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本书的基本性格和结构安排

一、基本性格

本书的选题定位是“人口转变的中国道路”,那么关键词就是“人口转变”、“中国”和“道路”。在这三个关键词中,“人口转变”是理论基础,“中国”是研究范围,“道路”是研究内容。

“人口转变”这个概念在人口研究中被广泛使用,经典的人口转变理论常被用以描述18世纪后期以来一些欧洲国家因为社会经济、技术和文化的变化而出现生育率和死亡率的下降过程。在本书第二章对人口转变理论的介绍中有专门针对人口转变概念和理论的内容,在此不再赘述。从空间的界定来看,本书的主要研究范围是中国大陆地区,并不包括港澳台地区。由于历史原因,港澳台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进程和各项政策与大陆地区都有显著的差异,所以这些地区的人口转变情况不是本书的研究主体。当然出于比较的需要,本书也会对港澳台地区、欧美发达国家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转变情况进行分析。从时间的界定来看,本书的研究范围是1949年至今。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社会、经济、政治等各领域都以此为转折点,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人口领域亦是如此。本书认为中国人口转变的起点也是1949年(第四章中有专门论述,故在此也不再赘述),所以本书主要研究1949年以来中国人口转变的情况。同样,虽然不属于本书的主要研究范围,但是在进行对比时,对1949年以前中国人口的发展情况也会简要涉及。“道路”原指两地之间的通道,在本书中采用其引申义,指事物发生或完成的方法。含义的抽象性决定了“道路”此概念在本书运用中所具有的概括性,它是一个综合了历史进程、基本经验和发展规律等内容的系统性概念。综合上述三个关键词的内容,本书所研究的人口转变中国道路是指从建国以来至今中国如何实现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转变的整体性过程,包括了发展历程、基本经验和发展规律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在中国人口转变道路的研究中,对其发展过程的研究是一切结论和判断的形成基础与出发点,本书中这部分内容将按时间的脉络展开。但是,研究历史进程的最终目的是从实践角度总结基本经验和从理论高度概括发展规律,所以本书整体上将按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展开。

本书的一个重要性格就是它既不是中国人口的计划生育史,也不是人口转变理论的教科书。本书将以中国人口转变道路的探索过程为视角,兼顾人口转变理论现代化和本土化过程中的实践经验总结与规律理论创新这两方面的内容,以期形成自己的一种风格。本书的总体写作风格是夹叙夹议、论从史出、以史带论、史论结合。将对历史的叙述和梳理作为形成判断与理论的基础和铺垫,从具体到抽象,在展示历史事实的实际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观点。但也不是如同撰写编年史那样去一五一十地还原历史,而是紧密围绕论点有态度、有目的地整理、挑选和展现历史资料,并在叙述的基础上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做出有深度、有新意的议论,追求理论的创新。

二、主要内容

本书的主要研究目的是通过对中国人口转变过程的整理、组织和分析,对中国人口转变道路的主要内容、探索过程、基本经验和发展规律进行概括与总结,探索中国人口转变的特殊模式和特殊规律,创建中国化的人口转变理论。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通过对已有的人口转变理论研究的评述和国外部分国家的人口转变实践的研究,区分已有人口转变理论一般性和特殊性以及各国人口转变过程所表现出的一般性规律和特殊性规律。

第二,对中国人口转变道路探索过程进行整理、组织和分析,系统地、深入地研究中国人口转变的阶段划分、影响因素、特点和结果,探索新规律。不仅考虑人口变量本身的变动特点,而且将其与社会经济、制度、文化等因素的发展特点相结合,进行中国人口转变道路的阶段划分。对影响人口转变的各因素进行整合,从现代化和本土化两个维度来考察,着重考虑各力量的相互关系、作用范围和作用机制。不仅研究中国人口转变所表现出的现象的特殊性,而且要着重研究导致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的特殊性。对人口转变结果的研究,不再局限于“老龄化”、“人口红利”等“舶来理论”,还充分挖掘中国独特的出生性别比长期偏高现象,从人口转变规律的角度去研究人口转变与其的关系问题。

第三,在对探索过程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提炼和归纳中国人口转变的基本经验与演变规律。对基本模式经验总结的研究,要细化和深入原来研究中标签化的“干预型”或“计划生育政策”研究结论,重点研究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出于什么原因、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人口调控和如何实施这些方法,干预效果如何,怎样进行调整等一系列内容,这是一整套经验的系统总结。对演变规律的研究,结合对已有文献的述评和国外人口转变实践,对中国人口转变过程中的一般性和特殊性进行区分,深入开发挖掘中国特有的人口转变现象,在人口转变理论一般规律的指导下寻找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归纳形成体现中国特点的人口转变新规律,构建中国化的人口转变理论体系。

第四,从发展整个人口转变理论的角度去认识中国人口转变过程中得出的基本经验和演变规律。基本经验是对中国人口转变模式的总结,演变规律是对中国人口转变理论的总结,两者是实践和理论方面的创新产物,是人口转变理论在当代中国新的表现形式。所以本书要在此基础上对人口转变理论做出进一步的补充和发展。

三、结构安排

本书主要目的是对中国人口转变道路的主要内容、探索过程、基本经验和发展规律进行概括与总结,探索中国人口转变的特殊模式和特殊规律,创建中国化的人口转变理论。以这项研究目的为基本依据,本书拟定了具体的研究思路,全书的研究框架见图1—1。

本书一共分为七章,按照逻辑顺序可以归纳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本书的第一章。这一部分是本书的绪论,主要介绍选题的背景和意义,以及对本书的基本性格和结构安排进行提纲挈领的概括。

