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 区域背景

当下,全球政治经济深刻调整,国际力量在博弈中显著变化,区域一体化意愿趋强,世界多极化更趋明朗,全球治理体系和结构持续发生改变。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正是在这一区域背景下提出和推进。

(一)亚太地区:美国“亚太合围”与中国破局

面对新兴大国的加速崛起,美国等发达国家竭力维护其全球主导地位和既有利益,各国都在调整发展战略和对外关系,各种矛盾凸显,竞争摩擦加剧。

美国推行“重返亚洲”再平衡策略,意图围堵中国的发展空间,遏制中国的发展势头,在外交、军事、安全、经贸等领域实行了一系列新举措。如推行“巧实力外交”,强化“美日安保”,企图拉拢日、韩、菲、澳等国缔结“小北约”,与印度达成“印太战略”,打造环绕中国东部的“三条岛链”,构建从日本东京到阿富汗首都喀布尔的“新月形”包围圈,明里暗里插手东海、南海问题,驻军澳大利亚、重返菲律宾,炒作海空一体战、离岸作战,意欲继续主导亚太政经格局,遏制中国发展。

与此同时,经历40多年改革开放的发展成就和累积综合实力,中国积极参与建构国际新秩序,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战略、新机制,倡导成立了许多新的地区或国际组织。在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倡国际关系民主化、促进世界多极化、倡导多边安全机制等前提下,新一届中国领导人提出了“亲诚惠容”的睦邻政策、全新的亚洲安全观和亚洲梦,并首倡“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同时,中国逐步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国际对话渠道和合作机制,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G20、APEC等国际事务,参与协调地区事务如东盟10+3、中日韩领导人峰会、16+1、中非合作论坛等机制,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发起并主导上海合作组织、博鳌亚洲论坛、中欧论坛、中东欧合作论坛、中非合作论坛、中阿合作论坛、中国东盟10+1、亚信峰会、金砖国家峰会、中-南美、加勒比海国家、中-南太平洋岛国等对话平台;推行中孟印缅、中巴经济走廊、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区等区域合作建设项目,倡设亚洲基础设施投资开发银行、金砖国家投资开发银行、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和丝路建设基金;加快自贸区建设和谈判进程,倡导缔结“亚太自贸区(FTAAP)”。

然而,由于世界经济仍处在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和缓慢复苏期,地缘政治关系复杂变化带来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的状况短期依然存在,中国的外部发展环境依然复杂多变,外部挑战也将长期存在。中国迫切需要更加有力的国际合作平台和机制。

(二)西亚地区:政局动荡与大国角逐

由于西亚国家政治、经济、宗教、军事以及外部势力的多重因素作用,“阿拉伯之春”、“沙伊断交”、“俄土恩怨”和IS兴起等事件接连发生,西亚地区矛盾丛生,总体表现为政局动荡和大国角逐。

1.政局动荡

西亚地区矛盾错综复杂,有民众对现状不满、要求变革,与当权派的矛盾激化;有以色列强占阿拉伯国家领土,阿拉伯国家和人民要求收复失地的斗争;有伊斯兰势力崛起与世俗派、自由派间的博弈;有伊斯兰教内部逊尼派与什叶派间的矛盾;有美国推行“新干涉主义”与中东国家和人民要独立自主、反对外来干涉的斗争。上述矛盾决定了西亚地区动荡不安以及不时爆发局部暴力冲突成为常态。而西亚地区四大国沙特、土耳其、以色列和伊朗的博弈将是影响地区格局的主要因素。

沙特凭借其雄厚财力,以海合会为依托,一度把持阿盟。沙特等海湾国家对以什叶派穆斯林为主体的伊朗影响扩大并发展核技术深感不安,对美国打压伊朗持支持态度,从自身利益出发,全面配合美国等西方大国“新干涉主义”的实施,参与西方军事干预利比亚和推翻巴沙尔政权行动。萨勒曼国王执政以来与美国的关系更加紧密,沙特的所作所为引起一些民族主义者对阿拉伯国家的强烈不满。

土耳其借阿拉伯世界大动荡之机,积极介入西亚事务。对西方大国直接军事干预利比亚,土耳其起初持反对态度,后转而配合。在叙利亚危机上,土成为推翻巴沙尔的急先锋。土耳其还极力向西亚国家推介“土耳其模式”。由于奥斯曼帝国曾长期统治阿拉伯地区,土耳其又是北约成员国,阿拉伯国家对其存有戒心。土耳其在西亚北非的过分行为,在国内也遭到批评。

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推翻了伊朗的两大敌人——塔利班和萨达姆政权,使伊朗的地区影响力放大。伊朗发展核技术并组建伊朗-叙利亚-伊拉克什叶派-黎巴嫩真主党的什叶派“新月轴心”,引发美国等西方大国及一些阿拉伯国家,尤其是海合会国家的疑虑,最终特朗普政府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重新开始制裁伊朗。

