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从全球化到再全球化

世界上有两种力量:刀剑与思想。从长远来看,刀剑最终被思想打败。

——拿破仑·波拿巴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费孝通

传统意义上的“全球化”是指经济活动的国际化过程,是一种资本、商品、服务、劳动以及信息超越国内市场和国界进行扩散的现象。 全球化是一个动态演化的进程,经过多轮扩张、博弈、萎缩与调整后,今天已经进入一个新的扩容与重构阶段。2008年是一个分割历史的清晰断层线,标志着再全球化进程的起点,北京奥运会的极大成功与美国金融危机的极大破坏性都在这一年上演,一正一反两大事件的交错将韬光养晦的中国推上了世界舞台的中央。而这场肇始于美国的全球金融危机,彻底暴露出旧有全球化模式的弊病,西方理论界围绕全球化的未来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西方学界大多对全球化持一种乐观主义的态度,大部分观点认为全球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新阶段,是一个不可抗拒的客观趋势。全球化就是把不同事物传播给世界上各个角落的人们的过程,通过整合不同文明、经济与知识体系,使得全人类福祉得到显著改善。 [1] 全球化所倡导的自由流动,大大提高了资源的配置效率。但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西方社会对全球化的态度发生明显变化,逆全球化与去全球化、地缘政治回归论、世界碎片论等悲观言论不断出现,反映出西方世界的焦虑与不安。最典型的,西方国家之间的贸易战、英国“脱欧”、特朗普鼓吹“美国优先”以及欧洲右翼力量的崛起,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对全球化投的不信任票。下文将分析西方世界与中国社会对全球化的两种态度。 gFoCFZfhMmBTczB9UG3Hrz0EC/2RbFfd1n8x0J6wJMwAeeIK7zPHiQEDWXAF8Ke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