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 全球经济周期中的全球价值链生产活动

按照Wang等(2017a)提出的GDP分解方法,我们基于最新发布的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Timmer et al.,2016)对四类增加值创造活动进行识别,并绘制了过去20年内,全球生产中各类型增加值创造活动的组成结构(见图2-4)。

图2-4 各类生产活动在全球GDP中的份

资料来源:UIBE全球价值链指数,基于2016年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计算。

(一)各类增加值创造活动在全球经济周期中的占比变化

在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前,纯国内生产活动的缩减是主导趋势。尽管所有与贸易相关的生产活动都在增加,但其中跨境全球价值链生产活动的增速超越了传统贸易生产活动。全球生产格局受到以下四大重要事件的影响。

·首先,1997~1998年,金融危机影响了一些亚洲发展中国家。GDP增速下降超过1个百分点,但工业制成品贸易所受影响较小(见图2-4,后文将进一步说明,其影响主要体现在纯国内生产活动中)。

·其次,2000~2001年的互联网泡沫破灭使全球化略微受挫,这与2008~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相似,但规模要小得多。2001年,纯国内生产活动有所增加,而跨境全球价值链生产活动(简单及复杂)出现下滑。

·再次,随着2001年全球经济开始复苏,以及中国于2001年末加入世贸组织,生产全球化趋势于2002年开始复苏,并于2003~2008年期间加速发展。具体表现为:全球价值链生产活动占全球总生产的份额大幅增加,且复杂全球价值链生产活动在全球价值链总生产活动中的相对重要性不断上升(见图2-5)。

·最后,2008~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给生产全球化造成了重创。纯国内生产活动的份额有所增加,而所有与贸易有关的生产活动份额则出现下降,特别是涉及跨境分工的复杂全球价值链(见图2-4和图2-5)。然而,与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0~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后的复苏不同,2008~2009年金融危机后的复苏持续时间短暂。生产全球化趋势不仅放缓,甚至有倒退迹象(详见后文)。

图2-5 简单全球价值链生产活动在全球价

注:在全球层面上,基于前向和后向分解方法可得到一致结果。

资料来源:UIBE全球价值链指数,基于2016年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计算。

(二)各类增加值创造活动在全球经济周期中的增速变化

逐年分析不同类型的增加值生产活动在三个经济增长阶段和三个经济衰退阶段的变化,可得到以下典型事实。

在2000~2001年之前,各类增加值生产活动的增长均相对缓慢。然而,即使在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中,全球价值链生产活动,特别是其中复杂链中的跨境生产活动,每年都在不断增加,并持续加速到这一阶段末(见图2-6)。2000~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后,全球经济在2001~2008年期间繁荣发展,全球价值链网络(尤其是其中的复杂分工网络)高速扩张。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的两年中,经济复苏迅速,然而,在2012~2014年,所有GDP生产类型的增速均出现大幅下降,全球价值链跨境生产活动明显缩减。

在2000~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和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前,贸易相关的生产活动,特别是复杂全球价值链生产活动,增长速度显著快于纯国内生产活动。金融危机期间,纯国内生产活动受影响最小(2001年和2009年分别为0.5%和1.7%),传统贸易生产所受影响次之,而跨境的全球价值链生产活动,特别是其中的复杂价值链部分,所受影响最大。两次经济冲击中,简单价值链活动2001年下降了4%,2009年下降了17%,而复杂价值链活动则分别下降了6%和29%。然而,危机之后,全球价值链生产活动(简单及复杂)也是复苏最快的部分。因此,尽管程度有所不同,但两次经济危机对全球生产格局的影响模式却非常相似。

2000~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和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对全球生产格局的影响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值得注意的是,两次危机后的复苏却截然不同。尽管在2010年和2011年,生产全球化出现了快速复苏,但自2012年起增速骤降。2012~2014年,虽全球GDP仍保持增长,但增长方式与以往截然不同。其一,纯国内生产活动的增长速度缓慢但较为稳定,超过了负增长或接近零增长的全球价值链跨境生产活动;其二,仅跨境一次的简单价值链部分的增速明显快于复杂部分。以上两点皆与以前的经济复苏时期完全不同。

