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 文化创意产业兴起

文化创意产业兴起是现代性进程和全球化的结果,是人类社会经历了第三次技术革命并遭遇资源危机、环境危机之后,自身发展方式的一次重要调整。文化创意产业概念在英国的首次提出及其发展历程,正体现了这一基于“危机反应”的战略转变。20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制造业中心逐渐转移到了拥有丰富资源和廉价劳动力的第三世界国家,撒切尔夫人执政的英国丧失了“世界工厂”的地位,经济萎靡不振,英联邦下属的澳大利亚等国经济也随之陷入低迷。1994年,澳大利亚的通信技术与艺术部推出了一份旨在保护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的“创意之国”(Creative Nation)政策,英国政府随即派人赴澳考察,酝酿本国的创意产业战略。在三年后的英国大选中,发展“创意产业”(Creative Industries)成为工党领袖托尼·布莱尔的一张王牌,以此来体现他的竞选纲领的新意所在。布莱尔当选之后,果然践行诺言、改组内阁,成立了英国文化、媒体和体育部(Department for Culture,Media and Sports,DCMS),由大臣克里斯·史密斯直接领导“创意产业工作组”(Creative Industries Task Force),推进本国创意产业的发展。DCMS创意产业工作组于1998年和2001年两次颁布《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Creative Industries Mapping Document),其中1998年的文件第一次完整提出了创意产业的定义,“所谓创意产业,就是指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可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并把创意产业的类比分为15大类:“广告、建筑、艺术、古董市场、手工艺、设计、时尚设计、电影、互动休闲软件、音乐、电视和广播、表演艺术、出版和软件等。” 这一定义体现了该工作组首席专家约翰·霍金斯对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思考的成果。此后,创意产业工作组又发布了《创意经济方案》(The Creative Economy Program,2005)等文件,这一系列政府主导的发展规划推动了创意产业成为英国经济的支柱性产业。英国发展创意产业的时间比澳大利亚稍晚,但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创意产品生产国,其出版业每年外销产值超过10亿英镑,是全世界最大的出版物出口与再出口国;电视产业年产值约120亿英镑,拥有欧洲最大的数字电视市场;音乐产业年产值约50亿英镑,销量居世界第三位,净收益超过钢铁业;电子游戏制作产出居全球第四位。

英国是迄今为止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最成功的国家之一,其发展模式与美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推广的“新经济”模式形成对比,两者虽然有所交叉,都以经济全球化为背景,由政府政策推动、借助于高新技术,但前者凸显了文化创意的引领作用,其发展较之后者更加稳健、具备可持续性,从而引起全世界的瞩目和效仿。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的创意产业概念政策和发展计划纷纷出炉(见表2-1),欧盟各国及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加拿大、新西兰、新加坡等国,以及中国台湾地区,都把创意产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战略步骤,形成了创意产业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的总体态势。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政府更加意识到创意产业的重要性,掀起了新一轮全球范围的发展热潮。这其中美国的情况稍有不同,“创意产业”带有文化国策性质,与美国文化产业的自由市场理念不太一致,虽然美国文化产业十分发达,这一术语使用得并不多 ,主要以“版权产业”来指代相关产业。

表2-1 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文件

续表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有自己的内在原因,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同落后的文化生产之间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从发展方式转型的角度来看,同样属于“危机反应”的产物:中国的经济已经发展进入了一个产业结构调整转换的新阶段,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对于转变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方式,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北京、上海和国内其他一些大城市提出并积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这其实是选择了一条参与国际城市高端竞争的发展之路。 kC95ROIboi4Lj1LmnC9AO9jUFlyKx2cxW/QaSPpKosAs8+olV3928yqLRXoSldL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