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组织渊源

追根溯源,中华农学会与早期留学生团体以及民初国内农学社团的渊源较深。20世纪初,留学青年对于域外现代学术的内容与建制,经历了一个由好奇到服膺,再到模仿和自创的历程。在观念上,他们希望“兴学术以光大事业”,通过“学战”以强国富民;在组织上,他们建立农学会,以联络感情,切磋学术。他们除进行知识学习、实验研究和田野实习外,还组织社团,开展学术研讨会。他们将此作为返国后“应行事”项的头等要事。

一 欧美农科留学生社团

欧美留学生观察到,其留学所在国大学均设有专门学会,集聚各科“翘然杰出者”探讨学术,而且会员入会要履行申请、演说等程序。1909年,穆藕初入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习农,翌年便受邀莅临该校农学会演说,深受鼓舞和启发。 欧美留学生创立的农学组织约有三类,一是校内农科留学生发起的农学会;二是综合学术研究社团附设之农学研究组织;三是留美学生会下设相关团体。

中美名校伊利诺伊大学农学尤为发达,历来为中国留学生所看重。 1910年年底,蒋守柏、张文廷等人发起农学会,每月聚会两次,探讨农学问题。欧华清为会长,穆藕初为中文书记,张文廷为英文书记,邹树文为会计。欧华清、邹树文等回国后,均入中华农学会。 翌年夏,穆藕初转至该校后入会。 关于此会发起缘由及经过,穆氏记述道:

去紫加角城百有六十英里,有益力诺大学者,中美著名大学之一也。教科严密而周详,仪器精良而完备。经费充足,岁有羡余。执事热心,职无旁贷。故其名誉之优隆,成绩之完美,虽东美最著名之大学相与并衡,亦未尝稍让者也。大学分科,各别为校,校各有特点,而以农科、机械科两分校为尤著,大学之成实基乎是。农科之卓有声誉者,曰土质学,曰畜牧学,盖主要之科目也。施教于是校者,理想与实验并重。卒业于是校者,学问与应用皆优。然则农科分校之有功于世亦大矣,益力诺大学之名亦盛矣。而丁未之前,我国人未闻大学之名,有志之士尝未得修业之地者,果何哉?盖由学界诸君未尽知农学之益,局步面墙,无以介绍于国人耳。自丁迄辛,我华之留学于是者,骤增数倍,今年且达四十八人,中有女生二人焉,自檀岛至。吾道不孤,有朋远来,洵至乐也。顾农学浩如烟海,教科奚止百数,尝谓侨美十年断难卒读。欲达融会贯通之境,必先集思广益之功。况乃祖国山河荒芜不治,愚氓遍野,游惰无方。以自古重农之国,而农业之窳腐也如此;以沃野千里之国,而农业之凋零也如此。即斯一端,已难与列强并驾,又奚言商战、工战也哉!同人等识惭子产,志切樊迟,爰于庚戌之季,由蒋君守柏,张君镜人等发起农学会于益力诺大学。月凡两聚,以促进行。教员或会员登坛演讲,必从实理。国人及他界问讯,答复尤不厌求详。前以资造就,后以分担负。国之热心君子,其亦不我遐弃欤!

表1-3 伊利诺伊大学中国学生农学会会员名录

1915年2月,此地中国留学生计有70余人,农学11人,商业9人,工程7人,化学、铁路工程、铁路管路各5人,矿学4人,电工科3人,机械、银行、法律、文学各2人,铁路转运、铁路簿计、卫生、工程、地质、医术、陶冶、植物、教育、算学、政治普通科学各1人。中国留学生会会长陈兰生,副会长孙恩麐,英文书记罗景崇,会计李思广,中文书记陆费执,孙恩麐、陆费执均习农科。他们除成立农学会外,还有商学会、文学会、国事研究会等,探讨学理及现实问题,“可谓极一时之盛”。 此外,他们还负责接待国内来访学人,如1916年4月19日开会欢迎金陵大学农林科科长裴义理(Joseph Bailie)前来参观。 从资料所见,此会是中国最早的农业专门学会之一,但其会员来源、会务及组织影响大都限于校内。

