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七 元方法论的考量

全球价值链研究沿着三种分析模式展开:点分析、序列分析以及网络分析。Gary Gereffi早期的“全球商品链”(GCC)模型,考察了一家主导企业与处于生产链的不同阶段的众多分包商之间的权力关系(Gereffi & Korzeniewicz,1994)。因此,“一对多”一度是全球价值链治理性质的一种基本分析模式。相反的,Gereffi、Humpherey和Sturgeon(2005)及其后续研究将研究目标转移至“一对一”模式,专注于一对特定的主导企业和供应商间的交易(Bair,2008)。所以全球价值链研究在社会学家中的模式转换,是从序列分析(一对多)转向点分析(一对一),或者用欧几里得概念来说,是从一维到零维空间的转变。

在国际贸易理论领域,全球价值链研究的分析重点主要在于贸易伙伴之间的特定供应—使用关系,特别是企业对中间投入品的“制造还是购买”的选择。因此其主要分析模式是点分析。但Antràs和Chor(2013)通过考虑生产阶段的技术排序为序列分析(从零维到一维空间转变)开辟了新的途径。

无论是传统的Leontief模型,还是最新的价值链长度模型,投入产出经济学本质上总是关注序列问题。然而,最近一些研究通过将网络中心性的概念应用于投入产出模型(Carvalho,2012;Escaith,2014),体现出从序列分析向网络分析方向的扩展(从一维到二维空间发展)。

上述研究发展进程表明,全球价值链研究的分析框架是不断分化的,而不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加集中。未来将所有的全球价值链研究方法整合起来的可能性是有限的。但这并不一定是坏事,全球价值链方法框架的差异化和多样化意味着更广泛的全球价值链分析的可得性。问题在于,如何尽量做到用恰当的方式,将相关框架与每个具体的研究问题结合起来,就像将各种任务整合到生产链中实现最佳配置一样。保持和促进全球价值链研究的跨学科交流是基本要求,《全球价值链发展报告》将成为致力于这种交流的一个核心平台。 0yPM1+JE14+Rj92raIwN1/nDFCiCwis/cWOg6mqZ08EY7j4xIk64d55vqegU92O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