以色列是美国维持其在西亚主导地位的重要支柱。保持以色列的强大,确保以色列的安全是美国西亚政策的重要内容。以色列虽对阿拉伯世界大动荡致使巴勒斯坦问题被边缘化而欣慰,却对伊斯兰势力崛起而深感不安。对阿拉伯世界大动荡局势,以色列总体上谨言慎行,密切关注埃及、叙利亚国内局势的演变。

综上,四大国均在该地区拥有较大影响力,它们之间既有配合与合作,也有矛盾和对抗,它们自身力量的消长和博弈将继续影响该地区政治格局。

2.大国角逐

西亚处于欧洲、亚洲、非洲三大洲交汇处,是全球交通枢纽,又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且西亚长期紧张动荡,为大国干预地区事务提供了机会,而大国的介入又会增加地区局势的复杂性,加剧西亚地区的紧张和动荡。西亚地区的大国势力主要包括美国、俄罗斯、法国、英国等。

西亚的战略地位、石油资源方面的重要价值是美国历届政府插手乃至控制西亚的根本原因,控制住西亚,便可东遏中国、西遏欧洲、北遏俄罗斯,更可保证美国经济航道的安全和石油安全。作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在二战前与英国抢夺石油资源,二战后与苏联角逐,在西亚为所欲为:支持六次中东战争、援助阿富汗抗击苏联、挑拨两伊战争、怂恿海湾战争等,2010年的“阿拉伯之春”也同样离不开美国“大手”的支持。然而,随着“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出笼,美国的战略重心有所东移,但其称霸全球的战略不变,因此,顾此失彼、捉襟见肘的尴尬在所难免。为此,美国提出“新干涉主义”,并有所得手:对穆巴拉克先“力保”,后改为“压他下台”,迫使他将权力交给与美关系密切的军方;默许沙特和阿联酋联手出兵平息巴林什叶派民众的游行抗议,以确保海湾君主国的稳定和美国在海湾的军事存在;联手沙特逼也门总统萨利赫向其副总统让权,并吸收反对派参政,以防止国家分裂及“基地”组织在南部地区扩大势力;让法国、英国等北约国家打头阵,自己作为幕后主导,对利比亚的乱局实行军事干预,实现政权更迭;联合欧洲盟国和沙特、卡塔尔、土耳其等地区国家扶植叙利亚反对派,施压巴沙尔下台。事实证明,美国的“新干涉主义”既不得人心,又力不从心,美国在西亚的主导地位正在不断被削弱,但其主导能力尚未根本动摇。

俄罗斯凭借其丰富的资源和强大的军事实力,积极重返中东,反对美国的“新干涉主义”。西亚地区拥有重要的地缘战略价值,叙利亚更是位于地中海的东岸,靠近俄罗斯从黑海进入地中海的出海口。若叙利亚完全被美国及其盟国控制,将使俄罗斯的战略空间进一步受到压制。基于地缘政治考虑,俄罗斯在西亚问题上与西方国家发生分歧。阿拉伯大变局后,俄罗斯公开指责西方国家,反对西方国家干预中东各国的政权。中俄两国在利比亚问题上的态度基本相同,2012年2月4日在联合国安理会决定军事打击利比亚的第1973号决议表决上,俄罗斯和中国投了弃权票。2012年2月24日,一场名为“叙利亚之友”的会议在突尼斯举办,中国、俄罗斯都没有参加此次会议。由此可见,俄美的西亚博弈正在加剧。

由于地缘政治,欧洲与西亚国家间存在特殊关系,西欧各国在西亚有着特殊的利益和政策。在近代和现代史上,英、法、德三国是角逐西亚的主要力量。但二战结束至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亚国家纷纷摆脱殖民统治,取得国家独立,欧洲人在西亚地区的势力逐渐消退,双边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呈不稳定状态。冷战结束以来,欧洲安全政策中的一个重点就是积极推行南下战略,通过与西亚国家建立广泛的经济合作,使欧盟得以更多地参与西亚地区事务,争取在海湾战争后西亚新秩序的建立过程中拥有更多的发言权。欧盟国家领导人多次出访西亚,向西亚地区派出自己的特使,带去不同于美国的和平方案,以显示其在西亚地区的存在及影响。进入21世纪,随着国际政治形势和地区形势的发展变化,欧洲更加重视地中海、阿拉伯世界及整个西亚地区的稳定、安全、开放和发展。

作为和平崛起的大国,中国尊重西亚渴望发展、改善民生的强烈诉求,尊重西亚地区各国人民的选择,坚持不干涉内政原则,主张政治解决分歧,反对诉诸武力,得到了西亚国家的一致认可。因而,中国与西亚地区国家发展友好合作的空间很大,前景广阔。西亚地区国家“向东看”的倾向继续加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和“向西看”也在逐步升温,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便是双方合作发展的重要平台。推进与西亚地区国家的双边关系,下一步应加大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投入,增进了解和互信,弥补过去工作的不足,妥善应对热点问题,服务于国家整体外交全局,准确把握地区发展趋势,确保中国的能源供应安全。 L3sLHOKSyljT9jPQJwd9q8nQAmUw65L0GhHtwXZCV54szw4TyYu5yyLOYwvvF+K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