相比,康奈尔大学农科中国留学生发起的中国科学社影响最大。秉志、金邦正、过探先、邹秉文、钱天鹤等,皆为社内农科研究最早的发起人和主持者。1904年,秉志以举人身份入京师大学堂预科,1909年考取第一届庚款官费生,入康奈尔大学农科习生物学。他自述道:欧美强盛是由“教育与专门科学技术而来,于是遂专心学习科学。又因自然科学是格物致知,破除迷信,与我的性情极合,此学是强国富民的利器,好之尤甚”。严复译赫胥黎《天演论》( Evolution and Ethics )对其影响很大,“因夙日喜读进化论等著作,尤倾心于达尔文的学说,以其纯由自然界的观察实验(辩证唯物)入手,是最与思想解放有关。达氏学说在19世纪中期于各种学术的推进有大功,打破了西洋中古时代宗教的迷信,我深好之,乃专习生物学,尤集中于动物学”。 1913年,他入该校研究院从著名昆虫学家尼丹(J.G.Needham)习昆虫学,1918年以昆虫解剖论文获哲学博士,又入费城的韦斯特解剖学及生物学研究所(The Wister Institute of Anatomy and Biology,Philadelphia),做研究学侣,随神经学家杜纳森(H.H.Donaldson)从事脊椎动物神经学研究。20世纪以来,动物学由观察描述阶段进入到实验阶段,衍生出动物形态学、分类学、胚胎学、生理学、生态学、地理学、寄生虫学、无脊椎和脊椎学等分支学科。留学其间的秉志倾力于昆虫形态学和生态学,首在《科学》创刊号发表《生物学概论》,1915年又在该刊发表《疟蚊之研究》,还在加拿大《昆虫学与动物学》杂志发表《加拿大金杆草上虫瘿内的昆虫》,1917年在加拿大《昆虫学》杂志发表《一种摇蚊的观察》。

金邦正亦为首届庚款官费生,入康奈尔大学农科,主修森林学,1914年同黄伯芹(地学)、赵元任(物理)、胡明复(数学),成为美国Sigma Xi科学荣誉学会会员, 发表《森林三利说》等文。 同年,获林学硕士,回国出任安徽省立第一农业学校校长、安徽森林局局长。 素有“质美好学”之誉的过探先,1910年从南洋公学考取第二届庚款官费生,1911年先入威斯康星大学学农,后入康奈尔大学攻作物育种学,同时随作物育种学家贝莱(L.H.Bailey)到农业研究站、推广站实习研究,1914年初取得农学士后,与贝莱合作研究棉花育种,于是年年底破格获得农学硕士。 相继发表《中美棉业异同论》《棉种选择论》等文。 邹秉文于1910年就读于美国纽约柯克(Cook-Academy,Montour Falls,N.Y.)和威里斯顿中学(Williston Seminary,North Hompton Mass.),1912年补取清华留美官费生,入康奈尔大学农学院。受同在此习昆虫学的堂兄邹树文影响,由机械工程学院转至农科,1915年获农学士,入研究院攻读植物病理学,1916年回国。 期间,发表《科学与农业》等文。

