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究竟什么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至今仍然争论不休。南斯拉夫哲学家弗兰尼茨基把这个问题作为马克思主义思想史必须回答的最重要问题:“究竟是存在一种本来如此的马克思主义呢,还是马克思的思想也遭到了任何伟大思想相同的命运:各个时代都结合本身的问题和形势看到这一思想的不同方面,更有甚者,个别人不仅用它来说明时代的反映,而且用它来说明自身的能力。马克思主义思想史至少应当回答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并尽可能作出说明。”

美国的赖特·米尔斯早就作出了回答,但是非常错误的回答。他认为根本不存在客观的马克思主义,而存在的只是各人心目中的马克思主义。他在《马克思主义者》这部书中说:“马克思在1883年去世时留下的著作是比较芜杂的,他没有在任何地方完整地和系统地总结过自己的思想。而且,马克思的不少著作都是同别人进行论战的文字,其中有许多今天只剩下了一点点历史意义。正如大多数复杂的思想家一样,马克思并没有得到人们的统一认识。我们根据他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写出的书籍、小册子、论文和书信对他的著述作出什么样的说明,要取决于我们自己的利益观点,因此,这些说明中的任何一种都不能代表‘真正的马克思’。”“人们对马克思的确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每一个研究者都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认识马克思。”

还有些学者抱怨现在的马克思主义是被歪曲了的马克思主义。例如在弗洛姆看来,在一切著名的思想家中没有一个人像马克思这样完全被后代所曲解。他在《在幻想锁链的彼岸》这本小册子中,既赞扬马克思又推崇弗洛伊德,甚至把马克思放在弗洛伊德之上,但对当代马克思主义持否定态度。他说:“马克思是一位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人物,就这点而言,弗洛伊德是不能与马克思相提并论的。关于这个事实,我们无需再作任何解释。然而,令人深感遗憾的是,在几乎占世界三分之一的土地上传播的是一种被歪曲了和被贬低了的‘马克思主义’。”

一些西方学者声称,他们要研究的是真正的马克思,是马克思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罗·塔克尔就明确说:“我们把马克思主义理解为马克思的思想。我们研究的对象是马克思本人的马克思主义。”

各人有自己的马克思,这种多元马克思来自两个马克思,而两个马克思则来自围绕《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的争论。1932年当《手稿》刚刚全文公布时,亨·德曼把这部著作称为“新发现的马克思”,并提出了两个马克思的问题。他说:“要么就是这个人道主义的马克思属于马克思主义,这样就必须彻底修正考茨基的马克思主义和布哈林的马克思主义;要么就是这个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不属于马克思主义,这样就会有一个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人们可以用它来反对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这样,整个马克思主义史似乎呈现出由一到二、由二到多的图景:

一个马克思主义→两个马克思(青年马克思和老年马克思)→多元马克思(各人有自己心目中的马克思)

其实,这只是浮现在深流表面的泡沫,而不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实质。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从理论到运动,从运动到制度的过程。马克思主义战胜了工人运动中的其他流派,成为处于统治地位的指导思想,并突破了西欧地区性的界限,传播全世界。而上述状况,只是总的前进过程中的局部曲折。

两个马克思神话的出现具有时代的特征。弗洛姆就强调,尼采说过上帝死了,1914年以后所发生的一切情况表明:人死了。人道主义传统崩溃了。只有甘地、爱因斯坦、斯威夫特等少数几个人继承了人道主义的传统精神。他特别批判斯大林,说在俄国,“斯大林创立了一个恐怖的制度,其野蛮残酷性比纳粹分子有过之无不及”

胡克同弗洛姆持有同样的看法,而且更加直接明确地把批评矛头针对社会主义国家。他说:“假如他(马克思)今天还活着的话,看到他的社会理想在一些自命为‘人民民主’和‘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些国家里成为荒唐可怕的漫画,他无疑把自己称为另一种人。他要这样做不仅为了抗议语义上的凌辱,也是要在他自己的社会主义社会理想与目前的共产主义的实际之间划一道极其明显的界线。”

