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 主动与被动

诚体或理本体是世界永恒变化的根源。理本体作为一种根源性的肯定力量,在肯定的同时又否定,从而使具体的存有在保持自身同一性的同时,又不断地产生出差异来。而差异的不断产生导致了变化的永恒。我们之所以称这一变化的根源为诚体,是强调它的实有。而之所以又称其为理本体,则是强调它能不断地产生出分别来。

在中国古代哲学传统中,最根本的分别就是阴和阳。阴阳这对概念涵括了世界上一切存有的方方面面。所有的对立和分别都可以纳入这对概念当中。比如,朱子曾说:已经处理完的事情就属阴,尚未处理的事儿就属阳。但在今天的哲学建构中,仍笼统地停留在阴阳概念上,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对阴阳概念做某种哲学话语上的转变,换言之,在保留固有的思维模式的基础上舍弃阴阳这对概念,是一种话语自觉或自律的体现。

在前一章的论述中,我们强调出来的第一个分别或对立就是肯定和否定。对于任何一个具体的存有来说,被肯定为具体存有的同时,也就意味着被限定或否定了。任一具体的存有,其特质一定来源于某种具体的肯定性(确定性),否定或限定总是不确定的。比如,对于任一红色来说,它的特质根源于某种构成此一红色的确定性,而如果我们从否定或限定的方面看,那我们就只能说它不是绿色,不是黄色,不是黑色……这个过程是无法穷尽的,因此总是不确定的。由此可知,任一具体存有的特质的确定性,是由肯定性的方面赋予的。肯定性赋予一切存有以某种自身同一性。我们这里把自身同一性理解为主动的方面或主动性。一切存有都有维持其自身同一性的倾向,这是由一切皆在变化中决定的。由于变化就意味着差异的不断产生,而差异必定是以自身同一性为基础的。具体存有维持其自身同一性的普遍倾向,是本书的思辨得以展开的一个基本原理。

主动性的确立,同时也就相应地带来了被动性。一切存有都要维持自身同一性,而自身同一性的维持,同时也就意味着没有确定边界的否定或限定的维持。此种没有确定性的否定或限定,是一切存有保持自身同一性的障碍。我们因此把它称为被动性。这里,主动性和被动性显然是互为条件的。一切存有的主动性,总要面对不确定的被动性。存有的自身同一性,在无边无际的否定或限定当中,不断地被否定,从而产生出差异和变化。如礁石面对无边的大海,最终会被大海的波涛消磨殆尽。

当然,正如《太极图》第二圈展示的那样,阴中涵阳、阳中涵阴,主动和被动也不是截然分开的。从存有保持自身同一性的角度看,肯定性是主动的,否定性是被动的。而从存有的变化不已的角度看,自身同一性的保持又是被动的,差异的不断产生从而导致变化的持恒,又是主动的。

由于主动性和被动性是互为条件的,因此,主动性和被动性之间的相互作用就是必然的,而且是有条理、有规律的。北宋道学强调的感与应的普遍存在,即根源于此。 vi51kN24ikemiF1nurPAS1wqTKJjAP62C4ZASwoei/Ey4vP+usVsLd+6SGv3yFw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