以上诸人与胡适、任鸿隽、赵元任互引为同道,他们均感“科学为近世文化之特彩,西方富强之泉源”,中国应追随世界潮流,昌明科学,以建立自己的学术研究中心。1914年,任鸿隽、赵元任、周仁、胡明复、秉志、章元善、过探先、金邦正、杨铨等发起科学社(Science Society),发刊《科学》( Science )月报,以“提倡科学,鼓吹实业,审定名词,传播知识”为宗旨。 杨杏佛认为,此会初由过探先发起,他和胡明复对会务最为热心。 1915年10月,中国科学社及其董事会成立,任鸿隽任会长,赵元任任书记,秉志为会计,胡明复、周仁为成员;杨铨、黄伯芹、沈艾分任编辑部、营业部和推广部部长。 1916年,董事会阐明立社缘起:“吾侪负笈异域,将欲取彼有用之学术,救我垂绝之国命。舍图科学之发达,其道未由。顾欲科学之发达,不特赖个人之精研,亦有待于团体之扶翼。试览他国科学发达之历史,莫不以学社之组织为之经纬。盖为学如作工,结社如立肆。肆之不立,而欲工之成事,不可得也。同人窃不自量力,欲于宗邦科学前途有所贡献,是以有中国科学社之组织。”

1916年夏,科学社先后组织生物、农林、化学、电机、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矿冶、理算、普通等9股。翌年7月,又增医药、生计两股,化学分为化学和化学工业两股,总计12股,钱天鹤任农林股股长。 至1918年8月,农林股共有成员26人,国内16人,美国8人,调查书目388种。 1913年,钱天鹤从清华学校高等科以公费入康奈尔大学农学院,攻读植物育种,于同期加入并当选第二、四届董事,1916—1917年任《科学》月刊编辑员、驻美经理、农林股股长等。 期间,他在《科学》月刊发表《玉蜀黍浅谈》(1915年第1卷第9期)、《机器孵卵》(1916年第2卷第1期)、《中国固有之机器孵卵》(1916年第2卷第3期)等。

表1-4 1915—1919年科学社理(董)事会农科生任职情况

美国留学生认识到学会“关乎我国学术之进步,政俗之研究,最有益于国计民生”, 故而在东美、中美、西美各自立会。东美因其人数较多,力主建立总会。1911年,留美中国学生会(即总会)成立,分设东美、中美及西美三部,同隶总会,各行年会。此会旨在联络全美中国留学生,促进学术智识交流,研讨农业学术与农业问题为其会务之一。 他们普遍感到“学术之研究,智识之交换,非演说辩论,与夫专门学会不为功。演说辩论,关于普通之学术也;专门学会,关于专门之科学也”,因此,学术研讨与社会问题论辩成为学会活动主要方式。 中美学生会下设文理、农林与工程学会,“各科复设有科长,征集讨论,由专门者,以所学所得,互相交换质证,意至善也”。学生会按照科别组织专门学会,研讨学术,在年会时设立专门辩题,以演说、辩论等形式各施才智,评等颁奖。 1915年8月,西美学生会在加州大学学生青年会所举行第十四次年会,讨论教育、生计及农业问题。 约同时,东美学生会夏季年会讨论中国振兴实业之必要,用英文辩论“此次救国储金,当用于振兴实业,不应作练海陆军之用”。

邀请专门学者、社会名流演讲。1914年8月底,东美中国学生会开“十龄纪念夏会”,麻省农科大学校长白特斐(Betterfield)莅会演说:“农业为文明之根本,世界将来,必有患农不足之一日,提倡而改良之,今日不可缓之事也。又谓昔人心目中所谓学者,为古貌古衣,日夜拥书之士,今日则不然,学者不特能读书,必须深知而躬行之,然后不愧为士。” 同年,加州大学农学教授吉尔谟参加西美中国学生年会,详论中国农业现状及应行的改革。

欧洲中国留学生亦创立类似社团,旅法中国学群为其代表。与留日、留美生的心境异曲同工,留法学人自立组织意在建构中国现代学术过程中争得一席之地。中国学群农学研究会是留法一系农学社团的滥觞。1916年,已然加入中国科学社的留法学人罗世嶷、何鲁等人发起“中国学群”,分设理、工、农、医等9科,并设各科主撰,以与中国科学社比肩而立。8月20日,在法国里昂(Lyon)举行成立大会。首先由群长杨子嘉报告组织发起情形,次由群员演说:“科学为改良社会之良法,必有高尚之学问,而后有新法之发明,持此新法则人类生活得以日进于安乐。科学发达程级之深浅,实与人类幸福相倚。本群同志力求科学之发达,即为人类谋幸福。”关于学群章程,胡愕钧以为既以纯粹研究学术为宗旨,宜为“不立一尊”,取消群长一职。何鲁则持反对态度,谓群长一职“实司一切事务之不属诸有专责职员者”。罗世嶷颇为认同,“事权不可集于一人,必须归其可决之权于多数分子之代表”,故应取消群长,议事会设值期议事,由各议事轮次担任。众皆赞成,遂议决章程,选举职员。 职员如下:

