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于洪君

20世纪80年代末至2008年,在冷战结束后大约20年间,经济全球化作为一股自带合法性的世界潮流,裹挟着世界各国向前发展。然而,爆发于美欧国家的世界金融危机,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在许多国家引发经济、政治、社会等一连串危机,猛烈地撼动着经济全球化大厦的基石。

全球金融危机的余波未平,中东战乱引发的欧洲难民危机影响又至。英国决定脱欧带给国际社会的震惊尚未消退,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的消息又强烈地冲击了全球。最近十年,世界上接连发生的以上述重大事件为代表的深刻变动,不仅急剧改变着现有的国际秩序,而且极大地影响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总体而言,民粹主义兴起、逆全球化思潮蔓延,引发了思想层面的震动。诸如气候变化、金融治理问题、恐怖主义和难民问题等非传统安全领域一系列问题相互叠加,使得全球治理体系和经济全球化遭受着现实而又严峻的挑战。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不稳定不确定的未来前景,和平崛起中的中国镇定自若,积极应对,表现出强大的战略定力和政治智慧。作为现有国际体系的主要受益者和维护者、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中国始终坚持和确认这一自我定位,一方面不断发出新倡议,为经济全球化注入新动力;另一方面不断实施新举措,以引领经济全球化的新发展。中国作为新一轮经济全球化领军者的地位和作用,正在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和支持。习近平主席2013年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得到热烈响应,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来,就是一个突出例证。

2017年初,习近平主席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发表的题为《共担时代责任 共促全球发展》的讲话,为新一轮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面对经济全球化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他指出,国际社会当前正确的选择是“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挑战,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他还指出,虽然全球化和全球治理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但是世界各国不能回避问题,而需要“既有分析问题的智慧,更有采取行动的勇气”。在2017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进一步主张,要“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作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领路人,他所提出的这一主张充分体现了中国推动经济全球化和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勇气和决心。

中国不仅具有推动经济全球化和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勇气和决心,更可贵的是同时具有推动这一重大历史进程的信心与智慧。习近平主席曾经表示:中国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这种充分自信的庄严承诺,源于中国自身既博大精深又海纳百川的传统文化,同时也源于习近平主席对当今世界格局和人类发展大势所做的科学判断。

近年来,习近平大力倡导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努力推进以互联互通为主要内容的“一带一路”建设,努力构建不同形式的全球合作伙伴关系网,引导国际社会共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他所阐发的新“文明观”“发展观”“合作观”“安全观”“责任观”“义利观”等涉及全球治理核心问题与根本问题的新理念,体现和展示了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出的新战略选择,即进一步扩大开放,全方位融入国际社会,更积极地参与全球治理,更主动更有建设性地引领经济全球化进程。

中国的这一新战略选择,在实践中表现得越来越充分。第一,中国注重自身经济改革,助力国家经济转型,维持了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为经济全球化提供原动力。第二,中国在现有体系下促进国际合作,推动国际治理体系变革。例如,在2016年举行的二十国集团峰会上,中国积极提议有关国家“把发展问题置于二十国集团议程的突出位置”,共同制定落实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行动计划”。第三,中国借助“一带一路”倡议,发展对外开放新格局,力推新一轮经济全球化。2017年5月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时,与会各方同中国密切合作,不仅在联合公报中肯定了中方提出的合作原则,并且促成76大项共270多项具体成果。第四,中国发起成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开局良好,运行有序,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国际金融合作提供了成功范例和新鲜经验。第五,中国全方位发展与各国的友好伙伴关系,在坚持奉行睦邻友好的周边政策的同时,持续推进大国之间的务实合作,继续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援助,为人类社会共同发展进步做出了新的贡献。

中国为推动和引领新一轮经济全球化而做出的巨大努力,自然而然地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同时也成为国内外专家学者广泛议论的重大话题。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王栋和曹德军先生的新作《再全球化:理解中国与世界互动的新视角》应运问世。作者在书中将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推动下的经济全球化定义为“再全球化”,认为新阶段的“再全球化”主要特点是扩容和升级。基于这一认识,作者提出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即国际社会如何接纳、包容和承认中国的全球领导者角色。我以为,本书的学术价值和理论贡献就在于,作者通过自己的深入研究和思考,为中国引领“再全球化”进程、推动国际秩序渐进性变革提供了理论支撑,并且在充分进行现实论述的基础上,对涉及“再全球化”的许多问题做出了大胆的预测和设想。

首先,本书从理论上论述了中国作为新兴大国提供公共产品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当前西方国家提供公共产品的能力和意愿下降,经济全球化导致社会不平等现象加剧,在这一背景下,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较之以往,有更为强大的实力和意愿为国际社会提供公共产品,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升级和扩容,使得经济全球化进入包容型发展阶段。本书的独特贡献之一在于按照全球化的政治和经济逻辑,提出了“封闭型”“内卷型”“脱嵌型”“包容型”四种全球化的类型划分,并以此为分析框架对历史上不同阶段的全球化形态和动力机制进行深入阐释。作者认为包容型全球化是全球化进程进入“再全球化”阶段的独特形态,为经济全球化的升级和扩容提供了新的空间和可能。这与极化思维、零和博弈思维影响下长期存在的那种排斥甚至反对新兴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陈旧立场,形成了鲜明对照。中国所具有的包容、共生、共享、普惠等思维,为中国推动的新一轮经济全球化走向包容型新阶段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文化源泉。

其次,本书从“一带一路”倡议、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阿里巴巴全球性改革、中国自贸区创新实验这四个主要方面入手,分析了中国对新一轮经济全球化的现实推动作用。书中提及的中国所具备的基础设施优势、发展经验多元化、新兴技术领域发展潜能巨大这三大引领经济全球化的优势,为中国推动新一轮全球化健康发展提供了现实依据。

最后,本书还为中国引导“再全球化”战略选择规划了远景路线图。本书不但基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中国“再全球化”战略选择进行了全面分析,而且还结合中国现有的长期规划和建议、世界发展的未来走向,优化组合中国“再全球化”战略选择,颇具创新性、可预见性和可实践性。

我和王栋先生比较熟悉,乐于为他的新书作序,是因为王栋先生学术功底深厚,国际视野广阔,并且勤于思考,治学严谨,在外交史、中美关系、国际安全等诸多领域,不断产生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是中国青年国际关系学者中的领军人物。在这本著作中,王栋及其合作者曹德军创造性地发展了“再全球化”概念,并以此为基础,对经济全球化的未来以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做了深刻阐释,可以说是中国学界关于全球化研究的最新力作。在为引领新一轮经济全球化、推动全球治理而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过程中,本书的贡献和意义不言而喻,可喜可贺。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在加入WTO后的十多年时间里,中国已经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学会了生存与发展。如今,中国已经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经济增长主要引擎,有必要、有能力也有责任为经济全球化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提供新的模式与思维,推运新的实践与创新,使新一轮经济全球化,即本书作者所论述的“再全球化”,发展得更加平衡、更加持久、更加普惠、更加包容。 o/1b6aT8khU/G00fq4X2dMZcPhrMVWtK72H2dIWv6WFFhmguOk9EOlbErrHPdt4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