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从历史发展的战略角度思考中国的核心价值观

在当代中国,我们面临诸多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为什么在我们经济发展迅速、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的情况下,我们的话语权和软实力却没有得到同样的提升。我们总是在西方人主导的价值标准下为自己的行为辩护,很少掌握话题的主导权和话语标准的设置权。

中国的崛起不应该仅仅是经济的发展,而且应该是社会制度和社会文明的崛起,这包括中国文化特别是价值观的崛起。价值观的竞争与较量是一个世界历史现象,中国和平发展的进程应该是一个中国价值观得到弘扬和升华的进程。如果说问题是时代的呼声,那么价值观就是对这种呼声的方向性定位。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表述有许多亮点,非常重要。其主题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主要有四层意思:第一,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第二,强调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第三,明确了一系列我们倡导的价值观,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第四,明确了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价值取向的引领作用才能真正实现。

党的十八大报告倡导的价值观是基于社会的最大公约数,而且提出来的时候也是分了层次的。这显然是考虑了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的各个不同视角,广泛吸收关于核心价值观研究的不同意见,最大可能地包容关于核心价值观表述的不同观点。譬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一直被当作我们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目标,即建设一个人民富裕、国家强大、政治民主、社会文明、生活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显然是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价值追求,即建设一个基于法治的人人平等地享有自由权利的公平正义的社会;“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则属于公民道德或人民生活价值观。如果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精髓,那么,前两个层次的价值观或价值理念更能够体现社会主义国家和社会制度的价值取向,而作为道德和生活价值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则属于调节人民社会交往关系的规范,它们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构成部分,或者说是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道德价值规范的体现。这些价值观的不同功能和它们之间的关系仍然需要在今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和凝练过程中历史和理论地加以澄清。

报告强调“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含义既是通过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民群众的价值认同,也是深入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内涵、时代内涵和民族内涵,还可以理解为需要进一步凝练和提出更加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本质的简洁明快的核心价值观表述。

历史地看,欧美各国没有任何文件明确规定某些价值观是其所谓核心价值观,但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文献阐述的某些价值观在历史中砥砺磋磨,被人们精练重复,就成为西方人挂在嘴边的“核心价值观”。譬如,美国的《独立宣言》中提到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让与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等命题,逐渐被后人凝练为所谓“民主、自由、人权”的核心价值观。在这些价值提出时,不仅没有明确规定这些就是核心价值观,而且当时的美国民主仍然是很初步的、很片面的,美国最初的政治与其说是民主的,不如说是寡头的。当时美国还有奴隶制,不仅黑人、妇女没有政治权利,而且穷人也没有行使自由权利的物质能力。同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是在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展开的,即使近些年来已经得到发展,但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仍然是长期的国情。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理想引导性规范,而不只是对当下社会现状的价值描述。

有人认为,三个倡导12个价值24个字,仍然不容易铭记,不符合语言经济原则,不能简洁且明确地表达中国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取向或方向感。的确,在抓住本质的前提条件下,语言越简洁就越有力量。但是,既然三个倡导分了三个层次,我们就可以在不同的情况和场合集中讲不同的价值观。譬如,我们在国内凝聚共识的情况下多讲第一个倡导的内容,在社会关系方面我们多讲第二个倡导的内容,而在进行道德养成和个人修养方面的活动中多讲第三个倡导。我们不必不分场合,每次都把所有的价值观统统讲一遍,而应根据具体的情景和需要讲相关的价值观。我们可以坚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过程中,我们一定会逐渐提炼出简洁明快、脍炙人口且旗帜鲜明的表述社会主义价值立场的核心价值观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该是与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根本性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集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定、要求和目标取向。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让当代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用短短几十年时间把中国这个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转变成为一个经济大国,大大改变了世界格局。这就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因而也应该引领人类社会及其文化的发展进程的价值观。

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

——习近平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我们在东欧剧变之后,往往只谈“民族特色”,而不提我们事业所基于的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和世界意义了。与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相比,我们的文化发展特别是我们的文化影响力还不够。究其原因,首先是因为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仍然没有找到在世界范围内可理解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话语表达体系。我们习惯于把核心价值体系置于纯粹的政治话语或表达形态上,而缺乏将其转变为具有普遍规范力量的社会理想理念层面的话语。我们总是停留在说“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上,但对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追求缺少明晰的表达;我们不断重复“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个表达,但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价值取向本身的说明却并不清晰。我们必须明白,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之所以选择马克思主义,不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这个名称,而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符合中国人民翻身得解放的要求的价值追求和价值取向。中国人民之所以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就在于它是中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公平正义社会制度、建设人民安居乐业的和谐社会的思想武器。中国人民之所以走社会主义道路,也不是仅仅因为社会主义这个名称,而是因为社会主义具有建立没有剥削和压迫、人人平等,每个人都能够得到全面发展的和谐社会的价值理想。社会主义之所以是比资本主义更先进的意识形态,就在于它探索寻找实现建立人民当家作主、公平正义、人人和谐发展的社会制度的现实途径。要想掌握文化和价值观的话语权,就要凝练出有明晰指向且引导人类历史发展方向的价值理念来,有了这样的先进价值理念,才能引领文化发展的方向。

在当代社会,有许多这样那样的价值观,但并不是所有的价值观都是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应该是一个社会本质的和战略性的价值观。核心价值观必须是代表历史前进方向和具有世界意义的理念,由于它是先进的,才可以吸引全人类的认同和向往。放之四海而普遍有效的绝对普世的价值观是不存在的,价值观都是历史性的概念。我们必须坚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世界意义,这不是说有所谓“普世价值”,而是说有些价值观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符合世界历史发展方向,对全人类的历史发展有历史性的参照意义。在这个意义上,越是代表历史发展方向的价值观,越是具有普遍意义和世界意义。我们也不宜过分强调我们价值理念的特殊性和民族性,因为这样会降低我们价值理念的普遍意义,唯有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理念才具有世界意义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实际上,民族的可以成为世界的,相对的包含着绝对的,特殊的蕴涵着普遍的,真正代表历史阶段的才具有世界历史意义。任何价值理念的出现可能都是历史的、特殊的,但如果某种价值理念代表了历史进步的趋势,与历史发展的方向相一致,那么这种价值理念就可能成为具有共同性或普遍世界意义的价值理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在短短几十年时间内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建设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一进程本身就具有世界历史意义,因而其价值理念也就有了普遍的世界意义。中国的发展道路,对世界各国肯定有参考价值影响。只有具备了普遍的世界意义,才能占领道德制高点,成为具有引领和感召功能的软实力。

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

——习近平同志在第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价值观的培育必须伴随文化的发展进程不断丰富其内涵和澄清其取向。就其本质而言,文化不应该是名词,而是动词;文化不是僵死的完成品,而是永恒的创造过程。形态僵硬且固化了的文化形式往往就失去了活力,从生活中的文化变成某种仅仅在博物馆里陈列的东西。文化是活生生的创造活动和创造过程本身。作为文化精髓的价值观是文化发展的内在力量或精神驱动力,因而价值观不仅是随着文化的变迁而变迁的,它本身也是文化变迁的关键要素。中国共产党之所以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目的就在于构建一种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衔接、与世界优秀文化良性互动且代表人类文明前进方向的当代中国文化,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这种文化的灵魂和精髓。胡锦涛同志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特别需要自由、平等、民主的价值观,激发人们的文化创造力和想象力;也需要法治与和谐的价值观,这样才能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 Sln5oEWxlmmtoPlMKbWjGzrS6G8ft/hypn8qA+W6OCZloguJI0A9xYLJ7N2jdbh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