书记:罗世嶷 经利彬

议事:杨子嘉 熊庆来 胡愕钧 宋梧 何鲁 段子爕

总阅:罗世嶷 何鲁

总撰:罗世嶷 何鲁

各科主撰:医学朱焕 农学罗世嶷 化学杨子嘉

物理何鲁(代) 地质经利彬

植物罗世嶷(代) 动物宋梧(代) 生理经利彬

数学何鲁

中国学群得以创立,首先与蔡元培、李石曾等国民党元老的援手密不可分。李石曾因留学法国蒙伯利埃农业学校而颇具农业情结,对留法后学也多有提携。罗世嶷、何鲁同是川籍学人,于1912年进入留法俭学会预备学校,与吴稚晖、李石曾、张继、张静江、汪精卫等人结缘。同年,二人赴法留学。留法期间,与李石曾、蔡元培的关系进一步密切。学会创立后,农科研究会在罗世嶷主持下,共同研究法国小麦品种,共得通行重要麦种60个,由彭济群带回北京万牲园农事试验场试种。 1917年,同人创办《农学杂志》,“志在明农”,委托蔡元培、汪精卫出面解决出版事宜。后经王宠惠协调,该杂志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其次,中国学群的创立亦是受中国科学社影响的结果。何鲁、罗世嶷是科学社成员,并有联络科学社,以谋互助合作之意,但其争胜之心表露无遗。蔡元培、李石曾、吴稚晖等人明确表示法国是“民气民智先进一国”,“欲造成新社会新国民”,留学法国最为适宜,力主以法为师。 留法学人对于法国学术文化的倾慕之情,内化为自我认同心理,希望学群能与科学社并驾齐驱,乃至后来居上。两会虽然在口头上表示彼此声援,相互合作,但各自仍暗存竞争之心,分歧在所难免。中国学群引起科学社与国内学界一定关注,但其后续进展似乎并未实现发起者的初衷,影响力难与科学社相提并论。 其农科会员除加入中华农学会外,另将农学研究会改组为新中国农学会。

二 丙辰学社与留日中华殖产协会

留日学生注意到:“欧美学者于凡百科学,莫不有社,比较观摩,挈其短而取其长,本学术无国界之旨,合世界之学者于一堂,而从事讨论焉。其取之也精,其用之也宏。日就月将,而学术之进程,乃欲绝景而驰。分科日趋于精详,讨论日趋于微渺。大则含乎元气,小则入乎无间。吾人日叹其学术发达之速,而不知其非一人一手足之业也。” 受日本学界学会盛行之风影响,其结社自觉性日渐提升。

1916年,留日农科生林骙、蒋继尹、杨景辉、高维巍、周建侯等人,联合东京帝国大学、早稻田大学、高等工业学校、高等师范学校的陈启修、王兆荣、傅式说、杨栋林、张育海等47人,共同发起丙辰学社。12月3日,于东京小石川原町设事务所开成立大会,通过社章,声明以“研究真理,昌明学艺,交换知识,促进文化”为宗旨。 该社团涵盖文、法、理、工、农诸学科,为跨校综合性学会。农科白鹏飞、顾复、张谦吉、孙宗浩等,于立社当年加入为正式会员,白鹏飞任执行部总务科分驻干事,林骙、蒋继尹任评议部评议员,林、蒋及高维巍任编辑科编辑员。 1917年4月,其机关刊物《学艺》在东京发刊,首期刊载3篇农学论文,分别是高维巍《连种病之研究》、周建侯《有机杂物肥料之化学研究》、林骙《森林与人生》。

