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月之
近代上海是高度涉外城市,既涉及外国人、外国事、外国器物,还有海量外语文献。
近代上海在大部分时间里,实际上由三个城市组合而成,即公共租界、法租界与华界。公共租界、法租界机关工作用语分别是英文与法文,华界设在租界里的司法机构会审公廨办案亦兼用英文、法文,两租界与华界正式往来文书亦多用外文。
近代上海居住过数量可观的外国人,最多时达十五万人,其国籍最多的时候有五十八个,包括英、美、法、德、日、俄、印度等。1910年以前,一直是英国人最多,其次是美、法、德、日、葡萄牙,1915年以后日本人最多。上海先后设立过三十多个外国领事馆或总领事馆,英国、美国、法国、德国、俄罗斯、奥地利、西班牙、荷兰、丹麦、瑞典、挪威、意大利、比利时、日本、葡萄牙、巴西等。他们在上海的活动,也产生了大量与上海有关的外语文献。
近代上海外国人出版了数量可观的与上海有关的外文报纸杂志与书籍,其中《字林西报》历时一个世纪,法文、日文、俄文报刊也比较丰富,有专门出版西文书籍的别发洋行,出版过许多与上海有关的书籍。这些报刊书籍中有丰富的上海史资料。
近代上海是外国资本、社会组织、文化机构集聚地,到上海访问、旅游的外国人特别多。除了罗素、萧伯纳、泰戈尔等名人外,其他外国人来的也很多,留下了很多关于上海的观感、游记。
那么多外国人、外国机构,作为近代上海历史的亲历、亲见、亲闻者,有的人甚至是上海重大事件、工程的决策者、设计者、建造者,是上海一部分社会的管理者,留下了大量极有价值的关于上海历史的资料,这些资料,对于复原、再现、了解上海历史,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这些资料类型,既有档案(包括机关档案与私人档案)、专题报告(包括领事报告、传教士报告、海关报告)、统计簿册,也有著作、游记、书信、旅游指南;既有文字资料,也有图片资料、音响资料;既有已刊资料,也有未刊资料。
有关上海历史的外语文献,有一部分收藏在上海档案馆、图书馆,还有很多收藏在英国、法国、美国、日本等国的有关档案馆、图书馆。有些资料原先属于保密资料,现在已经解密,如美国国家档案馆军事部收藏的有关上海的情报资料,在20世纪80年代已经解密。美国人魏斐德教授已经把这些资料写进其专著《上海警察》中。日本外务省已经将其有关上海的资料公布在网站上供人查阅。
长期以来,这些资料已有一部分被整理、翻译、出版,如二十八册的《上海工部局董事会会议录》,《北华捷报》上关于太平天国、小刀会、辛亥革命、五卅运动的资料,一部分海关报告,有许多外文资料已经被研究者广泛使用,如《工部局年报》,但是,相当多的资料,由于乏人系统发掘、搜集、整理,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使用。
鉴此,本课题组于2011年以“外语文献中的上海(1843—1949)”为题,申请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获得批准(批准号为:11&ZD102)。这套丛书就是这一项目的中间成果。此外,该丛书还得到上海通志馆“市情方志理论研究”项目资助。
这套丛书主要是历史资料的翻译,语种涉及英、法、日、德、俄五大类,也有少量的是意大利文与韩文。课题组成员以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人员为主,还邀请了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复旦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图书馆、上海档案馆等单位的学者参加,也邀请了美国、英国、法国、日本、韩国的相关学者参加。
上海外语文献浩如烟海,翻译工作难度很大。课题组不揣浅陋地承接这一重大项目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上海史研究者提供方便,为全面、系统、深入地挖掘上海历史资料、复原上海历史、重构上海城市集体记忆尽一点绵薄之力。对于书中存在的挂漏讹谬之处,望方家不吝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