图2-6 各类增加值创造活动在全球经济周期中的名义年增

资料来源:UIBE全球价值链指数,基于2016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计算。

为了尽量减少原油和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即“大宗商品超级周期”)对图2-6所列名义GDP增长率的影响,我们进一步研究了部门层面的增长率(见图2-7),上述事实仍然成立,且在不同的分解方法(基于前向关联或后向关联)下稳健,制造业和服务业之间也未观察到显著差异。

图2-7 各类增加值创造活动在全球经济周

资料来源:UIBE全球价值链指数,基于2016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计算。

(三)全球金融危机后经济复苏中的全球生产新格局

在2010年和2011年快速反弹后的经济缓慢复苏期间,有迹象表明全球生产格局发生了变化。在全球层面上,两类全球价值链跨境生产活动的份额均有所下降,而两种纯国内增加值创造活动都有所增加,这意味着从2011年至2015年全球价值链参与度总体下降了近3个百分点(见图2-8)。

图2-8 各类增加值创造活动占比的变化

资料来源:UIBE全球价值链指数,基于亚洲开发银行国际投入产出表(2016版)计算。

为了排除商品和原油价格波动,我们进一步将分解细化至四大类经济部门层面(农业、制造业、矿业和服务业),分别从前向和后向产业关联的角度进行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全球价值链生产活动的相对下降(见图2-9)。全球层面上各类生产活动格局变化的整体特征,在绝大多数部门也存在,个别例外包括:前向产业关联分解下的服务业纯国内部分,以及后向产业关联分解下的农产品传统贸易部分。

2011年之后,除了越南以外,所有G7国家及主要亚洲新兴经济体的复杂全球价值链活动皆有所下降(见图2-10)。在后向分解中,简单全球价值链活动的变化在各国之间各有不同。与此同时,除美国之外的G7国家及中国之外的部分新兴经济体的纯国内生产均有所下降,这意味着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国内需求普遍疲软。而用于满足国外需求的传统贸易生产,则在所有G7国家和大多数亚洲新兴经济体中都有所增加。

图2-9 各类增加值创造活动占比的变化

资料来源:UIBE全球价值链指数,基于亚洲开发银行国际投入产出表(2016版)计算。

为了确保结果的稳健性,我们以GDP排名靠前的四大经济体为例(美国、中国、日本和德国),在前向和后向分解框架下,比较其四类生产活动的构成变化。该分析进一步证实了我们在总体水平上发现的生产结构变化规律(见图2-11)。

图2-10 各类增加值创造活动占比的变化

资料来源:UIBE全球价值链指数,基于亚洲开发银行国际投入产出表(2016版)计算。

2012年以来,在经济缓慢复苏中,增加值生产结构与过去20年里的前三个经济增长阶段有很大的不同。首先,在前三个阶段中,复杂全球价值链生产活动的增长驱动了生产全球化飞速发展,而当前的经济复苏模式与之相反,在复杂全球价值链中,跨境的生产共享活动正在减少。其次,当前经济复苏的增长动力来源于两方面,一是满足国外需求的传统贸易生产,二是美国和其他新兴经济体(如中国)的纯国内生产活动。这也与以前经济增长阶段的生产结构相反。最后,在当前增长中,各经济体在简单全球价值链中的参与情况存在分化:一些发达经济体的参与程度在上升,但大多数亚洲新兴经济体的参与程度则在下降。

图2-11 各类增加值创造

资料来源:UIBE全球价值链指数,基于亚洲开发银行国际投入产出表(2016版)计算。

(四)近期经济复苏阶段GDP增长缓慢的影响因素

与以往的增长阶段相比,当前经济复苏期间GDP增长缓慢,其关键原因有二(见图2-12)。

·国内需求疲软。纯国内生产(橙色)年均增速显著下滑,表明大部分经济体国内需求疲软。ADB数据样本的分析显示,对于大多数经济体来说,用于满足国外需求的传统贸易生产活动(蓝色)在2011~2015年的年均增速明显快于2003~2008年。