丙辰学社为农科学人自立社团树立典范。清季以来,留日农科生各在留学学校组织联谊社团,为增进彼此联系,集合力量,组建统一的农科学术社团尤显必要。他们认为中国已处“经济亡国”边缘,急需以科学研究促进实业振兴。1917年1月21日午后1时,东京帝国大学农科同窗会、东京农业大学同窗会、东京兽医畜产学校同窗会、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博物农科全体、千叶高等园艺学校同窗会全体(东北帝国大学农科同窗会、鹿儿岛高等农林学校同窗会因路远未到)等,共60余人,在神田三崎町吉田屋举行殖产协会成立大会。首由临时主席张谦吉说明结社缘由,旋投票选举各部职员,继由会员自由演说,会后合影纪念。

根据《会章》规定,社团定名为“留日中华民国殖产协会”;以“研究殖产学术,力谋殖产发达,调查殖产状况,交换殖产智识”为宗旨;由中国留学日本研究农林、兽医、水产、蚕业、园艺者组织,会址暂设东京;研究范围为农业、林业、兽医、水产、蚕业、园艺。会员资格:凡具有农林、兽医、水产、蚕业、园艺学识经验或有志于殖产事业者,经本会会员2人介绍即可入会;凡捐助本会经费5元以上者为特别会员;凡捐助本会经费50元以上者或补助本会进行者,为名誉赞助会员。机关设置:(1)执行部,会长一人,总理本会一切事务;副会长一人,辅助会长襄理一切事务,会长如因故离职时,副会长代行其职权;会计一人,掌本会一切出入;文牍(书记)二人,掌本会一切通常文件。(2)评议部,评议会中一切“应兴应革事宜”,并负督促执行之责,设评议长1人,评议员5人。(3)调查部,调查殖产状况以谋殖产改良,设调查长1人,调查员5人,调查长由调查员推举。(4)编辑部,掌编辑会报事宜,设编辑长和副编辑长各1人,编辑员9人。所有职员任期1年,连举连任,编辑部职员以4个月为限,开例会选举,见表1-5。会期:例会,每年开3次,研究农林、兽医、水产、蚕业、园艺等学科;临时会,如有特别事项,经会员5人以上要求,由评议部议决,并得会长许可召集;研究会,每月一次,临时通知。

表1-5 中华民国殖产协会职员一览表

1917年,黄希周阐明立会旨趣,他说:

尝闻之,地广民聚,厥国富强。吾国领二万万方里之地,拥四万万优秀之民,信可谓地不改辟,民不改聚,宜其国富民强,冠绝全球,然事乃竟有不然者,抑又何耶?推原其故,实于国计民生问题之未尽善有以致之也。嗟我邦人,苟欲其国足与二十世纪之列强相颉颃而并驾者,则舍首得此项问题,悉心弹虑而研究之,其道无由。夫吾国者,世界之古农国也。缘是农术精华,早已倡明于往昔。上溯三代制度,下征汉唐治绩,罔不以农林兽医渔猎蚕桑为首务。国势雄伟,盖非偶然。洎乎晚近,民德浇漓,举国士夫,皆卑之曳裙而为利禄心所同化,舍本齐末,遂演成今日奄奄欲息之国势。彦士硕人,惄焉心忧。于戏世界交通,文明日进,立国斯世,苟非卓然有可以自立之道者,其究必归淘汰,决非若曩时黑暗之易于侥幸自存者也。故以商著者,商务之盛,人莫知其妙;以工著者,则工艺之精,人亦莫知其巧。我国自古既以农为本,则对于农事上之设施改良,又乌可以一日而缓耶。矧彼工商业之原料,而又基于农产物也哉。同人感时世之变迁,叹国本之衰替,乃有殖产协会之组织,使能群策群力,而达农林、兽医、渔猎、蚕桑达发之目的,以固国本而厚民生,则五族共和之帜,更何难扬威风于神州大陆也哉!

