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五 聚与散

《易传·系辞》中有这样一段话:“是故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这里的“阖”与“辟”在张载的哲学话语中,被更简明地表达为聚与散。中国古代元气论一般将世界的生生变化归源于元气的聚散不息。即使我们不考虑元气论里涉及的永恒质料问题(相关问题在第一章已有讨论),聚散本身也是有待分析和讨论的。在近代以来的中国哲学建构中,以聚散为核心概念的并不鲜见,但聚散这两种彼此相反的倾向的来源,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如果我们把“阖”“辟”或聚散视为变化不息的世界中的两种根本的力量或倾向,那么“阖”“辟”或聚散到底是自成一体、各有根源的,还是有其共同的根源呢?如果聚与散各自成体,那岂不从根本处就是二元或者“二本”的了?如果聚和散是有共同根源的,那么,这一共同的根源又是什么呢?

诉诸日常经验和物理现象中的同极相斥、异极相吸(比如磁铁),并无助于问题的解决。我们还是回到诚体或理本体与永恒变化的关系上来。如前所述,诚体在肯定的同时否定和限定,由此而产生出具体的、有分别的存有。一切存有都有维持其自身同一性的倾向,但此种确定的自身同一性,又必然来自无法完成、无法确定的否定和限定。对任一具体的存有来说,其他的存有都在其自身同一性得以维持的无限的否定和限定当中。这种彼此否定和限定的关系,就是散这一倾向的来由。但某一存有对另一存有的否定和限定的反面,又构成了对另一存有的肯定,而这就是聚这种倾向的根源。

当然,这里仍需讨论的是:其他存有构成对某一存有的否定或限定的一部分,为什么这种否定或限定的关系导致的是散的倾向而非聚的倾向呢?由于一切存有都有维持其自身同一性的倾向,此种倾向会自然导致对否定或限定的疏离,由此带来的当然是散的倾向。同理,其他存有又从反面构成了对此一存有的肯定,此一存有的主动性,或者说维持自身同一性的倾向会引生肯定性要素的聚笼,因此带来的是聚的倾向。

如我们在第一章论证过的那样,由于生生变化的根源——诚体是一种根本性的肯定力量,否定或限定是以肯定为核心的,所以,从诚体与生生不已的世界这个角度看,聚的力量总会大于散的力量。只有这样,世界才可能不散尽无余,才可能不终结。而对于任一具体的存有来说,由于其自身同一性总陷在无法确定也无法完成的否定当中,所以散的倾向一定大于聚的倾向。因此一切具体的存有都是有终结的。 OVMRY9sOlj8FmO8VBuFzEtYEDghAKPOVqSCimHfgN1LWUjm6oYOdlopq4NY2ClW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