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马克思的思想依然光辉灿烂

马克思是马克思主义的创造者(当然包括恩格斯,这里专论马克思)。他的伟大历史功绩不在于他能解决后人遇到的所有问题,而在于他解决了他的前人没有解决的问题,而且为后人继续前进开辟了通向新的真理的道路。正像列宁说的,“ 沿着 马克思的理论的 道路 前进,我们将愈来愈接近客观真理(但决不会穷尽它);而 沿着任何其他的道路 前进,除了混乱和谬误之外,我们什么也得不到”

马克思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马克思年轻时就头角崭露,为友辈所推崇。1841年当马克思刚跨出大学校门投身社会时,赫斯在给朋友的信中就赞扬马克思,说他无论在思想上或在哲学精神的发展上都不仅超过了施特劳斯,而且超过了费尔巴哈。还说,你想象一下,卢梭、伏尔泰、费尔巴哈、莱辛、海涅和黑格尔结合成一个人,这样就可以使你得到一个关于马克思博士的概念。

马克思经过一生殚精竭虑艰苦卓绝的科学研究和亲自领导无产阶级斗争的实践,在他1883年逝世时已经攀登到当时人类对历史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高峰。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演说中,对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给予高度评价,称赞马克思是“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是“科学巨匠”。

马克思并非高官政要,也非财可敌国的亿万富翁。他一生穷困,连爱子夭折都无钱安埋。就是这样一个人,他逝世时惊动了整个欧洲,不少报刊发表社论和文章对他表示敬意;不少工人组织对他表示哀悼。在相隔一个多世纪以后的今天,在英国马克思被公选为千年伟人之一。为什么?在人类历史上为穷人说话表示哀怜的思想家并不少,唯有马克思不是用怜悯,不是用眼泪,不是用抽象人道主义原则表示同情和抚慰,而是真正用科学理论揭示他们的处境和获得自身解放的途径。马克思是用真理征服世界,用真理改造世界。这个真理就是他所创立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创立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是19世纪40年代。这时,虽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产生,在英国有相当程度的发展,但从整个西欧来说资本主义仍然处于发展的早期。马克思虽然生活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但他探讨的问题并不限于自由资本主义而是关于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向何处去的问题,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问题,因而是对人类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规律性的探讨。正是这些规律性的认识,为马克思主义的继续发展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其实,真正的理论认识与现实并非亦步亦趋,而一定具有前瞻性和预见性。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已经引起思想家的关注和研究。在马克思之前的西方空想共产主义与社会主义思潮,已对如何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问题、资本主义社会向何处去的问题以及人类解放问题做过思考,但由于经济学、哲学、社会主义思想处于分离状态,没有科学的经济学观点和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指导,这种社会主义理论始终未能跨出空想阶段。如何从哲学、经济学和社会主义思想相结合的高度,以科学的世界观为指导,以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分析为依据并从中引出有关资本主义社会变革和人类走向社会主义的科学结论,这是摆在新理论创造者面前的任务。马克思突破了以往思想家的理论局限,扩大了思考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问题的理论领域和视界。马克思充分地利用了前人的成就,批判地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和德国古典哲学的重要成果,把它凝结为一个整体,用以解决无产阶级和人类面临的实践和理论问题。这种理论创新,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与恩格斯一道)在自由资本主义时代,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的。为什么至今仍然具有生命力?根本之点在于,它产生于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可它研究的主题是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问题,它研究的对象是作为社会形态的资本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的某一阶段。因此,它的结论是关于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和无产阶级解放的具有规律性的结论。马克思主义既是时代的产儿,又是时代和历史前进的指南。

我们只要读一读马克思发表在《德法年鉴》上的致卢格的信,以及《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这两篇早期文章,就能知晓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新的学说的目的和使命。恩格斯1845年1月20日致马克思的信对这一点说得非常清楚。他说,“目前首先需要我们做的,就是写出几本较大的著作,以便给许许多多非常愿意干但自己又干不好的一知半解的人以一个必要的支点”