留日中华殖产协会前期主要活动:一是开学术讲演会,交换智识。2月18日午后1时,在神田东亚高等预备学校开研究会,50余人参与,讲题如次:朱羲农“吾辈之责任”;尉鸿谟“水产之于国家”;王承钧“兽医与国家”;饶发枝“森林与国家”等。二是欢送毕业生,欢迎新同学,接纳新会员。三是接待国内农林界赴日同人,如4月3日为梁希、夏树人等人开欢迎会。四是编辑会报,刊载会员研究,以供国人参考。会员自由选择研究科目,研究结果分期编入会报。《殖产协会报》于1917年发刊,分为论说、学术、译述调查、杂俎、会务等栏目。 其第1期目录如下:

第1期(1917年)

殖产协会报叙………………………………………朱羲农

发刊辞………………………………………………希 周

振兴殖产刍言………………………………………井炽秦

利用广土众民振兴森林策…………………………萧 诚

贵农主义……………………………………………赵 煊

提倡改良中国农业意见书…………………………周建侯

论中国急宜广设种畜育成所………………………张孔怀

对于政府派人至日本购买军马之感言……………王承钧

论山东牛输出之利害………………………………孙文卿

学术

林业经营……………………………………………饶发枝

茶业改良之研究……………………………………赵 煊

杀菌驱虫剂之种类及其调制法……………………井炽秦

都市与公园之关系…………………………………萧 诚

肥料学丛话…………………………………………周建侯

饲料与家畜疾病之关系……………………………王仁锵

牛乳之理化学的性状与人乳之比较………………柳 甫

家畜食盐注射疗法…………………………………雨 苍

害虫驱除简法………………………………………李 红

土壤学节录…………………………………………周建侯

译述 调查

中国棉花生产概况…………………………………张谦吉

调查张北垦务日记…………………………………方希申

日本千叶县安房郡清澄农科大学演习林之概要…卞晓亭

留日各农学校已毕业者姓名录……………………调查部

杂俎

关于畜产事及关于兽医治疗事之问答……………孙文卿

贮果简法……………………………………………缪嘉祥

会务

此会广为联络国内政界及社会名流,以拓展会务,扩大影响。前国务总理唐绍仪,前内务、教育总长汤化龙,外交总长汪大燮,驻日公使章宗祥,留日学生监督彭清鹏,前代理留日学生监督金之铮,驻韩仁川副领事金庆章,驻韩汉城副领事黄宗麟等均赞助会务。 同时争取路孝植、吴宗栻、程鸿书、许璇、陈嵘、梁希等留日回国人员入会,以加强与国内农学界的联系。至1918年,各类会员将近160人。 [1] 1918年1月27日9时,斯会在东京神田东亚预备学校开选举大会,更名为“中华民国殖产协会”;修改会章,诸如调查部增加国内调查员若干人(推举),国内会员应有选举权等项;执行部增设招待员2人;增设运动部。 总之,此会是中国学人在海外成立的规模最大的农学社团,成为沟通内外农学界的重要桥梁。

三 京师农学社团

留学生社团是中华农学会的海外渊源,北京农学会等则为其国内渊源。从海外归国的农学生以及国内农科毕业生在农业教育、行政和试验机构形成新知识群体,在权势方面,他们虽不能完全取代旧学人士占据主导,但在科学声势日高的情形下,成长为新兴的中坚力量,创立社团显现其互为沟通的自觉意识日渐增长。 因此,此种情势正是新旧农业知识与代际兴替的必然结果。

