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主持人语

曾一果

自20世纪70年代后,“空间转向”是后现代理论家和文化研究者都十分关注的话题。本课题的三篇文章是从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媒介文化专业会的“2017年媒介文化论坛”中精选出来的。三篇文章熟练地运用福柯、苏贾等人的文化空间理论探讨了当代影视作品,观点和视角都十分独特。他们对作品的深度分析亦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当代社会的种种变化。

霍胜侠的文章《全球化语境下的香港“异托邦”空间再现》,以陈果的《香港有个好莱坞》(2003)和许鞍华的《天水围的日与夜》(2008)为研究案例,借助福柯的“异托邦”(Heterotopias)概念探讨了“电影如何再现现实世界中的异托邦空间”。她细致入微的分析,让人们看到了香港全球空间背后中下阶层的真实处境。作者认为,在全球性语境下,“香港日益严重的阶层分化造就了城市地理学上的空间区隔。香港低下阶层的居住空间如寮屋区和公屋区某种程度上成为不可见的异托邦。”

曾一果、颜欢的《全球化语境下新都市电影的“城市想象”》,在全球化语境中分析了中国大陆的新都市电影。文章认为,新都市电影努力迎合新兴都市中产阶级的审美趣味,竭力表现奢华摩登的城市景观,全面展示光鲜亮丽的都市生活,其都市书写的指向是未来的、全球化的和乌托邦的。在跨国性和跨地域性的全球化城市竞争格局中,北京、上海虽然仰首迈向全球城市,整体上却依然处于相对落后的位置。

贾学鸿的《电视剧〈琅琊榜〉的叙事空间与道家隐喻》是一篇别出新意的文章。该文巧妙地将哈维的“时空压缩”理论与庄子哲学结合起来,深入透彻地分析了电视剧《琅琊榜》的叙事空间。作者主张,《琅琊榜》的开头由蛹而蝶的影像幻化显然是受到庄子启发,“影射的是主人公梅长苏的人生剧变。其中既有空间的转移,也包含时间的累加,是十几年时空的浓缩”。这为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提供了新视角。

衷心希望三篇文章能引起学界的关注。 BhCiDZtwFvNpBiD4anPkezj8pRobc9lPMwxsX1Q7Gyzf6qIPsOCvWocYNLyHh0A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