·生产全球化速度减缓:较2003~2008年阶段,复杂(黑色)和简单(灰色)全球价值链相关的跨境生产活动在2011~2015年期间的年均增速均有所下降,其中复杂全球价值链活动的增速下降更为明显。

图2-12 各类增加值创造活动的年均增速

资料来源:UIBE全球价值链指数,基于亚洲开发银行国际投入产出表(2016版)计算。

如果根据2011~2015年GDP增长或下降,将ADB数据库中的48个经济体进一步分为两组,则可以更清楚地看出上述两类因素的影响。与2011年相比,2015年GDP上升或下降的经济体刚好各有24个。我们将这两组国家的GDP分解为全球价值链和非全球价值链生产活动,发现以下规律(见图2-13)。

·满足国内需求的纯国内生产活动的变化可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两组国家间的GDP变化差异,所有GDP下降的经济体均经历了纯国内生产活动的大幅下降。

·传统贸易生产活动上升,而跨境全球价值链生产活动则减少。这与危机前增长阶段(2003~2008年)的生产结构变化特征相反。在危机之前,跨境全球价值链生产活动的增长速度远快于传统贸易相关的国内生产活动。

图2-13 GDP正增长与

资料来源:UIBE全球价值链指数,基于亚洲开发银行国际投入产出表(2016版)计算。

·跨境全球价值链生产活动的下降主要源自复杂全球价值链部分。2012~2015年期间,简单全球价值链生产活动在GDP负增长的国家中出现下滑,而同期在GDP正增长的国家中则持续增长。尽管如此,即使在全球价值链生产活动整体增长的国家组中,其复杂全球价值链的生产活动也下降了。这与我们观察到的——在危机前的增长阶段(2003~2008年),全球价值链活动是大多数国家GDP中增长最快的部分,恰好相反。

基于Koopman、Wang和Wei(2014)提出的双边贸易流总值分解的网络分析进一步证实了2011~2015年复杂全球价值链活动的下降(见专栏2-3)。

专栏2-3

复杂全球价值链中跨境生产分工的演变

鉴于跨境生产共享的复杂性,网络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全球价值链的演变进程。出于简化考虑,我们以垂直专业化(Hummels et al.,2001)为例,利用网络Fenix工具(Zhong et al.,2014),在双边层面上展示包含在制造业出口(复杂全球价值链的一部分)中的国外增加值的拓扑形态(见图2-14)。

图2-14 复杂全球价值链中跨境生产分工的演变

资料来源:作者基于Xiao等(2017)的方法,采用亚洲开发银行国际投入产出表(2016版)计算。

2000年,网络整体较松散,欧洲集团(以德国为核心)与亚太集团之间没有联系。美国是亚太集团的核心,并与加拿大、墨西哥、巴西和澳大利亚有着密切的联系。美国还通过韩国构建与日本之间的“链条”关系,并通过韩国及中国台湾与中国大陆建立联系。韩国及中国台湾作为亚太地区的副中心,主要与东盟大多数经济体相联系。

2005年,亚太集团分为两个部分:美国只与加拿大和墨西哥保持联系,而中国大陆则成为东亚+东盟地区的新核心,与日本、韩国、中国台湾有着密切的联系。

2011年,整个网络发生了巨大改变,网络内部的联系强度加大。相当比例的国外增加值通过中国大陆再转往其他国家和地区,中国大陆成为亚太集团的核心。欧洲和亚太集团之间的相对距离缩短了,这表明复杂的全球价值链生产活动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发展。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通过一些主要枢纽(如美国、中国大陆、德国和韩国)加入全球价值链。

2015年,经济衰退极有可能源自复杂全球价值链的生产网络,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北美自由贸易区,东亚+东盟和欧洲之间彼此再度孤立。这一现象与复杂全球价值链网络的衰退相一致。

(五)在金融危机后的经济复苏期,为何复杂的全球价值链跨境分工减少?

