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改革始于乡村,1978年底安徽省小岗村农民私下将集体土地分到各家各户,实行了“大包干”,并取得了立竿见影的高效率,使一个“三靠村”从此摆脱了饥饿的困扰,自己解决了温饱问题。小岗村农民按红手印的改革举动得到从县政府到省政府的默许,并最终得到中央的认可和赞赏。从此,农村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改革逐步在全国推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带动和加速了乡村社会的转型。所谓转型,是指乡村社会由一种结构模式向新的结构模式过渡和转变的过程。社会转型是社会变迁的一种表现方式,从转型的角度能够看到社会结构及其模式发生了哪些变化。
到目前为止,农村改革已经有30年的历史了。经历了30年的改革和社会转型,中国乡村社会的发展在结构模式上达到怎样的形态,具有哪些特征呢?近年来备受各界关注的“三农”问题与结构转型之间有没有联系呢?中国乡村社会发展究竟何去何从、选择何种路径呢?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去深入探究乡村社会结构的现状、趋势以及深层结构问题。因为,只有通过对结构的考察,才能理解和把握乡村社会的发展规律。
本章主要通过对安徽省东部一个自然村落——T村(学术化名)的经验考察,探讨当前中国乡土社会的结构性变迁及其特征和影响,分析结构转型中的乡村社会双二元化特征,以及双二元转型是如何导致农民的不确定性的产生,理解和认识双二元化及不确定性为何成为一只“看不见的手”,操纵和制约着乡土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