种意识形态的对立仍然是激烈的,尽管生态问题、核试验问题引起了全人类的关注,但这并不说明它是超国家、超民族、超阶级的问题。从政治家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及其解决途径中,人们不难看到不同意识形态的对立。

当今世界的政治局势有所缓和,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联系和交往比以往密切,但意识形态的斗争并没有停止。帝国主义并没有放弃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制度的目的和政策。它企图不断通过意识形态的渗透,以期“不战而胜”。马克思主义必须发挥它的意识形态功能,对各种敌对的意识形态进行必要的、有说服力的批判和斗争。

特别是在已经取得政权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充分发挥它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的调控和导向作用。这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放弃马克思主义指导,任凭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必然断送社会主义社会。

马克思主义的功能与功能的发挥是不同的。东方的一些国家已经取得革命的胜利,可在西方却处于革命的沉寂时期;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已经成功地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夺取政权的斗争,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却仍然在摸索。这是不是说,马克思主义已丧失它的功能呢?不是,关键是我们对发挥功能的机制问题尚缺乏正确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体系,它的普遍原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既适用于东方也适用于西方,既可以指导社会主义革命也可以用以指导社会主义建设,但马克思主义的效用,并不单纯取决于它的普遍原则,而是这些原则的实际应用。因此,马克思主义的功能能否发挥,除去其他客观条件外,就马克思主义自身而言,必须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必须有一批具有高度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的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的效能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马克思主义者的类型与水平。自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出现了几代马克思主义者,他们的情况是各不相同的。历史经验证明,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国马克思主义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于成功地应用马克思主义于俄国和中国革命,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其次,必须了解国情。马克思主义功能的发挥,取决于在何种程度上把马克思主义同各国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在马克思主义及其实际效果之间,存在一系列中间环节(如对国情的了解,实际政策的制定,政策的执行情况,等等)。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可能达不到预定目的。

再次,必须进行创造性的科学研究。马克思主义是科学,要求我们必须以科学态度对待它。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东方,运用于西方,运用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必然会遇到许多新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进行艰苦的科学研究和探索。

最后,必须善于总结经验。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的功能,是一个包含反复实践和失败的过程。历史是大尺度的。仅仅根据一次或短期的失误就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功能是错误的。马克思主义并不能保证人们不犯错误,但它为人们指出一条由错误走向成功的道路。

*   *   *

马克思主义是在斗争中发展的。列宁在《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和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都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规律作过高度科学的概括。

“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真理与谬误总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每前进一步都必须战斗。而形形色色的理论、思潮、派别对马克思主义的曲解,可以说从马克思和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之日起就已经开始了。德国社会民主党理论家亨利·库诺在他20世纪20年代写的《马克思的历史、社会和国家学说》一书的前言中就曾描绘了当时德国的情况,他说:“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的德国社会民主党,今天分裂为一系列相互敌对的党派。它们在引证马克思主义的学说时,都是从五花八门的社会哲学的基本观点出发。不仅如此,在它们自己的队伍内部,连许多大相径庭的理论都一概标榜为马克思主义。马克思的学说,以及由其产生的政治斗争已完全变得莫衷一是。” 在当代世界上,这种情况比起20世纪20年代,已经变得更加严重了。

历史经验证明,马克思主义的命运同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是紧密相连的。当无产阶级革命的暴风雨来临,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开展时,马克思主义的阵地不断巩固和扩大,威信高涨、传播广泛;当资本主义处于相对稳定,革命形势“沉寂”,社会主义国家遭到挫折,马克思主义的批评家就如雨后的毒蘑菇,纷纷破土而出。但是我们坚信,马克思主义在其生命途程中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斗争,作为一种科学真理终究是不可战胜的。 O2hIc8ClQ5FZ/ERCbLf64oC8c+XEVeqvT7om3c0j04q9UzbykYrwqt3TS/w5d2y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