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 贝丘时代

遍布琉球群岛的珊瑚礁,给群岛上的人们提供了丰富的贝类资源。无论是作为食物,还是生活用具、装饰用品,人们都大量使用各种贝类,也孕育了古代琉球群岛上的“贝文化”。

“贝丘时代”(也称贝冢时代)是琉球群岛历史上的一个特殊的时期。贝丘时代以公元前3世纪为界,分为贝丘时代前期和贝丘时代后期。而琉球群岛,特别是冲绳群岛的贝丘时代后期却一直持续到11世纪前后,也就是相当于中国的宋代和日本的平安时代。冲绳群岛上发现的贝丘时代的遗迹已有6千多个。通过分析发现,贝丘时代的早期人们生活在海岸的沙丘低洼处,前期一般在海拔80米以下的琉球石灰岩丘的崖下,中期在高台地,后期又下降到海岸沙丘地带的有泉水的附近。但是不管怎样,这些遗迹都临近被珊瑚礁环绕的内海,这反映出当时的人们过着捕捞鱼、贝类的生活。虽然在贝丘时代中期的遗迹中发现了一定程度的伴随有农田种植的复合型生活形态,但是直到贝丘时代后期依然尚未发现水稻耕种的农业生活的印记。

其中,最为古老的,被认为是7千年前遗留下来的。如1919年发掘的狄堂贝冢,位于现今冲绳本岛中部;1920年发掘的伊波贝冢,位于冲绳本岛的石川市。这两处贝丘出土的遗物中,有海水、淡水及陆地产的贝壳、鱼骨、兽骨,以及作为饰品的贝制品。

1958年发掘的大山贝冢,位于现今冲绳本岛的宜野湾市。该贝丘由四层组成,从中出土的口缘部位带有横捺刻纹的陶器,被认为是琉球贝丘时代的前期中后阶段的标准样式。1967至1969年,在位于冲绳本岛国头郡的宇座滨A处遗址的发掘中,还发现了古代琉球人的原始住居,为石块结构。从中出土的陶器,为尖底或瓮形。此外,还有定角片刃石斧、磨石及石制器皿。从遗址的年代来看,相当于中国战国时期或日本绳纹文化末期的遗物。其中,以口缘部位肥厚的壶型陶器为代表的所谓宇座滨式陶器,与奄美大岛宇宿贝冢出土的上层式陶器相比,在形状与花纹上类似。1954至1973年,在现今冲绳本岛的国头郡恩纳村,又先后发掘了编号为第一至第三号贝冢的仲泊遗址。从出土的陶器来看,有可能是琉球贝丘时代后期至城池时代使用之物。

现今冲绳本岛以外的群岛上,也先后发现过贝丘遗址。如久米岛的太原贝冢,它是沙丘上形成的前期贝丘。这种情况与冲绳本岛在石灰岩下形成的贝丘有所不同。再如伊江岛具志原发掘的后期贝丘中,出土的遗物包括瓮型、壶型等样式的陶器。再如,八重山群岛石垣市出土的川平I号贝冢内,则出土了外耳陶器、青磁器片和所谓的“南蛮陶器”。据称,其中的外耳陶器,是八重山陶器文化的代表,很可能是波照间下田贝冢出土的外耳陶器的原始形状。

上述考古发掘成果说明,距今7千年左右,古代琉球群岛上的人类,已经进入捕捞时代。虽然贝丘时代出现了某种程度上的原始耕种,但可以肯定,农耕没有成为当时的琉球群岛的人们的主要生产生活形态。其原因目前还有待研究。众所周知,水稻种植需要大量的水和人力,同时容易受制于自然环境,也需要常年进行田间管理。而岛上近在身边的海水中就有丰富的海产品足以养活当时的人口,而费时费力还要依赖自然条件的农耕也许在当时并非必要。 a3Eq/dxIIMc3fGJxOfuWVyjCW6UG2C/84XZ7sMhZDxV9bONnmTP2nnLd9HcRRxx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