近期的全球生产格局演变由何种因素推动?Wang等(2017b)提出的总生产与全球价值链生产长度的度量方法有助于理解这一问题。

平均生产链长度衡量的是一个国家/部门的生产要素创造出的增加值在全球经济中被计为总产出的次数。当增加值在各个生产阶段被作为投入使用时,无论是作为原始投入还是中间投入,都会被计入该阶段的总产出。因此,生产链条的长度等于增加值被计为总产出的次数,从该增加值第一次作为原始投入开始,直至融入最终产品为止。这一指标反映了生产过程的复杂性。因此,劳动力分工越精细,生产链条就越长。该指标可通过计算增加值所推动的总产出与增加值之间的比例得出。

如前文所述,基于2016年版的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Timmer et al.,2016),可将国内增加值分解为全球价值链活动与非全球价值链活动,最终得到四类生产活动。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将总生产长度对应分解为四类生产活动链长的加权平均(见图2-15)。链长所使用的单位是生产过程中的平均生产阶段数:也就是说,在每一生产阶段中,增加值都会被算作该生产阶段所属行业的总产出。

图2-15 各类增加值创造活动的生产链长

资料来源:UIBE全球价值链指数,基于2016年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计算。

总生产链长度的分解结果揭示了以下规律:首先,生产的分节化现象并非普遍存在于所有类型的生产过程中,事实是:纯国内生产活动的链长非常稳定;传统贸易生产链长虽有增加,但涨幅很小;生产链平均长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涉及跨境分工的全球价值链生产链条的长度在2002~2012年显著增加,且该现象在简单及复杂的全球价值链生产活动中都有体现,但后者更为明显。然而,这种规律在金融危机后的复苏阶段不再适用。即使如此,在全球层面上,多数增加值生产活动的链长在2011~2015年都有所增加(见图2-16),仅复杂GVC的链长变化与危机前阶段的增长趋势相反,出现了下降。

在行业层面上,也可清晰观察到复杂全球价值链生产活动的链长缩短。对于几乎所有国家—行业来说,除新兴经济体的农业和矿业以外,复杂全球价值链生产活动的链长均有所下降。就制造业而言,复杂全球价值链的链长在新兴经济体中降幅更大,而服务业的这一情况则相反。简单全球价值链的生产链长度在新兴经济体的制造业中也增加了,但增幅不及发达经济体,而服务业的变化方向依然与之相反(见图2-17)。

复杂全球价值链生产长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以生产为目的的跨境次数下降。而跨境前后的生产链长度实际上有所增加,这表明尽管跨境生产活动有所下降,但国内价值链劳动分工正在加深。基于ADB数据库的分析显示:以生产为目的的跨境次数的减少在所有经济体中均可观测到,无论这一时期其GDP是增长还是下降(见图2-18)。

图2-16 各类增加值创造活动的生产链长

资料来源:UIBE全球价值链指数,基于2016年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计算。

图2-17 各类增加值创造活动的生产链长

资料来源:UIBE全球价值链指数,基于2016年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计算。

图2-18 跨境次数的减少导致全球价值链

资料来源:UIBE全球价值链指数,基于亚洲开发银行国际投入产出表(2016版)计算。

由于官方统计数据总是落后于现实世界经济的发展,因此在解释以上分析结果时要十分谨慎。例如,新经济的许多方面在目前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下不容易测量,如跨国B2B电子商务。因此,我们的分析可能会低估实际的跨境生产共享活动。然而,从数据中总结出的全球生产结构变化的典型事实与以下因素一致。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范围内的贸易保护主义有抬头态势。

·中国等主要新兴经济体正逐渐用国产中间品替代进口品。随着新兴经济体国内劳动分工的加深,更多的中间品由本国制造,导致其国内价值链加长。由于主要新兴经济体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升级,跨境生产共享活动可能会减少。

·技术创新和回流也使美国、日本等主要发达经济体的国内分工不断深化。

这些变化是暂时的还是永久的,还有待后续观察。 siB1ltrDZA54H+0prSjoP6XmH5/rn8Z/6QnycFaVnWGBPJ5MAWQlt4cyh8jyl4d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