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1.2.1 研究思路

动态能力理论是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在复杂多变环境背景下形成的新的理论分支,相对于传统企业战略管理理论而言,动态能力理论具有众多贡献和创新之处:通过将战略分析单元深入到企业内部流程与惯例分析层面,可对企业竞争优势的构建和获取形成深入、清晰和明确的理论与实践指导;通过动态分析范式,可阐释企业如何获取可带来竞争优势的独特的异质性资源与能力,尤其是动态环境下的创新性租金获取机制。由于强调能力的动态持续创新是创造经济租金的主要机制,战略管理者应聚焦于流程、惯例、组织等结构性因素,通过动态能力机制以获得创新性的熊彼特租金(Schumpeter rents)。

随着动态能力理论研究的深入,动态能力理论的应用和操作性问题成为其进一步研究的重点。Teece [3] 认为,对组织动态能力来源和基础的研究应该从以往传统宏观的战略管理领域向更加微观的领域迁移,并承认作为一般性分析工具与框架动态能力理论在具体性方面仍有欠缺。本研究认为动态能力理论的操作性应用受到限制,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原因:①动态能力理论对于处在快速变化环境中的企业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但该理论毕竟仍处于初创阶段,动态能力概念的多义性和术语的双重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应用。②动态能力要素构成的研究着眼于涵盖一般行业的共同特征,对具体动态能力形式与类型的研究不足,难以进行实证检验和操作。③关于动态能力的测量及其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的研究未形成统一的结论。有研究者甚至认为动态能力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是以往研究成果的同义语 [4] 。因此,如何在现有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对动态能力进行量化,使相关的概念和机制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并最终对理论假设进行检验,是当前动态能力研究的一项主要工作。

出版企业动态能力的研究应定位于企业层面,在从理论上厘清动态能力定义和内涵的基础上,聚焦在以媒介融合环境为焦点的特定领域,并使得抽象的动态能力具备观察的体系和结构,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指导企业实践。因此,本研究将出版企业动态能力的构建和培育放在一个涵盖前置因素和结果变量的整体框架中加以分析讨论。

1.2.2 研究框架

环境是企业战略管理研究的起点,媒介融合下出版传播环境具有怎样的特征是本书研究的第一个问题。作为生产和传播人类精神产品的企业,出版企业具有兼具经济目的和社会责任的独特属性,这种双元性决定出版企业的运行及其发展成长具有不同于其他制造企业的异质特征。出版企业的外部性决定了其与环境的强关联性。媒介融合给出版企业内外部环境带来巨大的变革,传统出版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以对环境变革的适应性为前提。因此,对于出版竞争环境特征的研究应作为出版企业战略管理的起点,研究的首要问题是在分析媒介融合特征和演进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对出版竞争环境构成的界定,逐层解析并建构出版竞争环境的动态特征模型。

出版企业要适应出版竞争环境的动态变化,在维系在位企业地位的基础上以期获得未来的发展,动态能力的构建和培育可作为有效的工具。因此,构建出版企业的动态能力概念模型是本书研究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动态能力概念抽象化和内涵的模糊不清,使得聚焦于企业能力和资源的更新或聚焦于企业惯例的研究都很难清晰一致地解决动态能力概念界定和构成维度划分的问题。因此,为了推动动态能力理论研究的深入开展,并增强相关实证研究的理论贡献,有必要引入全新的构念或重新界定已有的构念。本研究从动态能力的可操作性以及对企业绩效的综合提升作用出发,在分析动态能力同质性和异质性的基础上构建了出版企业动态能力的概念模型。模型采用二元维度构成法,从知识纬度解析企业动态能力的核心要素,体现企业动态能力的同质特征;从惯例纬度解析出版企业动态能力的异质性流程,为出版企业动态能力的实践应用奠定基础。

本书研究要解决的第三个问题是出版竞争环境对于出版企业动态能力和出版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作用。环境对于企业动态能力的作用存在调节作用和驱动效应两种观点:调节观认为外部环境是独立于企业而存在的,因此企业动态能力是企业自身的行为,而不是与环境的互动结果;驱动观认为企业的经济行为内嵌于环境系统与企业及各要素间相互作用的复杂的网络系统之中,应外部环境变化的程度、时间、复杂性、紊乱性而发展变化,企业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不是作用与反作用,而是互相联系和协同演化。因此,环境动态性是企业动态能力构建的前置因素。本研究认为出版竞争活动与其环境之间存在共轭性,因此出版竞争环境的动态性对于出版企业动态能力具有驱动作用,对此提出了理论假设并进行检验。

本书研究要解决的第四个问题是验证出版企业动态能力的构建是否对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具有实际意义。关于动态能力和企业绩效间的关系,研究界持相左的观点,各自观点都有基于不同领域的实证数据支持。其原因在于动态能力的多维性和多层次性,基于不同层面和构面的动态能力对企业绩效产生的影响不同。要解决动态能力的应用问题,必须从企业整体绩效提升的角度构建出版企业动态能力模型,实现出版战略对环境的适应性、出版商业模式对出版战略变革的适应性,以及出版业务流程对商业模式变革的适应性。这一理论假设需要通过实证的检验。

本书研究要解决的第五个问题是媒介融合下如何对出版企业动态能力进行培育和提升。动态能力的难以测度是造成其难以操作的主要原因,要实现企业动态能力理论在出版业的应用,必须解决出版企业动态能力的测度问题。通过对影响出版企业动态能力的前置因素,以及动态能力的作用路径的研究可以得出出版企业动态能力培育和提升的路径。

全书的研究框架如图1—1所示。

图1—1 本书研究框架 WUihPalWqGzD68Xk43wTGEkoNJO2AG2mqJZ2itT+nL7d9sPZHCTmM/e8Z8SQx1f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