第二部分为本书的第二章和第三章。这一部分为本书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的准备。首先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评价,从人口转变理论研究和中国人口转变研究这两个方面展开。通过文献综述,熟悉本选题的理论背景和发展脉络,了解到目前为止关于中国人口转变的研究都研究了什么内容,采取了什么样的方法,得出了什么结论,还存在什么问题。然后,回顾了世界范围内的人口转变过程,一方面总结了世界人口转变发展实践中的经验和规律,另一方面为主体部分研究中国人口转变道路提供了比较对象。

图1-1 本书的基本结构

第三部分为本书的第四章至第六章,这是本书的主体部分。第四章至第六章按时间顺序介绍了中国人口转变历史进程的三个阶段。这一部分并不是单纯的书写历史,而是夹叙夹议、论从史出、以史带论、史论结合,始终围绕中国人口转变的独特实践和理论规律来分析历史。从对历史的分析中得出初步观点,再根据这些观点重新选择、组织和整合资料,进一步检验观点。

第四部分为本书的第七章,这是本书的灵魂、总结和延伸。在第三部分大量论述和分析的基础上,这一部分进行提炼和升华。通过对中国人口转变基本历程的回顾,一方面从实践角度总结中国人口转变的模式,另一方面从理论角度提炼中国人口转变的规律。由于第三部分围绕基本观点进行了大量的论述,所以这部分模式和规律的得出应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本章不仅对人口转变的中国道路进行总结,而且也从世界人口转变理论发展的视角重新认识了中国的人口转变道路,对其普适性和价值进行了分析。

本书也可以分为四个研究层次,而且这四层存在着内容和逻辑上的双重顺序,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是一套完整的研究体系。着手点是研究影响中国人口转变的各种力量,这些力量互相作用形成了中国人口转变的过程和中国人口转变道路的探索过程,在对探索过程的研究和分析中得出中国人口转变道路的基本经验和演变规律,这些过程、经验和规律构成了中国人口转变道路的主要内容,是对世界人口转变理论的补充和发展。从内容上看,本研究遵循从微观到宏观的顺序,从作用力量到探索过程,到整体道路,再到世界人口转变理论,研究的视角越来越宏观;从逻辑上看,本研究遵循从具体到抽象的顺序,将最为具体的影响因素抽象为探索的过程,再进一步抽象为中国人口转变道路的经验和理论总结,最后把中国的人口转变道路抽象为对人口转变理论的补充和发展。

全书的主体部分是对中国人口转变道路的探索过程的研究。这一部分包括了本书的第四、五、六章。在此之前,第二、三章为这一部分研究的展开做好了铺垫。第二章进行了理论的梳理和评述,提供本研究的理论背景和研究方向,并回顾了目前关于中国人口转变的研究都研究了什么内容,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得出了什么结论,还存在什么问题。第三章则以时期的演变和世界人口转变中心的转换为线索,从传统的发达国家到新兴的发达国家(地区),再到广大发展中国家,勾勒出一幅世界人口转变演进过程的动态全景图。这章的写作目的一方面是为中国人口转变道路提供比较对象,另一方面也是通过对世界人口转变过程的梳理和分析来探索世界各国人口转变过程中所体现出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第四章至第六章是按时间顺序展开的,分三章介绍了中国人口转变历史进程的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的划分依据不再局限于生育率和死亡率的变动特点,而是将人口变化发展置于社会经济制度整体变化的大背景下来进行划分。具体来看,第四章的时间跨度是从建国初期直到改革开放前,此时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处于恢复、探索的历史阶段,我国在此过程中也对适合自身的人口转变道路进行了探索,并在历经多次失败和波折后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人口转变的中国道路初步形成。第五章涵盖了从改革开放时期到20世纪末的历史过程。这个时期,我国在进行大规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经济等方面都经历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与此相呼应的,人口转变的中国道路也面临着转折,实现现代化目标的急迫、经济体制的转变、改革开放取得初步成果和社会经济因素对人口发展的影响日益增长等一系列变化都要求中国的人口转变道路做出回应。最终,中国的人口转变道路经历了“两次调整”和“两次稳定”,在坚持既定方向的前提下,对具体目标、工作方法和手段进行了调整,人口转变道路也在此过程中得以逐步成熟。第六章的内容从21世纪初延续至今,随着中国的社会经济制度逐步稳定并走向成熟,此时中国人口转变过程已经基本完成,中国的人口转变道路向着更为稳健、更有预见性的方向发展。在对这三章具体内容进行研究时,紧紧围绕“现代化”和“本土化”这两条发展脉络,着重分析社会经济、制度、文化等多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替代作用,以及这些力量作用的结果和影响。

如果说第四章至第六章是本书的血肉之躯,那么第七章则是本书的灵魂部分,它在主体部分大量叙述和议论的基础上,对人口转变的中国道路进行总结和提升。阐明人口转变的中国道路的主要内容,从发展脉络和线索方面对中国人口转变道路的基本过程进行总结,从实践经验角度对中国人口转变道路的基本模式进行总结,从理论创新方面对中国人口转变道路的演变规律进行总结。可以说,第二、三章的理论和实践准备以及第四、五、六章大量史论结合的呈现都是紧紧围绕这一章的结论而展开,也正是由于前文的充分论述和证明,这章的所有结论都是理由充分、逻辑清晰的。这一章也是全书的总结和延伸,是对本书内容的再次升华。这章对中国的人口转变道路进行了浓缩,在世界人口转变理论发展的背景下重新认识中国的人口转变道路,将其视为人口转变理论在当代中国的一种具体表现,以此来丰富和补充人口转变理论。并且在此基础上讨论中国人口转变道路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借鉴作用,即分析了它的普适性价值。 QI9chKCjc1VWCsmnN0oNPQVaGg4okooDfPhCVbWkBRu6/C1Wmva9dkJFuozvy8V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