1912年12月8日,《顺天时报》载:“农务一项,关系全国命脉,是以各国有专门学校之设,以期造成此项人才,而求种植之完善。近年中国学子亦多注重其事,然于实际尚无何等发达,故经农林部拟于明年开一农林会议,以谋进步等情。兹闻现有农科毕业学生多人组成一农学会,定于今日在铁门安庆会馆内开成立大会,研究种种事宜,以备明年应赴农部之召集云。” 可以看出,农学会的诞生与农林部的关系至密,甚而,农林部在其间起了关键性的主导作用,至少有配合中央农业行政的考虑。官方记载一鳞片爪,京城媒体亦“视而不见”,颇为有趣的是,上海的报纸却颇多关注,若多方比对相邻史料,以异源史料考同源故实,当可益近事实本相。翌年1月29日,《申报》同时刊载北京农学会创立、全国农务联合会召开两事,所记学会成立的时间为12月7日,并递呈内务、教育、农林三部立案。 此处虽可印证《顺天时报》大部史实,但在时间上相差1天,若细读前报行文,颇觉其文在农学会成立前稿件已成,见报时间稍后又未作更动。

揆诸教育部留存档案,“农学会”于1913年1月在部立案,代表为陶昌善,与《申报》的报道大体吻合,均指向同一“本事”。 上海另有媒体报道称,此会以“研究农林、蚕丝、畜牧、水产各学”为宗旨,会务主要有:调查农林、蚕丝、畜牧、水产等事项;倡导农业殖民;编纂专门书籍;刊行杂志;答复会外人之咨询;建筑本会事务所、集会室及图书室等。 将《时事新报》与《申报》所载职员表相互印证,可以确定北京农学会的成立时间应是1912年12月7日。

是日,北京农学会开成立会,推农林部农务司长陶昌善为会长,山林司长胡宗瀛为副会长,陈振先、梁赍奎分别以农林总长、次长任名誉会长。评议员:谭天池、林祜光、唐荣禧、罗会坦、吕瑞廷、韩安、王文泰、黄岐春、章鸿钊、李嘉瑗、陆安、黄立猷、黄公迈、孙葆琦、刘先 ;干事员、文牍:曹文渊、黄以仁、周威廉;庶务:路孝植、叶基桢、邓振瀛;会计:汪扬宝、陈训昶。 其中,曹文渊为水产司长,韩安、黄立猷、黄公迈等人亦为部中职员。如此人事安排,农学会不啻为农林部的附属团体,甚至唯农林部马首是瞻,浓重的官方味道,使其不可避免地涂染了政治色彩,也显露了中央农业行政机构要主导全国农学界的雄心。

创建农学会,既有与南方各团体争势的用意,亦为陈振先重塑其政治形象的需要。陈氏取代宋教仁执掌农林部后,遭到对手连篇累牍的舆论讨伐,使其声誉大跌,处境难堪。 京师媒体有言,“自其为次长时,即碌碌无所表见。适宋教仁免职后,以国民党党员名义,一跃而跻总长之职。其于国家根本上之计画,固无所知晓,即就农林上之职务言之,亦破碎支离,渺焉不得其大本之所在”。 接着,又攻击他推荐康有为心腹门生、粤人汤叡出任农林部参事,为“保皇”之举。 舆论还讥评陈振先好用广东同乡,如西直门外农事试验场场长、农业传习所所长皆粤人,其余各司又占二三十名,直呼“农林部”简直成为“广东部”。 盖是为了以行动反驳流言,陈振先主导确立农林部六大政纲,即开辟边省荒地、整顿林业、改良农林种植法、改良农械、调查国内外林业、增设农林学校。 组织农学会和召开全国农会联合会,既可收联络农学界新旧两派、聚集人气、树中央权威之效,还可乘机介入地方农林事业,确立农林部在全国农林界的最高权威。

