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 邵子对万物化生的思考

对于万有的产生过程,中国哲学家一般都言之甚简。典型的如周敦颐的《太极图说》:“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 以男女交感这样形象化的表述,来解释万有的生成,是比较典型的中国哲学进路。

当然,邵雍是个例外。

与周敦颐一样,邵子也以太极生两仪作为万物化生的基础。但与周敦颐从阴阳直接过渡到五行不同,邵雍延续了《易传》的传统,在四象这个层面上展开了自己细致丰富的哲学思考。

邵子首先以动静立阴阳刚柔。再由天之阴阳分出太阳、少阳、太阴、少阴,由地之刚柔分出太柔、少柔、太刚、少刚。然后以日月星辰对应太阳、少阳等天之四象,以水火土石对应太柔、少柔等地之四象。进而以暑寒昼夜尽天之变,雨风露雷尽地之化。暑寒昼夜变物之性情形体,雨风露雷化物之走飞草木,以此涵括动植之感和应。又以走飞草木感暑寒昼夜之变,性情形体应雨风露雷之化,以此成性之走至体之木等十六类,以及走之性至木之体等十六类。再将色声气味及耳目口鼻与性之走等关联对应,从而构造起了一个哲学性的万物分类的系统。

在这个系统里,人作为万物之灵的特殊性在于:“暑寒昼夜无不变,雨风露雷无不化,性情形体无不感,走飞草木无不应。所以目善万物之色,耳善万物之声,鼻善万物之气,口善万物之味。” 其他物类的感应变化都有局限,而人则能通贯于所有的感应变化之中。

此下以昊天的春夏秋冬为生物、长物、收物、藏物之府,以圣人的《易》《书》《诗》《春秋》为生民、长民、收民、藏民之府。以此来涵括人类社会治道的升降和风俗的隆污。

朱子曾感慨邵子观物精明,举目皆成四片。 通过上面极简要的叙述,已经可以略见梗概。对于本书的论述来说,我们不必细节性地再现邵雍相关论述的整体,只需展现出一种思考的可能就足够了。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邵雍的万物化生理论当然是想象式的,缺少有说服力的逻辑。但我们至少要知道,在那样一个只能通过哲学家的仰观俯察来观照的世界里,邵雍的努力实在是达到了思想的极致。而且,他的理路让我们在今天这样一个由物理主义统治的世界里,看到了哲学地理解万物化生问题的可能。

与周敦颐由二气跳跃到五行不同,邵雍的宇宙论回避了五行这一通行的系统。这也就使得他的哲学分类下的万物,能够被以最简洁的方式还原为对立要素的相互作用。值得注意的是,不仅水火土石这样的要素是四分的,相互作用的方式——变化感应也是四分的。这样就可以将世间万有都归源到太极生两仪这一生生之本上去。这一做法,与汉代以数字为中介的想象性关联,是有着质的不同的。

而以生长收藏贯通昊天与圣人,又将《易》《书》《诗》《春秋》所体现的价值秩序与天道自然的时间性关联起来。这对我们的思考是极富启发的。 Mip5JPSklZ/4uFEH1Jmy6iMtHcrT7urUkszlH8TaGZkJifUNCHMnvXPRSr2BkJO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