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再论道教的神仙信仰

熊铁基

内容摘要: 道教至少应该在战国时期已经形成,魏晋神仙道教的提法不当,神仙是道教的核心信仰,道教一开始就有神仙信仰。民间道教、上层道教的提法也应再斟酌。与神仙信仰有关的某些内容,如长生、洞天福地等,至今仍可以借鉴。

关键词: 神仙信仰 道教

作者简介: 熊铁基,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再论道教的神仙信仰有二意。其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论述道教神仙信仰的著作不少,有比较完备的系统著作,也有相当精细的学术论文。例如,2001年出版张兴发道长的《道教神仙信仰》,2007年出版范恩君道长的《道教神仙》,还有香港蓬瀛仙馆的“道教神仙”系列丛书,等等。20世纪90年代还有专门的研讨会举行,集中出现了一批很有参考价值的论文。所以现在讨论这个问题是“再论”之意。其二,关于神仙信仰还有一些问题值得进一步思考和讨论。以下就几个问题谈点想法。

首先,20世纪80年代后期,学术界逐渐形成了一种共识:道是道教的最高信仰,神仙信仰是道教的核心信仰。李养正的《道教概说》、卿希泰主编的《中国道教史》等都有这样明确的表述。这是很确切的,也是很有意义的。没有神仙信仰就不是道教。相反,信仰神仙的教派就应该是道教,这是笔者近两年特别强调的。众所周知,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多数情况下,说道教形成于东汉后期。笔者认为这个看法实在应该改变了。道教如何形成,为何形成,形成的标志是什么,都是应该重新讨论和认识的。笔者认为,至少战国时期的方仙道就已经是道教,和汉末的黄老道、太平道、五斗米道、天师道乃至全真道等一样,是道教的不同派别。这些问题,笔者在这两年发表的《论道教的名与实》《论道教的杂而多端》等论文中都有所阐述。进一步还可探讨的是,方(方士、方术之方)、仙、道还会有一个更早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其次,关于神仙道教,较长时间以来笔者想过“神仙道教”这个提法问题。据笔者所知,这个问题与王明先生有关,王明先生对道教研究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他的《太平经合校》《抱朴子内篇校释》等著作,是研究者手头必备之参考书。“神仙道教”的提法,在他的著作中也是比较突出的。笔者想不必为尊者讳,讨论一下这个问题。一般提“神仙道教”未尝不可,但把它说成与道教的发展有关,如认为魏晋以后才叫神仙道教,甚至是上层人士的道教等,这就值得讨论了。“民间道教”如果不信神仙,能够称道教吗?道教中当然会有上层与下层,而且上层人士(领袖人物)始终是起主导作用的,上层领袖人物当然也会有少数起于民间、起于基层的,但大多数是社会的上层人士。那么,是以领袖人物还是以信众来分上层道教和民间道教呢?

再进一步可以思考: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与道教的关系,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问题,与道教发展的关系也十分明显,但如何梳理与论述还是可以做些讨论的,汉代“民间道教的兴起”“道教在魏晋时期的分化”“道教在魏晋时候向上层的发展”等表述是否可以再斟酌。如果至少战国时已有了道教,那么秦皇汉武的信神仙与道教发展有什么关系?东汉宫中祀黄老浮屠,与道教发展有何关系?这些,是不是与笔者所说的“道教的名与实”有关?秦皇汉武信神仙、希望成仙,同时相信和依赖的人——方士(是不是道士?),东汉之祭祀老子,是不是把老子当成“道祖”?这些似乎都应该是道教发展过程的一些重要现象。

另外,葛洪“反对民间道教”这个问题该怎么说,在《抱朴子·内篇》中,葛洪的确对打着道教招牌的许多“不良”现象(这是后世乃至当今都有的)进行过“批判”,主要文字有:

世间自有奸伪图钱之子,而窃道士之号者,不可胜数也。(《抱朴子·内篇·勤求》)

俗所谓道率皆妖伪,转相诳惑,久而弥甚,既不能修疗病之术,又不能返其大迷,不务药石之救,唯专祝祭之谬,祈祷无已,问卜不倦,巫祝小人,妄说祸祟,疾病危急,唯所不闻,闻辄修为,损费不訾,富室竭其财储,贫人假举倍息,田宅割裂以讫尽,箧柜倒装而无余。或偶有自差,便谓受神之赐,如其死亡,便谓鬼不见赦,幸而误活,财产穷罄,遂复饥寒冻饿而死,或起为劫剽,或穿窬斯滥,丧身于锋镝之端,自陷于丑恶之刑,皆此之由也……淫祀妖邪,礼律所禁。(《抱朴子·内篇·道意》)

葛洪也有“妖道百余种,皆煞生血食”的说法,还有对“虚名道士”、“杂散道士”(《勤求》)、“浅薄道士辈”、“凡庸道士”等的批评。我们可以看出,葛洪所批判的是两大类人:一类是打着“道士”招牌的“妖伪”,骗人钱财,害人性命,并非真正的道士;另一类是“浅薄”“凡庸”之道士,也是害人的。当然,所有这些都在“民间”,但由此就能得出“反对民间道教”的结论吗?或者可以说有清理门户之意,求的是“真道”“善道”,与上、下层并无直接关系。下层也有“真道”,他对李家道的论述就比较客观。他在《道意》篇中写道:“独有李家道无为为小差”,“依(李)宽为弟子者恒近千人。宽弟子转相教授,布满江表,动有千许”,承认李家道是一个影响很大的教派。