谁也不会否认,在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以后的某个时期,由于阶级斗争环境的特殊和法制尚不健全,特别是主观估计的错误,有可能发生不适当的过火的行为。但这是局部的、暂时的,一经发现能够很快得到纠正。正如一个人的错误会使他更老练一样,社会主义国家的痛苦经历并不根本改变它的制度本质,而是使它更完善更成熟。社会主义制度代表绝大多数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它所蕴含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是任何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所无法比拟的。两个马克思神话的出现是一石二鸟:既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现实又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企图用青年马克思、真正的马克思,或者说人道主义的马克思来融解和钝化马克思主义,并丑化和诋毁社会主义制度。

以《手稿》为据创造两个马克思,在理论上是说不通的。《手稿》写于1844年,它具有马克思主义形成时期的特点。《手稿》处在马克思思想发展的交叉点上:它既是从《莱茵报》时期开始的两个转变的基本完成,又是马克思进一步创立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在内的科学体系的开端。比起《莱茵报》、《德法年鉴》上的文章,它向前推进了一步,它以经济学为中介,开始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实证的、经验的分析,并进一步推进了某些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可是比起《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以及其后的著作来又不完全成熟。在《手稿》中主题与论证、哲学论证和经济学论证还未形成有机统一整体。所谓人道主义的马克思,是片面地夸大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残余而制造的虚假形象。

两个马克思是神话,多元马克思更是谎言。应该把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同我们认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区分开来。在当代,有着各种旗号的马克思主义,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解释五花八门、名目繁多。但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并不取决于人们的解释,而是取决于它自身固有的内容。科尔施在1950年写的《关于今天马克思主义的十个论点》中说:“要把马克思主义学说作为一个整体重新建立起来并且恢复它原来作为工人阶级社会革命理论的作用的一切企图,今天已证明是反动的乌托邦。” 这种说法,完全否定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存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相比之下,海尔布隆纳的看法要正确些。他承认存在着各种旗号的马克思主义,它们对马克思主义作出了互相抵触的种种解释。有的把马克思的著作原封不动地加以捍卫,有的要把马克思的著作几乎全部加以改变;有的认为资本主义的情况基本上如马克思所云,有的认为《资本论》已过时;有的想突破禁区,涉足宗教和精神分析领域,有的认为这些只不过是资产阶级的邪门歪道;有的骄傲地自诩为正统派,另外则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已蜕化为意识形态。确实是歧见杂陈,众说纷纭。但是海尔布隆纳并没有因此否认存在一种客观的、本来意义的马克思主义,或者说是真正的马克思的马克思主义。他说:“我确信马克思主义思想,或者说得更精确些,马克思的著述所激发的思想(我们合称之为‘马克思主义’),是有一个可以得到公认的共同点的。” 海尔布隆纳把这些共同点归结为四点:对待认识本身的辩证态度,唯物史观,依据马克思的社会分析而得出的关于资本主义的总的看法,对社会主义的信奉。这些标准本身是可以争辩的,但海尔布隆纳强调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应该有一个共同标准的看法是正确的。

究竟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还是列宁说的对:“ 马克思主义 是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这个定义内涵非常深刻。它强调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当然也包括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尽管人们可以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各种解释,可以把自己的理论、看法、理解附会在马克思身上,但并不因此就能够制造出各种马克思。马克思只有一个,这就是作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马克思,离开了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是虚构的马克思;离开了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的马克思主义,是打引号的马克思主义。列宁的定义还强调马克思主义不是马克思的全部言论和著作的总和,而是他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马克思主义表现在他的著作之中,但任何一本著作都不能等同于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贯穿马克思和恩格斯全部著作中的根本观点和学说。特别重要的是,列宁还强调马克思主义是体系。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中,它的世界观、方法论原则同它的基本经济理论之间以及它们同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条件和目的的全部结论之间,在理论上和逻辑上是严密的、完整的、一贯的。它们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构成统一的完整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从历史角度说,把马克思从其发展的某一阶段孤立出来;从逻辑角度说,把马克思主义某一学说甚至某一句话同整体割裂开来,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曲解。所谓两个马克思、多元马克思是哈哈镜中的马克思,是真正马克思主义的讽刺画。 k1JWCxOnnFYWIkA/ErGwLqA8GrJkEDBgO6/6QR8dOg/T9ToJu4q8hSzLFAAsnsD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