正因为马克思肩负着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历史使命从事写作,因而科学性是它的首要要求。他不是停留在资本主义的表层,不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现象进行简单的描述,而是着力于通过现象把握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这样,他终生从事艰苦的大量的科学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划时代的成就。恩格斯说过,“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自由资本主义阶段的认识条件,可能会给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材料的运用和理论视域带来某些限制,但从根本上说不会影响他们对人类社会和资本主义一般规律的探求。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在资本主义社会早期暴露出来的社会矛盾中,包含着它的发展规律和往后发展的趋向。这是马克思主义虽然诞生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但至今仍然适用的一个最重要原因。

我们可以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分析来说明这一点。例如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马克思用40年时间从事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研究,其成果《资本论》是人类经济思想史上最伟大最具科学性的著作。历史上还没有一本著作像《资本论》这样对一个社会形态的经济运行规律分析得如此透彻鲜明而科学。马克思关于劳动二重性和商品二重性的理论;关于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的理论;关于雇佣劳动和资本的理论;关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等等,并不因为资本主义社会由自由资本主义发展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而消失其科学性和理论价值。恩格斯在整理《资本论》第三卷时已经看到资本主义发展的某些新变化,如股份制的问题、托拉斯和垄断组织的问题,因而出现社会资本对私人资本的扬弃,出现对资本主义无计划状态的某些克服。但是他强调,这种转化仍然是在资本主义限制之内,因此这种转化并没有克服财富作为社会财富的性质和作为私人财富的性质的对立,而只是在新的形态上发展了这种对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仍然是资本主义。这种变化也没有根本改变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认为在当代劳动价值论已为知识价值论所取代,剩余价值理论已为利润是组织管理生产报酬的理论所取代,国家的干预已彻底消除生产无政府状态和经济危机,新的中产阶级已经消除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等等说法,都是非科学的。实际上,科学技术在生产中作用的提升,并不是劳动价值论的失效,而是对劳动价值论正确性的证明。因为科学技术研究本身是一种复杂的高级的劳动,创造价值的是科技劳动而不是被物化的各种生产设备。各种最先进的设备本身并不创造价值,而是价值的转移。劳动价值论(包括脑力劳动对价值的创造)是正确的。剩余价值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仍然是存在的,仍然是多出于必要劳动而为资本所占有的部分,没有这一部分就没有利润。创造剩余价值的仍然是劳动(包括科技劳动),而不是科技本身和各种先进设备。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资本主义国家的跨国公司,并没有消除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虽然它以股份制的形式存在)之间的矛盾,而是在世界范围内扩大了这种矛盾。因而我们说,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说仍然是有生命力的。

拿社会主义理论来说,它的最根本的内容并不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特征的描述,而是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转变,即把社会主义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建立在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分析的基础上,从而揭示资本主义社会进一步发展的趋向和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较之空想社会主义以人性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两个必然性的理论是科学的,因为它是建立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分析基础之上的,至今没有失效。而且马克思恩格斯在论述“两个必然”以后,还提出了“两个决不会”的论断,即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结合,构成了一个关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完整的科学的理论,这个理论是对当今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状况最具说服力的解释。马克思恩格斯当时关于未来社会主义某些特征的描述,如关于由国家掌握全部生产资料的问题,关于商品生产和计划经济的问题,关于分配方式的问题,等等,都是以资本主义高度发展为前提的,是从两种社会形态本质特征的角度论述的。它并不是每一个国家革命完成后立即实行的行动纲领,而是一种追求的社会理想。至于社会主义首先在落后的东方国家实现,并在实践中具有许多超出甚至不同于马克思恩格斯当时所设想的情形,这完全正常。毛泽东说过,“马克思活着的时候,不能将后来出现的所有的问题都看到,也就不能在那时把所有的这些问题都加以解决。俄国的问题只能由列宁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由中国人解决” 。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由于历史条件限制所不可避免的局限,并不影响他们关于社会主义理论整体的科学性质。

我们现在距离马克思生活的年代虽然有一个多世纪,时代特征和面对的主题发生了变化,但这个变化并没有改变马克思肩负的历史使命。历史是大尺度的,我们仍然在以不同方式实践马克思提出的伟大理想。在这个过程中,马克思的思想和理论仍然是我们的旗帜。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当代的社会实践,没有也不可能有任何证据来推翻马克思的基本理论。由上可见,因马克思逝世已120年而否认马克思主义是完全徒劳的。 Bfv/Moa9O4anDR+wQc1GbUA850VZmctXNsi960ngbGyf9opkBLgowX2yDc4DFfZ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