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全球贸易与全球价值链的近期发展趋势

◎Christophe Degain,Bo Meng,Zhi Wang

本章其他贡献者及参与撰写的内容包括:北京师范大学李昕(中间品贸易),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余心玎(全球宏观经济周期),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叶明(微笑曲线)。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全球贸易增速显著快于全球GDP增长。而自2012年起,我们可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全球贸易与GDP的增速几乎持平。这到底是周期性还是结构性变化?增加值贸易与全球价值链是否有助于解释这些变化?涉及中间产品跨境的全球价值链网络是否有松散之势?该趋势对发展中国家有何意义?本章将基于现有的贸易和全球投入产出数据,尝试对以上问题进行深入剖析。

本章将首先对过去二十年间中间产品贸易格局的变化进行梳理,并考察格局演变背后的主要推动因素。其次,在识别GDP创造与最终产品生产中的“全球价值链”与“非全球价值链”生产活动的基础上,描述全球生产结构变化的特征,并分析其与近期全球贸易增长放缓的相关性。最后,通过对“微笑曲线”这一概念的量化呈现,探讨全球价值链发展中的收入分配问题,并分析该问题对近期贸易下滑及日益增长的反全球化情绪的潜在影响。具体而言,微笑曲线所度量的是价值链上不同行业在不同生产阶段的增加值潜力,其测绘工作基于最新的全球价值链长度与参与度指数进行(见专栏2-1)。

自2012年世界经济进入缓慢复苏期,增加值创造结构与过去20年里的三个经济增长期有很大的不同。其一,以往复杂全球价值链生产活动的增长驱动了生产全球化的飞速发展,而当前的经济复苏则呈现出相反的特征——复杂全球价值链生产网络中的跨境生产活动正逐渐减少。其二,与以往经济增长期的生产结构不同,现阶段的经济复苏主要依赖于满足国外需求的传统贸易,以及美国和主要新兴经济体(如中国)的纯国内的生产活动。其三,简单全球价值链生产中各国的参与程度出现分化:在发达经济体中加深,在多数亚洲新兴经济体中则呈减弱之势。

专栏2-1

基于新指数识别全球价值链生产活动

过去20年间,全球价值链的兴起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然而,考虑到跨国生产活动的日益复杂及深化,仅使用官方贸易数据(如总出口/进口)和GDP统计数据,无法准确揭示在过去20年内,全球经济周期中增长模式变化的意义和性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基于官方贸易及生产数据的指标不能识别和区分哪些类型的贸易与生产是属于全球价值链的活动,哪些类型不是,从而导致难以评估全球贸易的变化与GDP增长之间的关系。本章所介绍的最新开发的全球价值链指标,可清晰地将国家/部门层面的GDP和最终产品生产分解为全球价值链和非全球价值链活动(见专栏2-2)。将这一新的全球价值链核算体系应用于最新版的国际投入产出数据库(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2013版、2016版;亚洲开发银行多区域投入产出数据库2016版 )中,可以在国家/部门层面上,对全球价值链的生产长度(从最初投入品到最终产品的生产步数)与参与度(简单或复杂)进行量化。

全球价值链生产长度(从最初投入品到最终产品之间的平均生产阶段数)的缩短,主要源自跨境次数的下降。跨境之外,各经济体内部的生产阶段数实际上有所增加,这说明尽管跨国分工有所下降,但各经济体内部的生产分工可能正在深化。各经济体以生产为目的的跨境次数在普遍减少,不论其GDP在这一时期是增或降。

全球生产结构的变化与以下三个因素一致:①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②在中国等主要的新兴发展中经济体,进口中间投入品正逐渐转为国内生产;③在美国、日本等主要发达经济体,技术创新和产业回流使其内部分工不断深化。这些变化是暂时的还是永久的,只有在更多数据可获时才能进行检验。

在1995~2000年和2000~2008年期间,复杂全球价值链是全球化与全球GDP增长最重要的推动力。然而,在2012~2015年期间,与复杂全球价值链相关的跨境生产活动开始减少。在新兴经济体,特别是中国,产业升级的进程与加工贸易的减少相伴。由于金融危机后经济复苏缓慢,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

微笑曲线表明: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不同位置、具有不同参与度的国家/部门,在增加值获取与就业促进方面差异极大。加入全球价值链可以提高经济效率,但也带来了收入分配问题。 bsZj4HeXvffkfPKIDtqsz+CSKWsEd6SUg8O1Ctt2MOU9SVGBUe2ADFyFWVjqI6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