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新订版序言

我喜欢地理学在思想上的丰富性、文化上的丰富性,从远处说,它是文明成就的一种,从近处说,它贴近人心,贴近生活。琢磨这些问题,既能满足学术兴趣,也能增加文化乐趣、生活乐趣。

地理知识是一种素材,是科学的素材,也是思想文化的素材,不在思想文化方面用功,是丢掉了地理学的半壁江山。在我国目前的地理学界,多数人都在钻研环境问题、经济问题,这是基础建设的需要,没错。但从长远来说,地理在思想文化上的表现,会成为越来越多人们的兴趣所在,它的大众性更强。

在学习的时候,常常有这样的情况,你听到一个新的学术概念,开始不明白,想了半天,“噢,原来是这么回事”!随后,你用几句通俗语言做了解释。在这个瞬间,你已经把学术概念转换成通俗语言了,我认为这是真正的领悟。当然也有相反的过程,普通人说了一件事情,学问家听了听,会说(例如):“你讲的就是福柯提出的discourse。威权通过discourse而自我实现。”很多学者喜欢这个过程。我却喜欢前面那种过程,写随笔,就是品味那种心得。

人文地理的话题,是常写常新的,因为社会在发展,人的思想在变、眼光在变,一代人取代一代人,后浪推倒前浪,会有意料不到的主题出现。而我们的古老大地,对无论怎样的“新新人类”,都是厚载不弃的,大地之宽容会是永恒的话题。当然,如果有谁不顾大地的脾气禀性,胡作非为,大地也会是不客气的。

《人文地理随笔》的第一版是二〇〇五年发行的,现在过去了十来年,老友吴彬提出修订一下再版。我于是复查了一下原来的篇目,感觉有些话题比较死板,有些篇目比较学院气,不适于放在“随笔”名下,于是拿掉。另外,近些年又有些新写的篇目,正好趁这个机会加进来,这样就形成了这本《新订人文地理随笔》。

本书中的短文曾分别在《中国国家地理》《读书》《书城》《社会学家茶座》等刊物上发表,因为时间过了很久,已不易一一查清它们发表的时间了,请读者见谅。

唐晓峰
二〇一七年七月十日于五道口嘉园 xrM5QoVlVrm9PU19Wk6b2cBOmbTNTE0Gk9PZIuE6i/gSDNKUT9Gl8LSj4jai9wc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