毋庸讳言,农学会作为专门学术组织,相比于上海同期的组织更为严密完备。如对于会员学术程度要求相对较高,规定以研究农学、林学、农艺化学、畜牧及兽医、水产、蚕丝、博物(动植及地质)各科及其与农学有关的学科,且曾在国内外高等专门以上学校毕业;凡欲加入本会者,须本会会员两人介绍。还详细规定了各种会员的资格、权利与义务,如会员有担任会务、谋本会发达的义务,具有选举、被选举及建议可决、否决的权利。名誉赞助会员:(甲)中外硕学之士并赞成本会者,或在农界中著有声望者;(乙)扶持本会事业捐助款项者。职员:设会长、副会长各1人,干事8人,评议员15人,名誉会长无定额,正副会长、干事及评议员均由全体大会选举,任期1年,连选连任,名誉会长由全体大会公推。

从规章看,北京农学会本意是创建全国性组织,故有意在文化融合性极强的上海“造势”,确要引起各地同道,特别是南方学人的关注,但实际成效并不明显,会员终限于京华一域,1921年演变为中华农学会北京分会。究其原因,这与时局大环境有极大关系,北京处于民国政争中心,农林部也不时被推向各派斗法的风口浪尖,人事变动频繁,农学会也随政治气象的变幻而浮沉。1917年,会长陶昌善远赴吉林任实业厅厅长,会员星散,会务便走向萧条。

农林部主导的农学会衰落后,京师农学社团的活动重心在大学校园。民元京师大学堂农科改为北京大学校农科,1914年农科脱离北大,独立建制,改称国立北京农业专门学校,1923年改为国立北京农业大学,校内社团随新旧体制转承而勃兴,又随主持会务学生领袖之更替而起落,组织的稳定性难以维持。 1912年,张联魁等人在北京大学农科创立林学会,倡导“谋相互沟通,交换智识”。张联魁,字星五,山西代州人,清季赴东京帝国大学农科主修林学,1909年归国后通过学部考验,被授予举人,两年后廷试获一等,旋以主事入农工商部补用,是最早以林科实学入仕的留学生之一,在京师颇有影响。进入民国始在北京大学农科讲授造林学、林政学等课程,同时加入统一共和党和国民党。此会旨在研究关于森林各种学术,会务包括编辑森林书籍、调查森林事项、刊行林学会报等。 其时,张氏的活动重心仍在政治,而非学术,故所列诸项会务多未见诸实行。

翌年10月,京师学生自治组织兴起,陆费执、孙钟烜等人发起“国立北京农科大学校友会”,并兼具学会职能,共分书报、著作和讲演三部,会长、各部干事均从学生中选出,陆费执为会长。到1914年,人事与机构发生大幅变动,先是陆费执赴美,会长由李永枢接掌,机构扩展为庶务、文牍、会计、编辑、书报五部,各设部长。校方以学生利用社团鼓动风潮为由将其收归学校,变为学校之附属团体,正会长以本校校长担任,副会长和部长由职教员中推选,评议员等职位从学生中推选,学长吴宗栻亲任名誉会长,冯庆桂、王之栋、季闳概任校评长。9月,作为北京农业专门学校首任校长的路孝植长会,吴宗栻、程鸿书副之,许璇、王之栋等教员为部长。老师地位凸显,学生权力式微,于是起而争权,新章运行不到一年,即废除副会长、部长等职,只设总干事1人,佐理会长,综核会务,另设庶务干事2人,文牍、会计干事各1人,书报干事8人,编辑干事3人,总干事及各职员皆由学生中推选。10月,第二届常年大会公举关鹏万为总干事。1914年3月,校友共话学术的《国立北京农业专门学校校友会杂志》刊印。 至1916年6月,会员总数达200余人,农商部陶昌善、汪扬宝,北京农事试验场章祖纯等人名列其间。

总之,北京农业专门学校农学社团毕竟限于校内,难有更大作为。北方其他农科留学生相对集中的鲁、豫、晋等地,更无力组织全国性学会,以江浙为中心的南方农学界崛起,直接促成中华农学会之创设。 IiXG8Yl546Y2qtU37l5o3WwVThUOB0DzwIEC2J5pgjVLa6C0AolRsUadvCzsT3c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