葛洪不得不“委屈论之”。但是“天下非无仙道也,宽但非其人耳”。这似乎并非反对民间道教,看不出上层与下层之分。

葛洪《抱朴子·内篇》主要讲长生求仙之理和术,“道家之所至秘而重者,莫过乎长生之方也”(《抱朴子·内篇·勤求》),反复从多方面论述“神仙不死”。说葛洪对道教的神仙理论有总结性、理论性的认识和阐述那是肯定的,然而,要说他创立神仙道教似乎有些勉强。他的“仙论”也是在前人(如刘向《列仙传》等)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的。

再说我们还可以看葛洪之前的神仙信仰情况,早已形成的可查可考的道教之派别,都是信仰神仙的。方仙道的事十分明显,就是信海外神山有神仙,同时也积极寻求长生成仙。黄老道祭祀黄帝、老子,理当是神仙信仰。天师道这方面的情况,是有待考索的。但是葛洪本身就承认他们是有神仙信仰的,他把天师道的创始人张道陵写入了《神仙传》,并且具体记述他如何修道成仙的一些事实,开头写道:

张道陵者,沛国人也。本太学书生,博通《五经》,晚乃叹曰:“此无益于年命。”遂学长生之道,得黄帝九鼎丹法,欲合之,用药皆糜费钱帛。陵家素贫,欲治生,营田牧畜,非己所长,乃不就。闻蜀人多纯厚,易可教化,且多名山,乃与弟子入蜀,住鹄鸣山,著作道书二十四篇,乃精思炼志。

下面还有“柱下史”“授陵以新出正一明威之道”等神话传说和张道陵如何修炼的事迹。笔者认为,葛洪写的这个“传”必有事实根据,包括记述一些有意造作的传说,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张道陵“学”和“传”他的长生之道,这是一些正史之类的史书所忽略的。应该说天师道也是以神仙信仰为核心信仰的。而从《想尔注》和其他记载看天师道对道教最高信仰——道的阐述,还有更重要的贡献、这也是天师道在当时影响很大、受对手重视(佛道之争)的原因。

以上简要的讨论想说明,一些似乎成为“定论”的说法,还是可以进一步探讨的,道教的核心信仰——神仙信仰如何发展,在道教发展过程中应如何认识和把握,应该再讨论。

再次,神仙信仰贯彻始终,到今天也是很有意义的。现实是从历史中走过来的,道教离开自己的神仙信仰就毫无意义了,而这个核心信仰不仅应该继承,而且可以说应该弘扬。它的含义、理论都可为现实、为人类服务,也许这个说法有“功利”之嫌,却是事实。

哪些可以弘扬?说起来简单明确,但又非常深奥,且需作很大的努力。

健康长寿是人们的口头禅,也是人类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神仙信仰的目的就是长生成仙,成仙如何理解是一个可以进一步讨论的问题,但人们日常所说“快活似神仙”“活神仙”“老神仙”等,已经不停地在下定义了,笔者写过《人皆可以为神仙》,也是这种意思的表述之一。

长寿、长生,人究竟可以活多久。事实是,人类的平均年龄已经由一二十岁、三五十岁到六七十岁了。一百二十也好,或更多一些也好,人类是可以努力的,而如葛洪所说,道教之“至秘而重者,莫过乎长生之方也”。道教有长生之“方”。长生之方是值得深入研究探讨的,从葛洪的论述看,张道陵就曾践行“黄帝九鼎丹法”,“合丹”,“丹成”。在《抱朴子·内篇》中他具体论述、讨论了不少长生之方,这就是所谓丹鼎派,靠医药来保长生,有似今日之保健品之类。

道教的长生之方另一大派即内丹派,讲心性修炼,现在从西方到国内有不少人从心理学的角度讨论人的疾苦和健康问题,这应该与我们道教的内丹学有密切关系,内丹学还不是一个简单的心理学问题。“导引”这个中国的长生之方,与神仙信仰关系十分密切。

当前,另一个可以继承和弘扬的有意义的大问题就是,道教神仙信仰中的“洞天福地”。笔者写过一篇《洞天福地是生态文明的样板》,就是参与讨论这个重大问题的。

洞天福地是神仙管理的,也是神仙建设起来的,从唐代始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的说法,实际远不止那些,后来更有有名的武当山、崂山等许多洞天福地。洞天福地是最理想的“宜居”之地,开辟和建设它就秉承道教的“清”“幽”二字精神,顺应和保护自然,这是当今生态文明建设完全应该借鉴的。

对当前的意义还应该有一些,例如葛洪的成仙之道,他把是否“积善立功”当作成仙的必备条件之一。其《对俗》篇的文字说得特别突出:

为道者以救人危使免祸,护人疾病,令不枉死,为上功也。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人欲地仙,当立三百善,欲天仙,立千二百善。若有千一百九十九善,而忽复中行一恶,则尽失前善,乃当复更起善数耳。故善不在大,恶不在小也。虽不作恶事,而口及所行之事,及责求布施之报,便复失此一事之善,但不尽失耳。又云,积善事未满,虽服仙药,亦无益也。若不服仙药,并行好事,虽未便得仙,亦无可卒死之祸矣。

这样的神仙信仰,使人人向善,岂不对当今世界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道教本身、道教内部、道教徒,在今天应该如何践行神仙信仰,这是更重要的一个值得研讨的大问题。

文行至此,卑之无甚高论,但思考的这些问题应该是有一定意义的。 E7IPW+B9s4AndvU4TKYDsoD4GvluWAkE9tNIl9+tYVPjl3p+gV7CCh8V5o2gCrZ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